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传这句话:家寒岀孝子,而久病无孝子。你对此话作何理解?

如题所述

我们当地人们是这么说这样的老俗话:“寒门出孝子”和“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什么寒门易出孝子?而久病的床前没有孝子呢?咱们分开来说这个有趣的问题。


寒门出孝子:此话源自《名贤集》,原话是:“家贫知孝子”!原画的意思,在贫苦的生活条件下,能够辨识出真正的孝子。后来在《识人秘诀》中出现了:“寒门出孝子”一说。为什么后来这句话在民间形成了一种“共识”?还是有很大的缘由。老话也说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明一个问题,说明穷苦人家的孩子懂事得比较早。由于家庭条件比较差,没有富贵之家孩子那么娇生惯养的条件,早早地接触真实的生活,更加了解生活的本质。那么,就会更加体会父母的艰辛,从此在幼小的心灵中,对于父母的感恩,种下了“孝”的种子。这种家庭条件,塑造了孩子与生俱来的善念。虽然并不绝对,但是,大概率还是占有大多数。才会从“寒门知孝子”延伸出“寒门出孝子的说法”。


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我印象深刻。因为我少年的时候和父亲探讨过这个话题。我问我父亲,为什么老人病久了,孩子们就不孝了?我父亲告诉我说:父母照顾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不嫌弃脏和臭。但是,当一位老人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短时间照顾,对孝子来说问题不大。要是好几年,都需要儿女在身边伺候,儿女们也有家庭生活,还受不了看人身上的“味道”。自然慢慢的就会失去耐心和孝意,暴躁在所难免,不会像父母照顾幼小的孩子那样照顾父母。绝大多数人,做不到长久对老人关怀备至,才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事实也是这个样子,村里老人卧病在床,有老伴照顾和没有老伴照顾,概念根本不一样,要不然有“老来伴”一说?道出了人间亲情的冷暖,字字戳心!!!!!!


寒门出孝子和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前一句话说人的生活环境,可以塑造人的一种品质;后一句话,说的是人间沧桑。其实第二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悲从心来,人们这样对待久病老人的时候,如果自己久病也是同样的归宿,这是一种人生的宿命和无奈,也是对生命无情的嘲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0
穷人家的孩子都早当家,家里有病重的人,就容易遭到子女的嫌弃和抛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