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讲述了些什么?

如题所述

剧情介绍1924年的北京,作妓女的母亲带着9岁的儿子蝶衣来到关家科班,恳求收留他学京戏。蝶衣与小楼从小就是好兄弟,他们合演的《霸王别姬》轰动京城。抗战期间小楼与青楼女子菊仙结婚,蝶衣倍感孤独。解放后两人又重新登台演出,文革开始了,小楼在巨大压力下揭发了蝶衣的罪行,蝶衣也在绝望中说出了菊仙身世。菊仙上吊了。而11年后,他们最后一次合作《霸王别姬》的绝唱…… 影片通过三位主人公的同性恋和异性恋的矛盾,把他们的命运和历史背景融合到一起,展现出他们情感上的纠缠和交葛。蝶衣从小依赖师兄小楼,这种依赖演变为一种爱情,但是小楼回对待他的感情却显得暧昧和模糊。而小楼和菊仙的异性恋,也是菊仙更为明显。小楼始终是一个模糊的状态,也许是因为害怕,这种害怕在文革期间表现的更为明显。然而这种矛盾还是以生命的终结画上了悲剧性的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9

单说一条,作为一个92年出生的大叔,实在没看过多少有关文革的影片,而这部电影敢用不算多的篇幅直言不讳地描绘那个疯狂的时代,已是难得。看完整部电影,最宏观的感受是传统文化的逝去与个人的坚守。在今天,说国粹当然知道是京剧,但也只能是知道了。想想,清朝 民国 抗战这些历史阶段,虽然国家动乱,但这几个统治阶层毕竟是尊重京戏的,即便尊重京戏不等同于尊重戏子。而在电影中,对京戏的创新式改革是从解放后开始的,就是劳动人民为主角的新式京剧。这种政治干预艺术的现象,电影里刻画的是很深刻的,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多开脑洞的空间。王小姐在电影人物中极其讨厌小四,认为他忘恩负义,伤天害理。而在作者看来,其实怨不得小四,因为小四是编剧为了说明问题设置的角色,是为电影的表达效果服务的。我们知道,小四这个人物的转变发生在JFJ进入京城的那段时间,还记得他 小么小儿郎 背着个书包上学堂 一步三蹦的得瑟样儿嘛?

其实在此之前,这个小角色一直是很不起眼的,小小学徒一个,唯一记得的是关师傅去世的那天他死活要当角儿的坚毅模样。后来怎么就开始变成心计吊的呢?Maybe因为时代变了。想想蝶衣学艺那会师傅怎么教徒弟,徒弟怎么怕师傅,再比比蝶衣后来和小四闹掰的场景,大概就会发现,小四其实只是个缩影,是个符号,而他所代表的群体向观众说了一句话:“程老板,您这话要搁在旧社会说,我信;在新社会说,我不信”(咦,和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感觉怎么不太一样)所以作者觉得,这部电影的主角其实并不是蝶衣,不是小楼,不是菊仙,更不是四爷和小四(哎?这两个角色的命名是不是也有深意。),而是时代。是的,第八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的那个时代。正是时代的召唤,让三个主角(个人认为三个主角)的命运如此传奇,如此人生如戏。先说说 《霸王别姬》这个电影名字,为什么不是 《两个戏子和一个妓女的故事》之类的其他名字。其实关师傅给少年蝶衣他们讲戏时说过,这个戏里头有大学问,那就“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在作者理解呢,其实是要做一行,爱一行,从一而终。

 

第2个回答  2018-01-09

霸王是张国荣声誉最高的一部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堪称中国之最之一的一部佳作。程蝶衣是一个戏子,而且是乱世中的戏子——这是一个及其难以表现的角色,而我在看电影之前,看过原著,知道这个角色有多复杂,有多悲怆而分裂,在柔弱中夹杂一丝隐隐的恶毒。诚然,张先生所塑造的程蝶衣,和原著有大不同,弱化了他的妖娆与尖刻,同时大大发展了他的清雅与深情。不管有多少人不同意,我依然要说,我一直觉得电影永远是以程蝶衣为中心,而非蝶衣菊仙与段小楼三人的纠葛。它以广阔的时代背景为舞台,而舞台上是程蝶衣一个人的大戏,或者说,是张国荣一人的大戏,他站在远高于时代的精神境界上俯瞰这个乱世,而肉体却不得不身受这现世的创痛。那么他的蝶衣,就是这样一个既高贵又卑微,既优雅又可怜,既身处事外,又沉迷其中的人。换言之,蝶衣是整部电影,唯一一个一直沉醉在自己的戏中的人。至于菊仙和小楼,都是流于世俗的人,是历史滚滚洪流中千万红尘旅客中的两个,与蝶衣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