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对认知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题所述

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增加出现认知问题的风险,并且可能在以后患痴呆症。 研究中的悲观主义者被发现在他们的大脑中有较高水平的蛋白质,这些于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症的发展相关联。

这项研究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们分析了55岁以上成年人消极思维的影响。结果有些出人意料--有着一种叫做重复性消极思维(RNT)的做法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容易出现认知能力下降的情况。

此外长期有消极思维模式的人还被发现有更多的有害大脑蛋白质的沉积,称为tau和淀粉样蛋白。这些蛋白质的堆积与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并通过PET脑部扫描在研究参与者中被发现。

过去的研究发现,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人更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患上痴呆症;这项新研究可能会阐明原因,指向这两种情况下常见的消极思维模式。

这项研究涉及近300名参与者,历时两年,其中近一半人还参与了PET脑部扫描。研究人员考察了大脑 健康 的多个方面,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等。在四年的时间里,从事RNT的参与者更容易出现有害蛋白沉积和记忆问题,使其成为痴呆症的危险因素。

你好!我是专注于认知行为疗法的 @心理咨询师心海 根据你的问题谈谈我的观点

我用认知行为疗法(CBT)中认知三角来帮你解答这个问题

上图就是认知三角

一个人的情绪和他的认知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强化。

我们的情绪并不来自于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来自于我们怎样看待和评价这件事,这就是认知(即想法)。 也就是说导致我们产生情绪结果的并不是某些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即想法)。

按照这个理念来说,负面情绪是由于负性想法导致的,那么带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治疗思路是使用技术和方法,通过改变负性认知和负性行为来改变负面的情绪,打破这样的负性消极恶性循环,从而训练建立起正性积极的良性循环来达到解决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的目的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情绪本身它其实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无论是正面的情绪还是负面的情绪,它其实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情绪它导致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其实是有好坏之分的,那么长期的负面情绪,它肯定会导致不好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

一个人,他的认知,他的情绪,他的行为应该都是有相关性的,所以在情绪管理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疗法叫做合理情绪疗法,就是通过转变我们的认知来管理我们的情绪的方法,它认为导致我们不良的情绪或者行为后果的,并不是一个事件本身,而是对这个事件,我对他的认知,看法和信念,我们对它的不合理的认知就导致不合理的情绪或者行为的后果,那么反过来长期的,不合理的情绪,它又会强化这种不正确的认知。

你的问题是,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对认知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下面通过举例来分析一下。

认知是一种想法,它不一定是事实

一个人的想法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这个好理解。反过来一个人的情绪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想法,因为情绪会影响一个人的感知觉,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认知。



小A和男友是大学恋人,毕业典礼后男朋友提出分手,她认为他不爱自己了,自己付出那么多,想到这她很难过和委屈,于是她划破了自己的手腕。

在这个例子中,男友提出分手是一个客观事件。他不爱自己了,自己付出那么多,是她的一个想法。难过和委屈是她的情绪。划破了自己的手腕是行动。


表面上看是分手事件导致了她的情绪

实际上是对事件的想法他不爱自己,自己付出那么多导致了她的情绪。

也就是说他不爱自己,自己付出那么多是小A的想法也是她的认知。


如果这件事换成小C,她的想法是 天涯何处无芳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那么小C的情绪可能更淡定也不会委屈。她接下来的行为可能是穿上漂亮的裙子去参加校友会



这个例子中小A的核心信念可能是自己不够可爱,小C的核心信念可能是自己很可爱。


反过来也是一样成立,它们是相互作用的,情绪也一定会影响想法。

比如,小A割腕后被送进医院,她开始懊恼(情绪),觉得自己怎么这么没用(认知)。

而小C在校友会上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她们聊的很愉快(情绪),她感觉自己很有魅力(认知)。



首先情绪中枢和认知中枢都是由杏仁核负责的,长期的负面情绪会导致杏仁核变得敏感,甚至变大。杏仁核是负责情绪,学习,记忆的区域。你可能认为变大了,那不是认识会更好吗?不是这样的,变大变敏感以后,你的注意就会被负面情绪拉走,让你没有更多注意力去观察,分析你遇到的事情,所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就像抑郁症患者,通常的表现是记忆力下降,语速变慢,思维不清晰,思维速度变慢。

长期的负面情绪可能对认知产生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情绪和认知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情绪本身也是一种认知语言。这就像辅导作业时,妈妈说孩子:“你怎么那么笨!”

