二战时期,盘尼西林卖多少大洋?中国什么时候引进盘尼西林的?

如题所述

1、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据说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一支盘尼西林4块大洋,货物紧缺的话再多钱也无处买。

2、可临床实用的盘尼西林是1940年左右才诞生的,当时1支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可以卖到5英镑左右。

3、1943年,美国施贵宝公司改进了发酵工艺后,才真正解决了大规模生产的问题,美国盘尼西林的采购价格下降到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售价在1美元/支。

4、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盘尼西林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扩展资料:

青霉素(盘尼西林)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青霉素过敏试验包括皮肤试验方法(简称青霉素皮试)及体外试验方法,其中以皮内注射较准确。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所以皮试或注射给药时都应作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在换用不同批号青霉素时,也需重作皮试。干粉剂可保存多年不失效,但注射液、皮试液均不稳定,以新鲜配制为佳。而且对于自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适当调整。此外,局部应用致敏机会多,且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不提倡。

临床中出现滥用药物的问题,造成一些不良反应,尤其是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不可忽视的。

1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

由于它们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大部分相似,联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药加重肾损害,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它们之间有交叉抗药性,不主张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2.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用

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四环素属“抑菌剂”,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用药。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素抗菌效力为90%,单用磺胺类药效力为81%,两者联合用药抗菌效力为75%,若非特殊情况不可联合使用。

3. 青霉素不可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混合输液

两者混合同于输液器给病人输液,因青霉素的β-内酰胺可使庆大霉素产生灭活作用,其机制为两者之间发生化学相互作用,故严禁混合应用,应采用青霉素静脉滴注,庆大霉素肌肉注射。

综上所述,青霉素联用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是不可低估的。青霉素是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最常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的适应证,合理联用,措施得力,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⒋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剂可干扰青霉素的杀菌活性,不宜与青霉素类合用,尤其是在治疗脑膜炎或需迅速杀菌的严重感染时。

⒌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青霉素类在肾小管的排泄,因而使青霉素类的血药浓度增高,而且维持较久,半衰期延长,毒性也可能增加。

⒍青霉素钾或钠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因后者可破坏青霉素的氧化噻唑环。由锌化合物制造的橡皮管或瓶塞也可影响青霉素活力。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青霉素的活性。青霉素也可为氧化剂或还原剂或羟基化合物灭活。

⒎青霉素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后将出现混浊。故该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同并滴注。

⒏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作用。

⒐该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霉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可临床实用的盘尼西林是1940年左右才诞生的,当时1支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可以卖到5英镑左右。

是1943年,美国施贵宝公司改进了发酵工艺后,才真正解决了大规模生产的问题,美国盘尼西林的采购价格下降到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售价在1美元/支。

二战时期,用的最多的抗感染药物用什么呢?主要是磺胺类药(sulfa drugs),其中最常用的是治疗全身感染的磺胺噻唑(sulfathiazole),俗称消治龙,以及治疗肠道感染的磺胺胍(sulfaguanidine)。(参考美国五星上将布雷德雷的回忆录,诺曼底登陆前,他动了小手术,医生还是给他用磺胺,说明44年的时候,青霉素还是没有大规模运用)

抗战刚胜利时,我国开始从英美进口青霉素,价格极高,据回忆,每支青霉素要一条小黄鱼(一两黄金)。

中国开始生产青霉素是50年代,当时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国内培育菌株,自行生产,但数量少,基本只能生产20万单位的青霉素。

扩展资料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

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为皮肤反应 ,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

各种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该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霉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1、二战时期,1支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可以卖到5英镑左右。

2、1943年,美国施贵宝公司改进了发酵工艺后,才真正解决了大规模生产的问题,美国盘尼西林的采购价格下降到40万单位的盘尼西林售价在1美元/支。

4、1943年引进中国,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盘尼西林诞生,揭开了中国生产抗生素的历史。截至2001年年底,中国的青霉素年产量已占世界青霉素年总产量的60%,居世界首位。

扩展资料:

1、盘尼西林的作用

盘尼西林的医疗作用。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青霉素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

2、盘尼西林的不良反应

主要毒性反应是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症,用药期间如发现轻度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一般可恢复。

氯霉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虽少见,但难逆转,常可致死,多发生于儿童长期反复用氯霉素者,偶有用量很少而发病者。

过敏反应较少见,但也可引起皮疹,药物热。少数可引起黄疸,原有肝脏疾病者甚至可引起急性肝坏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霉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3

二战中救人的发明,最牛掰的就是盘尼西林,俗称青霉素。

盘尼西林在二战时是军管药品,那时中国是盟国,跟美国关系不错,能搞到一点货,但是市面上十分稀少,都在黑市上交易,据说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一般一支盘尼西林4块大洋,货物紧缺的话再多钱也无处买。

相信大部分人都注射过青霉素,感冒发烧,有炎症,注射青霉素就能康复。在没有青霉素这东西时,一个小小的发烧都能引发人死亡,相当于绝症。而青霉素是一种抵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药,在民国时期,一些富裕的家庭都会积攒盘尼西林,这玩意儿是硬通货,跟黄金似的。

二战时苏联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在乌克兰视察时,被叛军打伤,后伤口感染,斯大林碍于面子未向美国人进口盘尼西林,这位可并列朱可夫样的人物就这样病死了。

所以战争年代有实力的家庭,都会攒黄货,就是黄金,黑货,就是鸦片,再就是盘尼西林,能救人命的。1928年英国人弗莱明就发明发青霉素,但从发明到应用是需要时间的,而人类科技的进步往往是通过战争来催发的,青霉素也是在1942年才在生产车间正式量产,而青霉素也拯救了大量美国人。

有人统计,二战时一个日本兵消耗1公斤后勤,而一个美国兵要消耗600公斤后勤补助。

在太平洋战场,热带雨林被蚊子、蚂蝗盯咬很容易发烧,青霉素一打就好了,在欧洲寒冷的天气冻伤后,青霉素一打也好了,但是日本兵就没好运气了,得了疟疾就只能等死了,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军死亡1000多人,日军死亡2万多人。所以战争中,杀人的固然重要,但是救人的更重要。

扩展资料: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

参考资料:

青霉素:崎岖的发明之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1

二战时期,盘尼西林卖价一度高达1000大洋。我国首次造出盘尼西林是在1944年年底, 留学回来的樊庆笙与当时的卫生署防疫处长汤飞凡用从美国得来的3株青霉素菌种,制作出第一批5万单位/瓶的盘尼西林,中国成为世界上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


扩展资料:


盘尼西林即通常所说的青霉素,是一种抗菌药。战场上,在救治伤员上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抗战时期,因为药品的短缺,这种药物并不能大量供应,抗战时期中国缺医少药,不少战士负伤以后因为缺药而牺牲,所以那个时候盘尼西林就显得比黄金还要珍贵。还是限量供应。一盒盘尼西林要经过无数的审批才能下发。

解放后,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出了中国首批青霉素,但年产量只有几百克,也是实验室制取。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前苏联引进的抗生素厂、淀粉厂与由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共同组成华北制药厂。

直到1958年工业化青霉素才生产成功。

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盘尼西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