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it如何跳槽到一线互联网公司?

如题所述

涨资需求没能被满足 跳槽者往往认为自己在原单位没有获得足够的薪资匹配,企业的确会存在人力资源政策无法合理协调员工晋升涨薪的状况。但站在企业角度,一位员工的技能与经验,面对不同企业的价值往往是不一样的,作为 A 企业的普通资源,很可能成为 B 企业的稀缺资源。这正是为什么老东家不愿给你涨薪而新单位能够轻易满足你的收入要求的一大原因。行业繁荣 对优秀员工而言,频繁跳槽的另一大动力在于行业繁荣。当你处在一个每天都有新公司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的朝阳行业,好看的履历自然成为市场上的烫手山芋。急需人才的企业往往处在扩大员工规模的阶段,手握大量现金,也有意愿用较高的薪水和职位吸引有经验的优质员工。这种情形下,往往一两次跳槽足以带来薪资上的大幅增长和个人事业的晋升,上升通道黯淡 对目标明确的员工而言,一旦面临踩空的局面,需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及时调整。当他发现自己的工作职务或所在行业无法给他带来预期的远景,他们会选择跳槽甚至改行,而这将带来巨大的成本。有时也会造成频繁跳槽。厌恶工作 许多跳槽者喜欢说离开原单位是因为「不想做不喜欢的事」,这个说辞背后隐藏了一个事实:职场新人很难在第一次工作中就找到满意的职业,他们往往要经过 1 到 3 次跳槽,才能找到乐意长期投入的工作。倘若这几次职业调整都发生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也会形成频繁跳槽。但总的来说,遇到以上原因,跳槽确实是较为合适的解决方式。相比之下,大部分频繁跳槽者其实是出于另外一些原因才选择跳槽,这些因素,往往只是一是权衡之计,未必能服务于个人职业长远发展。我们称之为不健康的跳槽理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8

客观上,太过安稳了.现在需要小心翼翼的活着,主观上:渴望创新,心存理想,这个问题需要想清楚:到底是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离开,还是因为在银行累而离开。简单讲就是逃避还是追梦,答案只有自己能给。对未来职位的理解你说是想创新,想去一个自由关爱平等的环境。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离职去寻找这个环境。互联网公司的确更加的自由关爱平等,但是,自由关爱平等都是相对传统行业而言,互联网公司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能提供有的不能提供。我觉得跳槽到互联网行业去只为了寻找这个环境,不足以成为你在互联网行业坚持待下去的理由。你所说的创新可以,但是什么方面创新,具体怎么创新,你没说。(你希望别人给你解答,别人当然不能给你解答。)你能给公司提供什么价值,这个东西你要想清楚,这个也是HR选择你的标准。你对未来职位的理解太模糊,还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我觉得你现在要是真的想冲,那就跳进去试试!另外一方面,一个大学毕业刚入职场的新人,大多数对自我的认识和社会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有偏高的认识,觉得自己挺能的(当然一大部分确实挺能的,但也有一大部分没自己想的能干),对社会和企业有偏差的认识:感觉这个社会不少公司老板就是各式各样的骗子,这个是谁也改不了的现实。所以,只有经常跳槽、不断调整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地调整对社会和企业的认识,才能慢慢缩小认识差距、能力差距,取得一致。3、4年以后,就比较稳定了,这个时候对于跳槽就比较谨慎。所以大可不必惊讶,刚入职场的前三年,用人单位就要有思想准备。公司招聘刚入职场的员工,很有可能是想用工便宜点,自然你必须承担便宜带来的后果,没啥好说的。

第2个回答  2017-11-28

员工的频繁跳槽确实是个非常让人头痛的事,辛苦面试来一个新人,刚度过入职培训阶段没多久就递上辞职信,投奔新东家了。有时候员工跳槽之频繁,围观者都难以分清他们到底在追求跳槽结果,还是在享受跳槽过程。要讨论互联网行业频繁跳槽的好坏,我们可以先定义一下多少频率以上的跳槽算频繁:社交求职网站 Jobvite 在 2016 年的一次调研里透露,至少 40% 的美国年轻人会在1到3年内更换一次工作,而根据盖洛普在2013年的全球雇员投入工作程度的调查中,中国员工的敬业度仅有6%。这个数据不一定客观。但我们可以推测,在互联网行业的跳槽数据中,中美差异不见得有多大。况且,从HR的角度来说,一个员工在岗位上充分受到训练的时间也在1到3年之内。取其中位数,我们可以假定,每24个月一次跳槽被视为互联网时代年轻职场人士跳槽的平均节奏。那么员工为什么要选择频繁跳槽?以程序员为例,100offer 调查了通过本平台成功入职的 1041 位 IT 工程师的数据,这 1041 人的平均跳槽次数为 3 次,平均参加工作时间是 4 年。这意味着他们平均每人每 16 个月会跳槽一次,频率远高于 24 个月一次,可见,频繁跳槽人群占了其中的大部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