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资料

关于英国的 其他七国的不要

侵华军队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

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其中著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在后来也承认,‘’所有大清帝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结果,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扩展资料:

给各国影响

1900年,亚非拉各殖民地政府响应英国召唤,协同八国联军北伐中国。在此期间,澳大利亚联邦宣告成立。因此,中国之战不仅是澳大利亚殖民军的首次亚洲之战,更是澳大利亚联邦的首次海外军事行动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风起云涌,迅速占据各国媒体的主要版面。但对于澳大利亚大陆的六个英属殖民地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即将水到渠成的联邦成立。

经过多年的政治角力后,1900年3月,澳大利亚各殖民地代表齐聚伦敦,进行联邦成立前的最后磋商,联邦宪法草案随即于7月份提交英国议会审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 慈禧太后与洋人之仇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起事 义和拳,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拳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 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联军进犯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附: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战后条约《辛丑条约》 时局图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国人建立和参加抵抗侵略军的各种组织;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付清,本息9.8亿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平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台;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附: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的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对战统计 时间1900年 地点 中国 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参战方 义和团 对方:英,美,德,法,俄,日,意,奥。 指挥官 慈禧太后 对方:爱德华·西摩尔(英)阿尔佛雷德·冯·瓦德西(德) 兵力 义和团1500人 对方:50000人,50艘军舰 死伤 义和团1500人 对方:600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3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 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 慈禧太后与洋人之仇 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戊戌变法,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起事 义和拳,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拳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因此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 拳民到处杀害外国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联军进犯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亲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国、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俄国、美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数度占领车站。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13日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侵略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附: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战后条约《辛丑条约》 时局图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惩办“得罪”列强的官员;派亲王、大臣到德国、日本赔罪;清政府明令禁止中国人建立和参加抵抗侵略军的各种组织;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付清,本息9.8亿两白银;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使馆区,各国可在使馆区驻兵,中国人不准在区内居住;平毁大沽炮台以及北京至天津海口的炮台;各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兵。《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 附: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分别为:日军八千人,俄军四千八百人,英军(主要为锡克兵)三千人,美军二千一百人,法军八百人,奥军五十人,意军五十三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的影响 凡事都有两面性的,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对战统计 时间1900年 地点 中国 结果 八国联军胜利,签订辛丑条约 参战方 义和团 对方:英,美,德,法,俄,日,意,奥。 指挥官 慈禧太后 对方:爱德华·西摩尔(英)阿尔佛雷德·冯·瓦德西(德) 兵力 义和团1500人 对方:50000人,50艘军舰 死伤 义和团1500人 对方:600人

此回答由管理员 斯科尔兹内 推荐为最佳回答。
第3个回答  2020-10-29

八国联军侵华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