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新老师问我“学生不写作业怎么办”该如何回应?

如题所述

一、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倾注到每个孩子身上,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去,使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就是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然而,在现实中,有的教师往往偏爱那些成绩好、守纪律的好学生,对于那些后进生则是嫌弃、看不起。对于教师的态度,学生非常敏感,偏爱容易使好学生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使后进生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因此,作为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要采用平等的方式,一视同仁。

对于那些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经常有意识地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他们身上发现优点,从而激励他们上进。当然,如果发现他们的错误,既要严肃批评,又要指出努力的方向,不能因为犯错误就认为他们就无药可救。

另外,孩子的个性与习惯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师总是拿一把固定的尺子去衡量他们,那么结果只会适得其反,会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是,如果教师能够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会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近。所以,为特殊的学生单独制定一把特殊的尺子,相信这些学生最终能成为教师眼里的好学生。用心去爱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很可爱。用真诚去对待学生,你会发现其实教师这个职业真的很伟大。

二、与家长沟通

家是孩子成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专制、武断,态度强硬,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那么将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一厢情愿地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比什么都强,他们总是把自己的美好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却不知道其实家长这样做违背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

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成绩是判定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考高分了,家长就会喜笑颜开,甚至会答应孩子的一切有礼及无礼的要求;而一旦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好,就一切免谈,甚至是连吵带骂的。孩子在学校里不写作业,如果教师与家长练习,有的家长就会直接打孩子,而不是与教师、与孩子进行沟通,找出原因并寻求对策。

三、批改作业

在学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更加艺术化。很多教师改作业,对的就打“”,错的就打“”,单调、古板,激不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而且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会直接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诸如潦草、重写、差之类的评语,这些刺激性的语言也会伤害学生。所以,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可以写既新颖又委婉的语句。比如,如果学生的作业写得都正确,只有字迹潦草,教师可以这样写评语:“作业做的很不错,如果你能把字写得更加规范些,就更棒了!”对于作业完成得很好的学生,教师的评语可以是:“很好,希望你能继续保持下去。”;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多用些鼓励性的语言,比如“加油”、“有进步”等。

四、更新观念

教师要更新有关作业布置的观念。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观点,只要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便能很容易地掌握其在课堂中所教授的知识,从而形成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单一的作业布置观念,是以少部分优等生的状况概括全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这种不分难易地让学生统一按时完成作业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过长,而优等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过短。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环节中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尊重他们的学习情感,尊重他们的智力差异,让这一学生群体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享受成功和喜悦。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有能力,可以采用布置分层作业的办法,即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把作业分成基础必做、选做、拓展。对于基础必做的作业,要求全班同学必须完成;对于选作的作业,要求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完成,对于拓展的作业,不做硬性要求,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做。这样,既能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优等生不会对作业产生枯燥乏味的态度,避免了产生“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到”的现象。

作为教师,我们要纠正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不良行为,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的思想变化,让学生从心里战胜自己,在教师的希望与鼓励中不断成长。因此,教师要用爱和信任、宽容和耐心来对待学生,尤其是那些不写作业的学生,教师更要给与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