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都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如题所述

指望孩子自觉,就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任。——董卿

曾经看到董卿的一个采访的视频,董卿说到了父亲对自己一直都是魔鬼式的教育,甚至忍不住下了眼泪。

但是她说,她非常感谢父亲正是父亲的严格教育。这才让自己始终非常自律。

父亲在她中学的时候就会给她开书单,然后要她在规定时间内要阅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



正是父亲的这个要求,她到现在依然保留着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习惯,并且说“如果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其实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就连很多大人都很难做到自律,更何况是小孩子呢?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很多大人做不大自律,正是因为家长没能帮助他在小时候养成自律好习惯。

自律的前提是密不透风的监督

而且其实家长把“自律”这件事想得太苦了。觉得一般人做不到。

其实当家长对孩子说“你必须每天早上刷牙,才能看动画片”之后,孩子遵守这个规则的时候,每天早上刷牙,这其实孩子就做到了自律。

但是如果家长在和孩子提出这个规则的时候,孩子撒娇耍赖,早上不肯刷牙,但是还是要看动画片。

家长主动破坏了原则,向孩子妥协了,那么孩子“自律习惯”的 养成自然就会功亏一篑了。



所以才说——自律的前提一定是密不透风的监督。

家长约束过了,孩子才会养成了一个好的行为习惯,才会成为一个懂得自我约束的孩子。

那么具体应该应该如何约束孩子呢?

幼儿教育专家朱慕菊老师在《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就给各位家长提供了解决方案。

朱慕菊老师说,孩子要要成自律好习惯那一定要经历4个阶段——前道德阶段、遵从阶段、认同阶段和内化阶段。



前道德阶段就是孩子还没有是非观念、道德观念的时候,不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是往往是怎么开心怎么做,怎么好玩怎么做。所以家长约束孩子的时候可以运用好这5种策略。

1、直接指导的策略

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以及明确提出正确做法的要求。

具体一点可以是:

告诉孩子什么是被期待的标准:积木玩完之后要整齐地放回盒子里。

限制某些行为:每天只能吃一颗糖,吃完后要漱口。

帮助孩子达到成人要求的目标:如果你想要把东西整理好,可以把玩具、书、衣服分类摆好。

纠正孩子不对的行为:刷牙时,水龙头要关上。

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产生的影响:如果你起晚了,你进你要迟到,爸爸送你上学后,上班也会迟到。



家长起到监督的作用,先让孩子做到他律,然后才能进一步地去做到自律。

2、运用榜样的力量

孩子在最开始养成什么好习惯的时候,最本能的反应就是模仿别人,所以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家长就要以身作则。

那么当孩子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就会明白自律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养成自律好习惯。

向内化自律好习惯又近了一步。



3、明确是非的策略

朱慕菊提到自律分为前道德阶段、遵从阶段、认同阶段和内化阶段4个阶段,而前两点更多都是让孩子遵从,然后运用【明确是非的策略】就就是要让孩子认同和进行内化。

很重要的两点,第一点就是要对孩子做对了事情明确肯定,予以鼓励;第二点就是孩子做错了事情,不随意惩罚,而是教导他们认识错误,感到愧疚,并且错误做出补偿。



4、及时反馈的策略

当孩子做了值得肯定的事情,家长要及时反馈,而不是过了很久才说,这样才更有利于孩子将这些规则内化成为自己的标准。

并且没必要对孩子的过失或者是错误表示失望和不满,因为这会加重孩子的罪责感,从而不敢尝试,也阻断了 进步的空间。

用正向的方式去帮助孩子认同这些规则,让孩子学会自己去遵守。



5、向孩子解释听话的原因

自律最后的阶段就是要孩子内化,让孩子可以自己为自己负责,所以一定不能只告诉孩子要遵守,而不告诉他遵守的原因。

一定要让孩了解背后的原因,然后孩子才能够判断是非、明辨对错,从而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走向自觉。



以上就是幼儿教育专家朱慕菊老师在《怎样培养孩子的关键社会能力》这本书当中提到的关于培养孩子自律的几种策略。

当然,想要了解更多,了解更详细的培养方法,还是要去多翻看这本书,书中记录的会更详细,也会更全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7
我认为这就需要父母在生活当中严厉的管制,并且给孩子树立条例,让他们自己独立做一些事情,这样培养出来的。
第2个回答  2021-01-27
我觉得自律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自律的父母,如果父母能够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也能够自律自强。
第3个回答  2021-01-27
自律的孩子都是在学习的时候培养出来的,自律的孩子是有更好的前途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