孩子认知到,这是妈妈在骂我。那么孩子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当孩子发生负面情绪后,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会发生变化。这样的一种情绪语言也会被家长解读到,产生不同的效果。

1.孩子装一副可怜像,更让我生气。这样的解读会导致家长的负面情绪会强化,所谓越看越来气就是这个原因。

2.孩子挺可怜的,骂他干嘛呢?好好说吧。家长的情绪解除了,孩子的情绪也就会平复。

3.算了,不管他了。说他他可怜,不说他我难受,眼不见心不烦吧。家长走了,把孩子丢在情绪中。

是什么导致孩子会有负面解读?孩子解读的不是“你怎么那么笨!”这句话。孩子解读的是“妈妈生气了,对我凶”这个情绪语言。

家长可以试试看,你笑眯眯地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笨哦。”

孩子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情绪是一种暗示语言,呈现在人的肢体语言中。通常情况下,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就会被这种暗示所影响。引发我们的情绪回应,对方是愤怒,我们也会愤怒,对方是喜悦,我们也会喜悦。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们对情绪语言的解读恰恰相反。对方高兴我就不舒服,对方难过,我反而高兴。

知道是什么情况下发生这样状态的,可以留言互动。

错误指令,偏差太大。

长期负面情绪会对认知产生停滞状态!

有负面情绪要及时的疏解、释放、调整!

负面情绪多的人说话比较冲,爱怼人;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时常用话打压别人;做什么事都缺少动力!

先排查一下自己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受谁的感染,然后远离负面情绪多的人!

转换看问题的角度,要能看见别人的优点、长处,去认可,去赞扬;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看见弊端的同时也能看见益处;能感受到完成一件事的快乐和喜悦!

我们虽然在品尝着酸、甜、苦、辣、咸的滋味,但我们要做自己心情的主人,让和我们相处在一起的人,都是舒心的,都是喜悦的!

我们要弄清楚长期的负面影响对认知能力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情绪的产生过程以及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关系。

一、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通常的情绪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当然还有一些在 社会 制度与道德规范下产生的一些微妙的情绪状态,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骄傲等。

情绪和 心情 性格 认知 目的 等因素相互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

情绪又受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的心理过程影响。

心理过程:指人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应客观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即 认识过程、 情感 过程、意志过程

情感 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并随之深化而发展; 认识 过程中受到 情感 和 意志 影响; 情感 作为动力因素影响着 意志 意志 又丰富着 情感 。可以得出情绪跟心理活动过程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什么是认知?

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合成、编码、存储、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的处理过程。

认知(cognition),是指心理活动(如概念的形成、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

或者说指人认识外界的过程,对于人的感受器外界的事物刺激进行加工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一个人的认知跟他的经验、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指一个人对于客观事物或世界的认识。

三、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 情绪 跟他的 认知 有着重要的联系。那么一个人的认知又影响着他的情绪,情绪跟认知是一个相互转换、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通过以下这个模型来分析 认知 情绪 的关系。

ABC认知模型

A=客观事物的诱因

B=认知能力

C=情绪反应

例如:你按照导师的要求上交了论文和材料报告,但是你的导师看完之后否决了你的材料报告与论文,认为理由不充分。由于前面你上交了几次论文都被退回,此时你觉得导师故意针对你,有意为难你,你因此产生愤怒和恨意。( 我们看一下这个过程

A(诱因) :你上交论文与材料报告被拒绝。

B(认知) :你觉得导师故意为之,有意针对。

C(情绪反应) :愤怒和恨意。

如果我们能够转换认知状态,也就是改变 B, 随之你的情绪反应 C 也就会得到改变。

如果论文被拒绝时你的第一反应不是认为导师故意为难,而是反思自身或论文的原因,虚心向导师请教,而导师很认真的指出你的问题与原因,并帮助你获得下次通过,那么此时你的情绪反应便会由 愤怒 恨意 转变为 感激 高兴

所以总结:如果我们能改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认知),那么我们就能改变我们的情绪。

结论:我们的情绪与我们的认知是起到转换作用。

1:正面的认知能力可以带来正面的情绪,负面的认知能力可以带来负面的情绪。

2:认知和情绪是一个相互影响且相互转换的过程。

3:由于情绪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相互转换,所以 长期的负面情绪会给你带来长期的负面认知能力。

作者|心灵捕手

情绪是诸多心理因素中,对身心 健康 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的成分。如果紧张、忧患、恐惧之类的消极情绪长期存在,不仅会降低学习工作效率,而且会给身心带来危害。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情商。情商又叫 情感 智商,是指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忍受挫折与应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情绪水平高低的尺度。

认知能力是情商的五大内容之一,其包括: 了解自我优缺点的能力,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能力,能对人生大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当个人某种情绪刚一出现就能即时察觉,做到自我觉知,这是情商的核心与基础。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不了解自身感受的人必然沦为感觉的奴隶”,“掌握感觉才能成为生活的主宰,才能对婚姻、工作等人生大事作出正确的选择”,“没有能力了解自己的感情的人,也不能了解别人的感情”。

有些人由于不能正确看待自我而产生嫉妒情绪,导致伤人也害己的惨痛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