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人广为传承的负荆请罪,为何在当代社会“变了味”?

如题所述

之所以当代有一些人不会用负荆请罪这个词语,主要是因为有一些社会人并没有理解负荆请罪的真实意思,而是只看到了表面的含义。在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透彻这句话的意思,或者是词语的意思才能更科学的进行运用。

现如今很多人把负荆请罪用在赔礼道歉的场合当中。但是古代那些负荆请罪的人次数非常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负荆请罪的意思。因为如果仅仅是道歉请罪那么简单的话,那么古代人也不会有很少的人能够做到这一地步。古代人做到的负荆请罪,不仅是要放下尊严和面子,更是要对这个人的为人处事的技巧进行考验。从字面上理解,负荆请罪,其实是背着金条给人赔罪。

但是荆条这个东西是非常特别的,它是古代非常常见的一种刑具。因为荆条上面拥有很多的小刺,所以每次鞭打人的时候都会让人感到非常疼痛,同时也对人的肉体造成非常大的伤害。所以当有人愿意背着荆条去给人进行赔罪,就可以看出他究竟有多么的真诚。在古书中这个词语还是来源于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当时廉颇对蔺相如是非常不满的,所以处处挑蔺相如的刺。但是蔺相如非常的宽容,也没有与他计较。

直到有一天廉颇上门顶撞蔺相如的时候,蔺相如才向他解释。时廉颇知道蔺相如的想法之后,认为其实自己冤枉了蔺相如并且被蔺相如的宽容大量折服,所以决定负荆请罪。在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两人就和好了并且成为了生死之交。所以现如今如果想要赔礼道歉的话并不需要用到负荆请罪这个词语,因为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3
这是因为现在的负荆请罪一般都是有着贬义的意味的,当时在战国时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正面的,所以说变了味道。
第2个回答  2020-07-13
因为当代社会人们对负荆请罪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有的人理解仅局限于表面,以至于“变味了”。我们在学习先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财富的时候,万万不能邯郸学步囫囵吞枣,一定要深入透彻地理解先辈们想表达的意思,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3个回答  2020-07-13
“负荆请罪”是源自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乞求原谅,但是现代人已经体会不到这层含义了,自然变了味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