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以契约为基础的政体 在以上的叙述中,盛行于希腊城邦的自治自给这两个要素,已经跃然可见了。这些自治与自给的城市国家的政体会摆脱血族基础,转而以契约为基础,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脱因比(Toynbee)说: “海上迁移有一个共同的简单的情况:在海上迁移中,移民的社会工具一定要打包上船然后才能离开家乡,到了航程终了的时候再打开行囊。所有各种工具——人与财产、技术、制度与观念——都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凡是不能经受这段海程的事物都必须留在家里,而许多东西——不仅是物质的——只要携带出走,就说不定必须拆散,而以后也许再也不能复原了。在航程终了打开包裹的时候,有许多东西会变成饱经沧桑的,另一种丰富的新奇的玩意了。…… “跨海迁移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不同种族体系的大混合,因为必须抛弃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是原始社会里的血族关系。一艘船只能装一船人,而为了安全的缘故,如果有许多船同时出发到异乡去建立新的家乡,很可能包括许多不同地方的人——这一点和陆地上的迁移不同,在陆地上可能是整个血族的男女老幼家居杂物全装在牛车上一块儿出发,在大地上以蜗牛的速度缓缓前进。 “跨海迁移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原始社会制度的萎缩,这种制度大概是一种没有分化的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它这时还没有由于明晰的社会意识而在经济、政治、宗教和艺术的不同方面受到反射,这是‘不朽的神’和他的‘那一群’的组织形式。……”(Toynbee,p,129) 脱因比在这里用“萎缩”一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知道,殖民城邦并不是没有“氏族”(Clan)和“族盟“(Phratries)这一类组织,而且大家知道它们的政制基本上是贵族政治。氏族、族盟、贵族,这一切好像都是部族国家原有的东西,但是稍稍考究它的内容,就知道相同的不过是名称,内容已经完全变了。 下引格尔顿乃尔(Gardener)阐释是说明雅典的氏族和族盟的。雅典位居希腊本土,格尔顿乃尔文中所说“大移民”是指古老的亚该亚人进入希腊而言,那次移民究竟是否已经把血族关系的族盟改变成为“战友关系”的族盟,不妨存疑,但是用来解释希腊人海外城邦中的族盟,似乎是十分恰当的。 “在历史时代,阿提卡按照一般希腊国家共同采用的方式,把它的公民居民分配于十二个族盟或“兄弟集团”(Brotherhoods)之间。这些族盟看来起源于自愿的结合,首先由于战争中的伙伴关系组成……在大移民以后比较安定的时代,它……长期保存了下来,它的成员,在保卫生命和财产中要互相合作…… “……可以肯定,氏族并不是族盟的组成部分。通例,每个氏族的成员并不全部属于同一个族盟,而是十分无规则地分布于多个族盟之中的…… “所以,氏族是私人性质的宗派组合…… “氏族的真正性质是不难找到的。在早期社会中,要把自己和平民分离开来去追逐宗派利益的上等人,是一些大地主。最初的贵族就是由此形成的。……大地产的所有主最终结合成为贵族阶级,于是氏族在根本上成了贵族的组织,……氏族的重要性在于他们维护名门和豪富的世裔……”(格尔顿乃尔:《早期雅典》,第111卷第23章,EarlyAthens,byGardeller,ch.23,vol.IIIc.a.h) “原始社会萎缩”必定会使新的殖民城邦采取不同于在血族基础上长成的部族王的制度。按脱因比的说法,新制度的原则,要“以契约为基础”。 “跨海迁移的苦难所产生的一个成果……是在政治方面。这种新的政治不是以血族为基础,而是以契约为基础的。……在希腊的这些海外殖民地上,……他们在海洋上的‘同舟共济’的合作关系,在他们登陆以后好不容易占据了一块地方要对付大陆上的敌人的时候,他们一定还和在船上的时候一样把那种关系保存下来,这时……同伙的感情会超过血族的感情,而选择一个可*领袖的办法也会代替习惯传统。”(Toynbee,P.132) 说到“以契约为基础”,我们不免想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脱因比之采用“以契约为基础”这种说法,显然也是有卢梭存在心中的。然而我们决不可以把古史现代化。希腊殖民城邦政体虽势必不能不以契约为基础,初期,他们还不能不采用他们所熟悉的王政形式,从王政向前演变,第一步只走到贵族的“权门政治”,达到主权在民的直接民主制度,还有一段遥远的路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19
希腊城邦的形成
在公元前9~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国家。这个时候,正是希腊地区在爱琴海文明消逝后重新崛起,出现国家的时候,此时的国家全以单个城市或者市镇为中心,在结合周围的农村,形成独特的一城一国体制,因而称之为希腊城邦。到公元前700年,以希腊岛为中心,形成数百个城邦。
进入铁器时代后,希腊的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冶金和造船业尤为发达。此时的希腊已经恢复了和东方的贸易,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大大促进了其与东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在不断吸取东方数千年累积的文化并与本地的爱琴海文化相融合,其文明程度很快赶上东方的发达国家。希腊人袭用了腓尼基人字母,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在公元前776年,举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都是希腊人留给后人的财富。
希腊文明的发展与一般的文明不同。一般而言,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都是由城邦发展为小国,再由小国演变成大国,最后成为帝国。但希腊却一直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而且在这种城邦体制下使其达到文明的繁荣的高峰。
希腊城邦建立之后,就开始向海外进行殖民活动。到公元前6世纪这200多年的时间里,希腊人先后在欧洲开辟了许多殖民地。他们的殖民活动与我们观念上的殖民有所不同,希腊人在这些地方的殖民,给欧洲的蛮族带去了文明的种子。所有的殖民地都成了希腊世界的新成员,它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向希腊人学习,其中又以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最为集中,故被称之为“大希腊”。

