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发朋友圈!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不知道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最近都太愿意在朋友圈分享信息!以前几乎每天必发朋友圈和必看朋友圈!有时一天发好几条刷无数次,现在每次发一条朋友圈之前都会再三思所,顾虑很多问题,分享这条信息目的是什么!对其它人有没有用呢!有没有显摆或者炫耀什么的意思呢、还是刷存在感,会不会伤到一些人,或者得罪了一些人呢!是不是要屏蔽谁不能看呢、好像很浪费时间和注意力去想这些问题!然后干脆不发不就得了!不发好像也没什么好失去的!反而得到更多!把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学习成长上;显得更重要一些、下面我来说说发朋友圈有什么危害。以下只能代表我个人看法和想法。如果雷同纯属巧合!

    1,朋友圈发多了!你就会变成一个透明的人了,古人说过一句话!在一个知识渊博的读书人面前你是一个透明的人,现在变成在朋友圈上的人你是透明的、人们不用通过交流就可以把一个人了解透彻!所以现在想了解一个人通过朋友圈是最好的办法!不用通过面对面交流就可以了解到,可以分析到八九不离十!你做什么工作!来及何方,喜欢吃什么、玩什么、你最近在做什么!有什么爱好、甚至能看透一个人的性格、品行,但是也不能全部以偏概全、分享一个我个人的例子、我算是高龄单身狗!今年34岁、长相样貌算对得起观众吧!喜欢自由所以一直逃避结婚,所以经常身边很多人给我介绍女朋友、其实我挺反感人家介绍的!都是朋友你也很难拒绝、所以我会说好、然后说先加个微信聊一聊、合适再见面!就这样加了一些相亲对象的微信!然后去看他们朋友圈、太概可以分析出她们跟你价值观是不是一样的、有没有必要在继续做深入了解.所以变成有些人连见面都没有必要的、(我这里指的不是外貌不行,价值观不同)比如经常发一个些无聊的状态,大概可以判断你是一个心中没有目标和理想的人,可能度日如年。所以老师说价值观决定命运,一旦你认为学习成长是最重要的时候,其实每天的时间都是不够用的!狠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也不能以偏概全,只是很可能。如果一个人经常晒幸福的相片?你会怎么推测呢?让我想起一句话,越炫耀什么就越缺什么,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只能用很可能这样,如果经常发自拍的人呢?这个留给大家去猜测吧?怕会得罪很多人,

2、一发朋友圈、你就会时不时想去刷朋友圈!看有没有人给我点赞、有没有人评论、有几个不熟悉怎么老是乱评论!是不是有必要再买一个比较便宜的手机来加一些比较熟悉的陌生人呢!微信做过刷朋友圈的数据统计分析、平均每个人每天刷朋友圈50次左右、用时太概2,3小时左右、单纯看朋友圈都可以浪费2、3个小时!不用说在加上其它一些APP、所以一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总是在过后才显得飞快,对!我们这样舒适地一天过着一天,一年又过了一年、转眼间几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几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还是一事无成!等你开始焦虑的时候!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怎么解决呢?选择正确的难受、什么叫正确的难受,正确的事情大部分都比较难受的,比如跑步,肯定是正确,对身体非常好,可是能坚持的人寥寥无几,比如留言,肯定也是正确,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可以天天留言就比较难受,所以也会经常半途而废。

3、目前喜欢发朋友圈的人很可能都是表现型人格。(很可能,不是全部哦,不能以偏概全)显得比较自我、也有特殊情况!因为老师一句话!做了再说!不是说了也不做!表现型人格都是说了也不做!是人都会有一点点表现型特征!包括我自己、特别是之前的那个我,最近大脑有被重塑了一下!慢慢也改过来,变成进取型人格,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我只关心自己有没有成长,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成长上!

      其实发朋友圈和刷朋友圈已经变成我们身体上的一部分了,一旦你闲下,你的潜意识自动会去拿手机看,根本没有经常大脑控制。刚开始如果真的想戒掉还真的不容易,你也会很难受一段时间,因为会出现一个大我和小我的在内心里对抗,或者矛盾的过程,所以说要选择正确的难受、这时候你的元认知能力也被激活了。如果不知道什么叫原认知能力可以去看得到APP 通往财富自由李笑来老师专栏。听说刷朋友圈已经变成社会问题了,微信团队也已经发现问题了,如果大家都把时间注意力浪费在朋友圈上,这时候社会生产力就会下降,比如很多人上班不认真上班,导致整个社会效率低下,很可能也会出现经济下滑,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呢,因为微信已经成功连接4分之3中国人,这意味所有有能力工作的中国人都在网上了,这些带动经济发展的人都把时间和注意力放在刷朋友圈想想会怎么样呢?所以微信团队在考虑是不是有没有必要出现一个提醒功能,比如“亲爱!你今天已经刷50次朋友圈了”类似这种善意的提醒,听说最近很火的游戏王者荣耀已经对不同年龄限定玩的时间了,也许很可能也是这些原因。所以珍惜时间生命请和朋友圈,游戏,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产生美啊!只代表我个人看法!个人文采有限只写到这里,希望大家点评!谢谢大家!

一个做淘宝小伙子!cuteda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