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
      在繁华的扬州街市中心有一座寂静的院落。它隐没于寻常的民居之中一点都不起眼。但是在这里曾经生活过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他就是朱自清先生。走进这座民居,中间的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旁边是一副对联,曰:“开张天岸马,奇异人中龙”。对联为书法家康有为所书。“开张”,形容词,指雄伟开阔之貌。“天岸”,天之涯。“天岸马”,一跃而至天涯之马,天下良马之最佳者。“人中龙”,人中之俊杰也。用这两句话来形容朱自清,足见他是何等杰出的人才啊。古语说:“文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的文章的风采。
二、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是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县,因三代定居于扬州,故自称扬州人。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更名“自清”。上大学时,她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文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在清华大学任教,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为散文家。朱自清的诸多散文中以《背影》《荷塘月色》最为出名,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2、写作背景
      此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整个中华大地。作为一名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感到十分压抑和苦闷,中国究竟何去何从,理想和光明究竟在何方?一个夏夜,作者为了散心,踏入了这片静谧的荷塘,心有所感,写下了这篇文章。
      3、检查预习
三、诵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写观荷的缘起。【情】引子
      第二部分:(2―6)写荷塘月色。【景】主体
      第三部分:(7―10)写景中人。【情】尾声
四、再次诵读课文,揣摩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
      1、请大家找出最明显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并体会它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萦绕在作者内心的苦闷思绪?
      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
      赏析:这里感慨自己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2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赏析:“且”字表明了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的现实心态,透露出一丝喜悦之情。
      3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赏析:“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感染作者,依然不能摆脱绵绵的愁绪。
      4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赏析:梁元帝的《采莲赋》描绘了一个热闹欢快的世界,让读者置身于江南的盛况之中,作者仿佛像插上翅膀飞离了这个痛苦的现实世界。“可惜”一词告诉我们作者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中返回了灰暗的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5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赏析:江南是自己的故乡,自己在那里成长,想江南是乡思的流露。作者本想用乡思来慰聊自己的愁苦,结果沉痛的现实压得他无法如愿。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篇2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出示幻灯片(1))
      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的荷塘,使我们想起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起宋朝文学家周敦颐笔下的“爱莲”,想起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朴实无华的风姿,还有那顺乎自然的美姿。白天的荷塘如此优美,夜晚的荷塘,在柔柔的月光下是否更美呢?
      (出示幻灯片(2))
      说来奇怪,不同的事物投射到不同人的心里,会反映出不同的形象。马致远曾叹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以如此萧索、凄绝的笔触来描写秋。而刘禹锡却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无独有偶,陆游曾很狠地道“恶竹当须斩万竿”,而郑板桥却用一生一世的热情以诗以画来歌颂竹。这正是因为艺术家笔下的一事一物都打上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的烙印。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的脚步,去欣赏荷塘美景,去追问作者的情怀。
      二、 点明教学目标(出示幻灯片(3))
      上课之前,咱们有必要先明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三、 介绍作者朱自清生平及写作背景
      说起朱自清,大家并不陌生。我们学过他的《春》、《背影》。请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朱自清。
      (学生讲述作者生平)(出示幻灯片(4))
      我们知道,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有必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讲述时代背景)
      四、 探究作者的情感路线
      写作背景往往支配着作者的情感,在大革命失败后,作为民主主义知识分子的朱自清一直徘徊在投身革命与为了家人而暂且超然的矛盾之中。因而,文章的开篇就点明了“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打下了情感的基调。(出示幻灯片(5))让学生来分析作者的情感路线。
      在明确作者的情感的基础上,让我们细细地去欣赏去品味那荷塘那月色。
      (学生找出描写“月色中的荷塘”及“荷塘中的月色”相应的段落。)
      五、 重点分析第(4)(5)节
      1、(出示幻灯片(6)(7))
      2、思考:作者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请学生来描述通过想象看到的画面。
      4、根据课文,回答思考题。(采取组间竞争法)
      5、语言的品味
      (1)叠词的运用及作用
      A、 有实观效应,使所要表现的事物更形象
      B、 富有音律美,读来朗朗上口
      (2)关键词的品味(组间竞争,教师总结)
      点缀:与“零星”相照应,写出花与叶子的和谐美。可谓是“万绿丛中一点白”
      袅娜: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实指荷花的盛开状。赋予人的美感。
      羞涩:指含苞欲放的荷花,使我们想起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泻:与喻体“流水”相呼应,增强了月光的流动感,进而还有一种对浓浓的奶白色的月光的质感。
      浮:反映了水气与月色的交织,雾的轻柔,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征。
      洗:月光下的荷花、荷叶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晴朗的乳白色,增添了美感。(可用蛋清,荔枝的绡来比较引导想象联想)
      6、鉴赏
      (1) 音律美(叠词)
      (2) 措辞美
      (3) 修辞美(比喻、拟人、对比、通感)
      (4) 画面美(淡雅、朦胧、幽美)
      六、 忆江南
      1、 学生朗读该诗
      2、 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对摆脱黑暗现实和置身宁静祥和的生活的向往。其实,文章的结构就像一个圆圆的荷塘。从家里出去,又回到家里。与其说这是一篇美文,还毋宁说是朱先生的一次美丽的梦游。梦里的荷塘再美也必然要回到现实之中。
      月色是淡淡的。荷塘的美景是淡淡的。哀愁是淡淡的。喜悦也是淡淡的。淡雅、朦胧、幽美的荷塘,正是作者的情感的投影,这样,景与情就形成了和谐的完美的统一。
      七、 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一篇美文往往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准确、形象、生动。我们在理解上,必须做到与语境相结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充分运用以前学过的置换法、比较法、删除法、添加法。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
      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4.通过朗诵欣赏《荷塘月色》的韵味。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难点】
      1.作品中的景物描绘上如何体现作者当时的心境的
      2.作品中景物描写所营造出的的意境
【教学课时】
      2课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