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养成吃苦精神

如题所述

导读:3岁后的小孩子一般情况下都要上幼儿园里,这样他面临的环境就跟自己之前大有不同,可以说,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开始一步一步的接触社会。

之所以三岁的孩子才能上幼儿园,就是因为三岁的孩子已经具备自我意识,又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无论是吃饭还是穿衣等都比较好。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虽然这话有些偏激,但也从某一个方面说明了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决定命运。而现在我们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界的任何打击。

3岁后还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可能让他吃一辈子的苦,所以培养孩子耐挫折吃苦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

那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

一,要有吃苦的意识

其实回想我们自己的小时候就会发现,在贫穷困苦的年代,我们上学要步行好几里路,每天顶着风水日晒雨淋寒雪上学,家里的经济条件普遍都不好,家里没有暖气,没有空调,也就是有台黑白或彩色电视机,到了冬天手脚冰凉有时候还有冻疮,但我们那时根本不觉得苦,所以,我认为其实孩子对于吃苦在小时候是没有概念的。

要有吃苦的意识,其实更多的是针对家长,现在经济条件和生存环境都很好,可孩子看上去各个娇贵,这就是因为家长大包大揽造成的,觉得孩子干一点活就会累到他,就觉得宝宝吃苦了。

所以,家长要有让孩子吃苦的意识,这才是整个问题解决的前提。

二、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其实孩子的自立能力,在他们小时候更多的表现为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饭不让家长喂,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不用家长牵等等。

这就需要家长学会放手,以我邻居家孩子为例,他家宝宝一岁多的时候就会自己动手吃饭了,用勺子吃,虽然有时候把饭弄的到处都是,可孩子很高兴,也爱吃饭。这就是邻居发现宝宝自己想动手的时候,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吃,她说,孩子因为吃饭弄脏了衣服,弄脏了地板,这些比起孩子的自理能力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事。

在孩子大些的时候,有了自己意识之后,我们家长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出门给他准备个背包,让自己收拾,看看带些什么出门。比如家长在厨房忙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给扒个蒜,接个水什么的,长此以往下去,宝宝的自理能力具备了,那也就自立了。

三,运动是培养孩子吃苦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孩子吃苦,家长也要一起,而不是只让孩子吃苦,而家长只是在一旁冷眼旁观,要知道家长的榜样的力量是很重要的。

而家长跟孩子一起运动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吃苦的一种方式。所谓运动就是把之前懒惰的自己打破从而让自己更积极更向上的过程,运动也是不断突破自我极限的一个过程,在运动中可以获得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尤其在突破自己之前的极限后。

重要提示:家长一定要有培养孩子吃苦的意识,学会放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一起运动是个好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14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但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长在温室里,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大多数不懂得生活的甘苦,没有经受人生的磨难。如今培养中职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已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一、分析中职学生现状
  现在的中职学生很抢手,有的还没有毕业就被预聘一空了,可是最让老师和企业头疼的是有相当多的毕业生在企业里干不了几天,就辞职走人了,他们受不了一点苦,没有坚定的意志。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劳动素质差,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更不肯认真地去做工作。一些家长对学校也心生抱怨,就业方面的负面影响也波及了招生工作。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办学效率,以就业引招生,以招生保生存。
  当今的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出色的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吃苦耐劳、就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从用人单位可以看出,学历不再是首选,学生能否吃苦耐劳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可见,我们中职学校在重视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亟待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二、端正思想认识,理解吃苦耐劳的重要性
  吃苦耐劳是获取成功的秘诀,是每一位渴望走向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条件。无论你从事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想要取得好的成绩,吃苦耐劳都是必不可少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成功才会垂青于你。中国人最喜欢讲的一句励志的话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流传很久的至理名言精辟地概括出了吃苦与成功之间的必然关系:吃苦耐劳是成功的秘诀。
  那些能吃苦耐劳的人,很少有不成功的。这是因为苦吃惯了,便不再把吃苦当苦,能泰然处之,遇到挫折也能积极进取;怕吃苦,不但难以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反而会对困难挫折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的人当然也就很难成功了。
  三、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利用班级、学校活动创造一个人人都应吃苦耐劳的氛围,在班级活动中激励学生应多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活动中要乐于吃苦,自觉地向学习中、生活中、劳动中、体育锻炼中的困难作斗争,勇于自我挑战,使学生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具体途径如下:
  1.在军训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军训的日子虽苦,却像咖啡一样可以品尝出浓浓的滋味。军训的内容与强度以能让学生接受并能深刻体会、学习到坚持与吃苦的毅力为佳,时间安排上我认为15至20天为宜。军训期间严格要求,要使所有学生都坚持下来,磨炼其意志,增强其吃苦的毅力。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要付出泪水,刻苦努力,学习是需要吃苦的,学生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因此,我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吃苦耐劳精神。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其次,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再次,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最后,从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实训过程是职业学校学生培养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大好时机。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实训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实训课明确要求,实训期间,每位同学必须坚持在自己的实训位置上,认真实训,完成实训任务,不能因为学生怕脏怕累而放松要求;学校要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实训成绩,由实训效果、纪律、态度和表现组成。在实训表现中,要求学生在实训中能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要求学生保持实训场地的卫生清洁,值日生每天三次打扫实训车间,保持实训车间全天候的清洁。
  4.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体育教学环境在室外,风吹日晒,尤其是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而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学生要承受身体的疲劳与肌肉的酸痛,这对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疑是最好的实践与锻炼。这为我们的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生活、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达到成功的彼岸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5.在日常行为习惯中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性格,需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也是如此。学校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开展了形式各样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和卫生评比活动,以这些最起码的生活和劳动习惯为突破口,努力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
  总之,在探索中职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时,我们应该胆大心细地进行实践,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1-18

第3个回答  2021-03-19

第4个回答  2021-03-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