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我看知足者常乐

要求600字左右的议论文一篇

知足者,常乐也。

过分苛刻要求自己与要求别人,某种程度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不认同。

一个人要懂得知足,就要懂得凡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凡事把握有度,适可而止。

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足者常乐,不是说这个人安于现状,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而是说这个人懂得取舍,懂得放弃,懂得适可而止。

生活在尘世,又有什么比知足者常乐更让人觉得珍惜的事呢?

只是浮华世界,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体会知足者常乐的意境。理由又很简单,市场的多元化,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物质的多元化。

尽管物质与精神是两种不同的境界,但是很多人已经被同化了。灵魂与精神的一种同化,使人性变得贪婪,自私,残忍,变得不可一世,利益权利第一。很多人丧失人本身的道德底线,最后成为阶下囚。

正因为这些人的欲望无法满足,才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感越来越差。

最主要还是彼此价值取向的差异。所以有些人很难真正融入彼此的内心世界,这也在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本性遗留下来的一些无法共识的差距。

我欣赏知足者常乐的人,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与享受人生的人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自知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每天都存在着很多诱惑,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最重要。

知足者常乐。在那个时段,做那个时段该做的事,就是最佳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4
知足者常乐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谓人比人气死人,涉及到名誉、地位、钱财┄┄人与人之间实在没有多大的可比性。这倒不是说自己一定比别人差多少,而是机会这东西总是偏心眼。有的人官运亨通、财源滚滚、美人拥簇、宝马香车,诸多好事得来全不费工夫;轮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万苦,百般努力,可“好事”总和你“捉迷藏”,可望而不可及。每当此时怎么办?怨天尤人?没用;抱怨命运不公,也无济于事,于事无补;撒泼骂街?也只能是丢人现眼。最好的办法,还是有一点“阿Q精神”,权且把没有吃到的葡萄理解成是酸的,不吃也罢。

所谓知足者常乐。满足于现状,对于个人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不思进取。“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事业我们应该孜孜以求,而对于那些名利之事,我们大可不必计较,还是随遇害而安的好。有的人钱多了不知该怎么花,而对于相当多的老百姓来说,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怎么办?“红眼病”是万万犯不得的。钱多了还容易遇贼惦记――你要这样想,心态不就平稳了?你开着私家车是神奇,可过不了十年充其量也不过废铁一堆;我骑自行车上下班,累是累了,可我一来安全,二来还符合环保要求,更重要的是还锻炼了身体。千金难买好身体,何乐而不为呀?

既然葡萄吃不着,着急上火也无济于事,故且把它想象成是酸的,没吃着也免去牙酸之苦,损失不了什么。人生就是炼狱,磨难不济其数,要想活得潇洒些,就必须学会自己安慰自己,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凡事只要想开了,就不会有什么大不了事的来折磨你。要想心情有好,就得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现在大家都比较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然而,生活质量的好坏,并不全在于物质方面,更多的还在于自己的心情好坏。一个人成天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苦恼,即便拥有金山银山,生活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做人更多的应该是关注自己的内在素质,不要跟人家比肚子里的油水,而是要比肚子里的墨水。知识才是无价的。任何功名利禄都不能与知识同日而语。我不是说世人不应该去追求物质生活,而是不要被经济利益所困,让“孔方兄”挡住了自己的视野。

葡萄是酸的――这只是对于大多数没能吃到葡萄的人而言,至于那些吃着葡萄的人,也犯不着太得意,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之类的话来挖苦人。所谓风水轮流转,得逞于一时并不一定能得意于一世。大家都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点,知足者常乐,做一个乐观向上之人,于已、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