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

如题所述

第一,从“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基本体现。这三个文明是互为依存、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体制的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或者说全面提高农民素质至关重要,因为作为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所提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都是以人为基本载体的,都是以人的素质为核心的。
第二,从我们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因而也在于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方面,从我们国家的整个人口结构来讲,如果按照城镇化率40%来推测,有60%的公民居住在农村,这部分人的思想素质、身体健康情况、文化科技知识以及就业能力如何,对我们整个民族的人的素质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第二个方面,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农村落后于城市仍是一种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这里的落后不只是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教育科技等方面的问题,即精神文明方面的问题。因此,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也可以说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第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总体看是有增长的,特别是从近一、两年开始有一些突破性的增长。在政治文明方面,农村全面推行了村民自治,实行了村务公开,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极大地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相比之下,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也有增强,但是相比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人的素质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不相适应。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十几年里,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上去以后再补精神文明这一课,而是要真正在农村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体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进步。
因此,农村党支部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把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作为重点。只要有了人而且是高素质的农民队伍,农村的经济发展、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设都将发生新的突破。只要有了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就不愁中国农村的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