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得越多,顾虑就越多

如题所述

你想得越多,顾虑就越多,什么都不想的时候反而能一往无前;

你顾虑的越多,你害怕得越多,困难就越多,什么都不怕的时候一切反而没那么难。

世界就是这样,当你顾虑太多,不敢去实现梦想的时候,梦想会离你越来越远。

一条笔直的跑道,瞄准终点,闷着头向前跑就行。

倘若在听到起跑的枪响时,还在埋头思考起跑动作、预想起跑后发生的意外、计算跑完所需要的时间等问题,那么结果将是他人已经抵达终点,而你还在原地踏步。

我们需要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输给别人,不是因为实力不济,也不是因为我们太过懒惰,而是因为思考过多,延迟了我们的行动。

遇到问题,勤于思考,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好习惯。因为思考可以使问题更清晰,让人更加努力地去执行。但思考过多,就会演变成顾虑。顾虑的东西越多,碰到的问题也将越多,周而复始,最终成为行动上的矮子,还有可能因为顾虑太多,导致自卑,最终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想得多的一种心理是希望不出错,有安全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自己有所得。可安全感这种东西,终究不是靠想出来的。

正如西谚中有句话所说,担心太多并不会减轻明天的负担,却会剥夺今天的幸福。

安全感要从哪里来,答案是,从行动和实践中来。无论你的设想有多好,都需要一步步去践行,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如你所愿。

对于当下的生活而言,能认得清适合的方向,不害怕失去,不盲目比较,而是有能力去承担起后果,并为之付出持久的努力,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安全。

什么是物极必反?它是指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就好比往杯子里倒水,如果一直倒,水则会溢出来。

又好比,在地球上沿着东边一直往前走,当走过半个地球后,往东走会变成往西走。

可见,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尺度的,想事情也是如此,它也有尺度可循,需要有度。

事实证明,想的越多并不能让我们在遇到事情时披荆斩棘、做出正确抉择,反而会因为思考的越多,顾虑的就越多,导致失去生活原本的意义。

顾虑就像是一个雪球,它会越滚越大。如果不做过多的思考,而是先行动起来,最终就能获得意外之惊喜。

曾经有两个绝症患者,医生断定他们活不过一年。结果,一个患者半年没到就去世了,另外一个患者活了整整十年。

原来,第一个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他的精神就崩溃了。成天都在想着自己还能活多久?能不能治愈?死后他的家人该怎么办?随着想得越多,顾虑也就越多,最后精神崩溃,生命力被快速耗尽,没能活到医生判定的期限就去世了。

另外一个患者,当他知晓自己患了绝症后,他坦然接受了现实。他从不去想自己还能活多久。他的心态很乐观,能活一天是一天。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他收拾行囊,一个人去旅行,让生命不止于静止。最后活了十年之久。

顾虑越多,行动力就会变小。凡事认准了目标,直接去做就是了,有敢于承担失败的勇气,有一颗能承受失败的强大的心。瞻前顾后、犹豫不决的顾虑,只会让我们做不好任何事情。

东京大学心理学专家曾做过一项实验。把招募的100名志愿者平均分成两组,然后布置一个相同的任务。

不同的是,对第一组,要求他们全盘考虑完成任务的方法、过程、意义,甚至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等等,而对第二组则不作任何要求,只让他们直接去做就可以了。

结果,第一组完成任务花费的时间是第二组的近两倍,且完成的质量远不如第二组。

由此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凡事思虑过度,反而会阻碍行动力的发挥,这也是为什么越想得越多的人,越难以实现目标的原因之一。

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因为当事情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它总会诞生出相应的问题,哪怕我们扼杀了这些问题,也会有新的问题迎面而来。我们要做的是,先去行动,遇到问题后,再去思考解决办法。

作为父母想得太多,顾虑太多,也会传导给孩子。现在孩子厌学的情况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呢?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家长总是想得太多,顾虑太多,担心太多,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生怕自己的孩子掉队了,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边受到伤害。结果就把自己的焦虑传导给孩子,每天给孩子传导很多的大道理。

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说:“做为父母想得太多,顾虑太多,也会传导给孩子。父母给孩子讲的大道理越多,孩子就会想得越多,想的越多顾虑越多,顾虑越多胆子越小,胆子越小越自卑,自卑越重越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出门、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久而久之的情绪紧张,就会引发焦虑和抑郁情绪。”人生很短,尘世喧嚣,纷纷扰扰,欲望无穷,想的越多,就会越不快乐。

人心承载了太多的思虑,就容不下未来的美好,懂得拿得起,放得下,给心灵做减法。不要让自己的心承载太多的东西,一切尽力而为,少想,多做,不再执著,轻松愉快地面对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