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口才成功的例子有哪些?

如题所述

好的口才能够使你心想事成,能使你在紧要关头化险为夷,化劣势为优势,能够使你在社交中事事如意,在商战中左右逢源,能够使你在人生旅途中处处顺心,在谈笑间无往不利,能够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命运。好口才,让你一生辉煌!

1.巧妙解答,让你化险为夷

有时候,有些人会故意刁难你,你就可以凭你能说会道的口才,解答他的提问,从而化险为夷。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一个怪问题:“京城共有多少人?”刘墉虽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立刻回了一句:“只有两人。”乾隆问:“此话何意?”刘墉答道:“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岂不是只有两人?”乾隆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12人去世。”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妙答道:“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则12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12人?”乾隆听了大笑,深以为然。确实,刘墉回答得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侃,这才急中生智,以妙答趣对皇上。

还有一次,乾隆皇帝想测试纪晓岚的机智。于是,他把纪晓岚找来,对纪晓岚说:“纪晓岚!”“臣在!”“我问你:何为忠孝?”纪晓岚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乾隆说:“好!朕赐你一死。”纪晓岚当时就愣了:这从哪里来?怎么突然赐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玉言,说啥就是啥,纪晓岚只好谢主龙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乾隆心想:这纪晓岚可怎么办呢?不死,回来,就是欺君之罪;死了真可惜,毕竟是手下一个栋梁之材。但同时又想:都说纪晓岚能耐,能言善辩,我看你纪晓岚今天怎么办?

大概半柱香的工夫,纪晓岚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扑通就给乾隆皇帝跪下。乾隆问:“大胆纪晓岚!朕不是赐你一死吗?你为什么又回来了?”纪晓岚说:“皇上,臣是去死了,我准备跳河自杀,我正要跳河,屈原突然从河里出来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小子真混蛋,想当年我投汨罗江自杀的时候,是因为楚怀王昏庸无道;想当今皇上皇恩浩荡,贤明豁达,你怎么能死呢!我一听,就回来了。”乾隆听了,不得不解嘲地说:“好一个纪晓岚,你真是能言善辩啊!”

无论在什么样的险况下,我们都应该有化险为夷的能力。下面这两个小故事真实地体现了周恩来总理作为一名杰出外交家的迷人风采。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

“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

“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

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后,声音洪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试想如果周恩来回答不合适,各国记者肯定会大肆宣扬,那时候局面将不堪设想。

在另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回答记者提问。一位西方记者提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实际上是在讥笑我国建国初的贫穷,如果回答不好,很容易遭人嘲笑。

周恩来又巧妙地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全场愕然,鸦雀无声。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巧妙的回答,令大厅内响起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在上述一问一答中,记者提问的是一个涉及到国家机密的问题,本可用“无可奉告”四个字一答了之,但周恩来听出了其言语之外的不怀好意,因此,机智风趣地给予了无懈可击的回答。他的回答是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步是针对记者提问的表面意思,用“18元8角8分”这个艺术化的数字轻松作答,并细作解释。如此回答问题,其实是巧妙地运用了修辞上的借代艺术。在这里,借代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一方面它别出心裁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保住了国家机密,同时还让人们感受到了周恩来的敏捷思维以及出色的口才。第二步,周恩来又针对记者的言外之意作了进一步的回答。这位记者表面上是在问资金的多少,其实际上是在讥笑我们新中国的贫穷,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拿不出很多资金。针对这一点,周恩来以无比自信的口吻,强调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信用程度、非凡实力和人民币的信誉程度。在这几句话里,他分别选用了“卓著”、“雄厚”、“盛誉”三个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褒义词来形容中国人民银行各方面的情况,从而收到了卓越的表达效果,一方面它大长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志气,灭了那位西方记者的威风,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非凡的气魄与熟练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外交场合常常碰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曾准确地击落过一架入侵我国的美制Ux高空侦察机。在一次引人关注的记者招待会上,曾有一位外国记者就此询问陈毅外长:“访问外长先生,你们是用何种武器击落如此先进的高空侦察机的?”显然,这是军事秘密,不能公开回答,但如不回答又会使提问者尴尬,陈毅举了举自己手中的拐杖,说:“就是用这玩意儿把它捅下来的。”说着还做了个往上捅的动作。因此,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无独有偶,1971年10月25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以坦桑尼亚为首的广大亚非拉国家,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中的合法席位。当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这一提案时,整个联合国大会厅顿时沸腾起来,这个喜讯很快传到国内,毛泽东亲自点将,决定出席联大会议的代表团团长人选为乔冠华

乔冠华精通英文、德文、日文等语言,文章、口才也都极佳,他还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乔老爷”。他学识广博,文笔酣畅,见解精辟,建国后的许多重要文件均出自他手。同时,引起人们注意和赞叹的是他还有一张滔滔不绝的雄辩之口,国际新闻媒介曾对他做过这样的评价:“论点独到,令人刮目相看”,“语言犀利,富有说服力”。乔冠华的谈吐充分显示了一位优秀外交家的超凡气度和大家风范,在国际讲坛上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当代表团告别机场上欢送的人群,在回国飞行途中,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批外国记者,又是拍照,又是摄像,并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面对这种突然情况,乔冠华首先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和这些西方记者开了个玩笑:“各位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吧?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飘飘欲仙,在天上飘来飘去可真是自由自在啊!”顿时引来了记者们善意的笑声。一个记者问道:“乔先生,你作为中国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的团长,对大会通过恢复中国席位的决议有什么想法?是否感到突然?”

乔冠华说:“我一点也不感到突然。用中国的一句成语来说,这叫水到渠成。联合国作为国际机构总不能把中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排除在外吧。有的国家的外交不是采取现实主义的政策,而是像鸵鸟一样,把身子往沙堆里一钻,以为就自得其乐了!其实呢?它在沙堆里越钻得深,就越显得它不聪明。臀部还露在外面嘛!”

“你指的是谁?”

“各位都是聪明人,还要我明言吗?”

另一个记者问道:“你觉得这次联大决议对今后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影响?”乔冠华说:“还是一句老话,中国采取现实主义政策,希望对方也采取现实主义政策,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敌视中国乃至忽视中国的存在是没有用的,难道这样一来,中国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吗?”乔冠华的回答,字字珠玑,无懈可击,令众人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