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官印的材料进行过限制,具体是怎么限制的?为什么要限制?

如题所述

清朝对官印的材料进行过限制,具体是怎么限制的?为什么要限制?我认为应是乾隆印玺收藏价值高。下面用我的收藏品说明,,,卮下止文印玺,和田青白玉质,染色作旧,十五厘米见方,是乾隆印玺中最大的一个。印台四周浅浮雕八个大篆,印纽兽身上有五个大篆字。卮酒杯,卮下止文意为喝酒时莫谈国事,这是乾隆对世人的提示吗?不论怎么讲它都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

天子之宝玉玺,和田碧王质,十二厘米见方,由于墓中积水严重,该印玺白灰痕多。天之子宝在乾隆规制中居第四位,祭祀用。封建社会皇帝两件大事,祭祀和战争,由此可见该印玺地位很高。达摩祖师法印,汉白玉质,七厘米见方,染色作旧。古代没有相机,你作为地方官赴任,当地的同僚肯定没见过你,也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唯一的凭据就是你手中的任职报告。如果你的任职报告(官印)被歹人劫掠,并且由他人冒充你去就任,只能怪你命不好了。

其次任职报告中对就任官员的人物形态特征会有一定描述,比如身高几尺、年龄几何、长相如何。别人想冒充,得找个体态差不多的人去执行。古代官职制度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了解的也不多,清朝科举先要进行县试和府试,由知县和知府主持,通过之后可以获得童生头衔。之后就是院试,在省城举行。主考官称学院,提学道,学道,学政,学台,宗师等,一般由皇帝亲自任命,任期三年。院试通过,就成了秀才。三年一次的乡试。乡试规模比较大,也在省城举行,皇帝亲自任命正副主考。除此之外,还有负责阅卷的房师,帘官,由各省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通过乡试后就成了举人。之后就是会试、殿试。会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负责,主持会试的官员叫大总裁,通过后就是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通过后就是进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3
在银质大印以下,是铜质大印。铜质大印使用的范围最广,从正三品以下到从九品以上的官员,均使用铜质大印。到了清朝末期,由于铜产量降低,部分地区出现了用木头包铜的官印,这是铜质大印的替代品。在铜质大印以下,是木头大印。在从九品官员以下的文职佐杂人员,不兼管兵、马、钱、粮的武职官员,以及各府县僧道阴阳医官与佐杂人员,均使用木头大印。
第2个回答  2022-05-13
不同的地位,材料是不一样的,地位越高使用的材料越珍贵,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地位,是为了避免铺张浪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