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珍:申请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但为何一次就被美国评为院士?

如题所述

一个优秀的人总是想要获得别人的肯定,仿佛得到肯定,心中就能踏实下来。在我国繁荣富强的背后,总有那样一群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他们无私的向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渴望国家给予他们肯定,所以国家每两年会进行一次院士的评选。如果一个人能够拥有院士的名称,那么可以很肯定的判断出这个人为人类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评选院士的过程非常困难,毕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评上的。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她为国家付出了很多,但在四次申请院士的过程中却一直都被拒绝。

1958年的时候,李爱珍从中国比较有名的大学——复旦大学中毕业,在复旦大学中,李爱珍所在的院系是化学系。众所周知,复旦大学是我国非常优秀的重点大学,培育出了很多先进人才,是很多莘莘学子心目中的梦想。在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之后,李爱珍成功进入了研究所工作,这所研究所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能够进到这里面也可以知道李爱珍多么优秀。李爱珍主要从事的是半导体研究方面的工作,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项工作应该会很无聊,因为整天在实验室里与这些实验材料打交道,是个人就会厌烦。但是李爱珍并不这样觉得,她十分喜欢自己的工作,受再多的苦也不觉得累。

因为自身对于自己专业的喜爱,所以跟旁人比起来,李爱珍更多出了自己的一份热情,她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一生都致力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在1984年的国际会议上,在自己所在的半导体领域上发表了一篇十分优质的论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对中国半导体做出改变的李爱珍也改变了西方国家对于中国的看法。也因为自己所做出的成就颇多,所以李爱珍女士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受到很多圈内专业人士的认可和赞扬,更有甚者称她为中国“国宝级”的专家。

从年纪轻轻到步入老年,李爱珍从事半导体研究方面的工作已经过去了50年,在这50年当中,李爱珍从来没有拥有过可以休息的机会,全心全意的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半导体的研究工作上。而且为人低调质朴,所以很多人并不知道她的名字。

中科院一直是国内所有科研人员们内心向往的高塔,总盼着自己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院士,很显然,他们肯定不是看重院士可以得到多么丰厚的待遇,最看重的应该就是国家给予自己的肯定。李爱珍作为一个中国国内著名的女科学家,自然也想成为一名光荣的院士,但是她在一次次申请中科院院士的过程中,却一直没有机会被评上。在第一次申请落选的时候,李爱珍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能力还有欠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肯定有比她更厉害的人存在,自己还不够优秀,还要继续发展。

在落选之后,李爱珍继续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默默的付出着,蓄势待发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下一次评选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令李爱珍失望的是,自从第一次失败之后,她又连续申请了三次,但最终也都以失败告终,这让李爱珍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当中,特别是最后一次拒绝她的理由竟然是因为她的年纪太大,不适合当选院士。这个理由无非是在告诉李爱珍,她这辈子可能与中科院院士无缘了,这让李爱珍十分郁闷,自己这几十年来的努力得不到国家的肯定,总会有种患得患失的感觉。

连续四次申请中科院院士都没能成功入选的李爱珍受到了美国科学院的重视,因为她在国际中所做出的显著贡献,早就有很多别的国家注意到了她。令人意外的是,李爱珍最后成为了美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而且还是一次就成功了,在成功成为院士之后,美国向她递出了自己的橄榄枝,李爱珍平时一直坚持着做事先做人的原则,虽然美国承诺给予她的报酬很丰厚,但是她还是拒绝了这次机会,选择了继续为国效力。


小结

一个国家除了培养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人才。通过李爱珍这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留学之后选择留在国外不是没有原因的,在针对人才的政策方面,不得不说外国确实比我们做的好,况且,像李爱珍这样默默无私奉献,不善言辞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而这些人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也是最需要被挖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因为在美国评为院士的标准要比中科院评要院士的标准低,其次是因为,每年申请中科院的人数较多,而成为院士的名额有限,造成了申请中科院院士4次遭拒的情况出现。
第2个回答  2021-04-10
在中国申请了4次都遭到了拒绝,最终只能成为了美国的科学院外籍院士,是一个淡泊名利,也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
第3个回答  2021-03-30
这是因为美国觉得她非常的有才能,也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女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