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突然去世,遗诏不翼而飞,道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

如题所述

清朝经历过康熙时期的‘九子夺嫡’陈痛危害之后,自雍正帝开始就学乖了,采取的是秘密立储制度,由雍正写好立储密旨,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面,雍正驾崩后,乾隆就是凭着密旨继位登基的。



嘉庆帝则是在乾隆还没死的时侯禅让皇位,登基之路也比较顺利,并没有什么波折。

1820年7月,嘉庆帝在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猎”时突然暴毙,终年61岁。国不可一日无君,按雍正定下的惯例,拿出密旨宣布下一位继任者上位就是了。

但诡异的是,翻遍了‘正大光明’牌匾、乾清宫各个角落,也没有找到立储密旨。在这样立储不明朗的情况下,皇次子旻宁,也就是道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呢?

道光得到了孝和睿皇后、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的有力支持

当嘉庆突然暴毙的消息传到京师,在没找到立储密旨的情况下,孝和睿皇后向河北下了一道懿旨:“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孝和皇后此举是为了快些有人继承大统,避免国家皇权节外生枝,本也是无可厚非的事。

但是清朝后宫是严禁干政的,这应该是军机大臣操心的事,孝和睿皇后这种做法是不合‘祖制、家法’的,再说孝和要等新皇登基后才是太后,她以皇后的身份下这道懿旨,也有些不够‘斤两’的意思。

而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孝和睿皇后并非道光的生母,道光生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过已于道光十六岁时逝世。



孝和睿皇后有两个亲生儿子,就是皇三子绵恺 (28岁) ,和皇四子绵忻 (16岁), 且都已成年,孝和为什么不举荐支持两个亲子继位,而是荐了非亲生的道光继位呢?

只能说孝和睿皇后的胸襟真的很博大,而且她真的很赏识道光,这赏识也是有原因的。

早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有一次嘉庆帝也是去承德避暑山庄打猎游玩,随驾跟随的也有道光。

当时北方天理教认为皇宫空虚,随后便聚集了大批教徒,利用太监为内应冲进了皇宫(有小部分天理教徒是太监),导致皇宫内一片混乱。

那边伴驾狩猎的道光因为身体不舒服,中途就从承德先一步返回了京师,刚巧碰上了这场暴乱。

接下来道亲自指挥清军禁卫平息了这场暴乱,捕杀了天理教头目林清。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余党分支,一直都在跟清朝作对,这次利用内应侵入皇宫,幸亏没有酿成大祸,但也让清朝感到受了奇耻大辱,也让后来收到消息的嘉庆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样一来,道光的指挥若定也就显得难能可贵了,所以经过这次事件,道光得到了嘉庆帝、孝和睿皇后和部分大臣的认同,认为道光是可堪大用之材,是可以接班嘉庆的人选。

禧恩以内廷扈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勋,当继位。枢臣托津、戴均元等犹豫,禧恩抗论,众不能夺。——《清史稿·宗室禧恩传》

所以,除了孝和睿皇后,内务府大臣禧恩也支持道光继位。而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虽然没表示支持,但也没有反对。

不过找不到嘉庆的立储密旨,始终不符合清朝的‘家法祖制’,引起了朝臣们的争论,也让道光的继位还不能够盖棺定论。

立储密旨去了哪里了呢?

皇宫既然找不到密旨,那就找皇宫以外的地方,首先便是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

经过一番翻箱倒柜,终于在嘉庆的一个近侍小太监的怀里找到了嘉庆的立储密旨。

公与文恪,督内臣检御箧十数事,最后侍于身间出小金盒,锁固无钥,文恪拧金锁,发盒得宝书。公即偕文恪奉今上即大位。——《戴均元碑文》

密旨上面写的果然还是旻宁(道光)的名字。既然密旨有了,道光的继位也就顺理成章、无可争议了。

1820年8月,道光在太和殿登基称帝,是为清宣宗。

这就是道光登基的基本过程。不难发现,道光的登基之路是充满了诡异的,尤其是立储密旨不在乾清宫,反而放在一个小太监的身上,让人觉得猫腻多多。后来道光主持编修的《清仁宗实录》里,说嘉庆在弥留之际召见大臣,拿出了立储密旨,立他为太子,他这才遵旨即位的。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终归还是由后人所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