希腊城邦
说道希腊城邦当然就让人联想到雅典和斯巴达,前者为希腊的文化中心,后者以其优秀的军队闻名于世。
雅典是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古希腊的主要城邦之一。约在公元前8世纪时,爱奥尼亚人就在这里建立起城邦式的独立王国。雅典位于希腊中部的阿提卡半岛中部,全境多为山地。在波斯入侵之前,雅典地区几乎没有受到过攻击,也不是民族斗争的中心。因此,雅典的繁荣和发展几乎是一帆风顺的。
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雅典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虽然他们的粮食大多是从外地进口,但凭着其丰富的银矿大理石和优质的陶土,在加上优良的海港,希腊的贸易也蒸蒸日上。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建成之初,但是当时的雅典还是氏族贵族专权,人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和手工艺者,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国家官职。所以当时雅典的内部矛盾特别严重,他们迫切需要一场改革。公元前621年,德拉古制定成文法。但是法令知识稍微限制了贵族的权力,并不能满足平民的要求,这也就促成了梭伦的改革。这位被人认为是疯子的政治家出生于贵族世家,年轻时曾从事工商业,因此他和一般奴隶主的政治观点很接近,也比较能了解平民的生活。也因此在平民心目中,他是一个能立志革新的受欢迎的人。公元前594年,贵族被迫同意任命倾向平民的梭伦为执政官,施行改革。正是这位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的这次改革确立了希腊今后100多年的发展路线.
当然,若只谈雅典不讲斯巴达大家就会向我扔柿子了(^_^)。斯巴达是希腊历史上又一个著名的城邦。公元前7世纪时,斯巴达还是和雅典类似的城邦,但是,到了公元前6世纪,雅典进行改革之时,斯巴达人仍然延续着他们的传统。虽然斯巴达也有类似雅典的公民大会,但它并不是斯巴达的最高权利机构;所有的国家重大政策都是有长老议会裁决,议会成员为两位国王和其余28位领导级人物。因此,斯巴达的政治制度是集民主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于一体,但是他们的公民最多只有全国人口的10%左右。
斯巴达人为了对外作战,对公民的要求有很高战斗力。为了使孩子长大之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战士,他们从小就要接受近乎非人的严格训练,这就以后闻名于世的“斯巴达式”训练。男人从20岁到60岁几乎都在军营里度过,而女人好象在国家里只有一个作用,即为国家培育下一代战士。斯巴达通过这种军事化的教育,使其成为了希腊世界里最强大的军事国家,这就使他们文化方面无太大的作为。
由于斯巴达人的强大军事力量,他们想用武力来统治希腊诸国,因此,它和雅典的战争不断,终于爆发了伯罗尼撒战争。几乎有的希腊城邦都被卷入这场浩劫,使得希腊力量衰微。而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复兴时,希腊几乎没能做出像样的抵抗就被并如他人版图。而前者的领导者正是如军神在世的亚历山大大帝和其父腓力二世,这位师从古希腊最有名的博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帝王,深受希腊文化熏陶,也正是其东征把希腊文化带给了东方,这都是后话了,以后的马其顿篇中我回再提。
第2个回答  2007-02-17
民主制:仅限于本城邦男性成年公民的民主,非广泛意义的民主.但为今天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 典型城邦:雅典

贵族制:由贵族组成的统治机构统治国家,实行国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典型城邦:斯巴达

寡头制:由少数几个贵族统治(不同于贵族制,统治者是最上层的少数人物,统治者人数远于贵族制.)

傿主制:类似于君主制,由一个独裁者掌管国政,但该独裁者没有君主的称号.而城邦名义上是实行贵族制.(这里表达得不太好,希望你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君主制:不必介绍了吧

附:"傿"主制,不是这个"傿".原字是生辟字,我不会打,字型与"傿"相似.

参考资料:<高等历史>-世界古代史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