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眼中的解放军到底有多恐怖?

如题所述

不是恐怖而且敬畏,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麦克阿瑟的亲身经历让他对中国陆军产生敬畏的心理。

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有记者访问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他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以前被誉为远东之王,但在朝鲜战争中为他的军事生涯抹上了带有浓重墨迹的一笔,被撤换远东司令。

印度政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为当时的华盛顿军方,由于朝鲜战争带来的尴尬结果,急需要在军事领域方面取得一次对华战争的胜利;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展美国在中亚战略位置上的'主导'地位。因此在苏联援助第3天,由英美等北约成员国组成'亚洲军事发展态势委员会'。决定对印度援助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备。其中一些装备是来自英国2战期间剩余军事物资。

由于美苏联合支持,并且苏联军事顾问专家亲自进行整训印度武装部队。这些使得当时的印度首脑尼赫鲁,产生了'超级亚洲人'的可怕思想。趁我国持续了3年的西藏农奴主叛乱刚刚平息,4月新疆又发生了边境暴乱。此时中苏关系实际上已经破裂,中美由于在台湾和越南问题而继续严重对立。因此,尼赫鲁在当年撕毁了与中国签署的'和平边境互不侵犯条约'。以3个'王牌'主力旅为先遣,越过 '麦克马洪线',在西藏、青海地区对中国实施武装入侵。

而中国军队在初期,仅有少量边防军驻扎在这里。总兵力约2-3个连人数不足500人。而印度先期抵达的第1旅,则是拥有6000人的主力旅。中国开始逐步失去很多哨所(不过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是中国人自己主动放弃的)。

北京政府当时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印度人在'欧美+苏联武器援助'的趋势下极度自大,'中国人不敢还手' 一直是战前尼赫鲁的口头禅。

因此,中国伟人毛泽东,果断命令中国军队对印度进行'教训型'打击。随即,中国军队开始了速度惊人的战争部署。短短12天中国军队就集结了1个军(陆军第18军,约3万人)。并且引导印度军队3个旅进入中国军队预设的伏击阵地。快速的消灭了其中1个旅的大部。其余印度部队开始向后撤退。而中国军队1支快速分队,翻越了根本不可能翻越的大雪山(作战时间巧妙的控制在战场上主要河流洪水期之后与12月大雪封山之前),在气候极其严寒的冰河河谷内,拦击了印度军队的退路。

在此时,印度军队依然陷入中国军队合围之中。面对如此局面,其指挥官竟然没有在中国快速分队截击自己的身后部时,给予马上的打击。而是错误地认为,可以依靠全新的苏美装备的极大优势火力,进行反突击反包围。印度军队一名少校军官,在对其国内家人电报称:我们只要依靠先进的武器,完全可以击败全部中国军队。

但是,当时派驻印度的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安德鲁斯准将对外称:这是一场中国形势的'歼灭战的开始'。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

印度通往前方的军事补给线,完全被中国军队切断。士兵们在缺乏食物的战斗状态下,开始出现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战机,开始发起'中国形式的'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部队被尽数歼灭。

此时,中国军队继续向前推进。其先遣部队,已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围50公里处。其深入印度作战达212公里。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作出了让印度人惊奇的决定,中国军队开始快速回撤。中国在后期正式公布:中印自卫战争结束。而且,中国方面归还了包括印军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在内3968名战俘,以及全部缴获的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

中国军队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中,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 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 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1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1524名)。中印双方的伤亡比例为1:6。

这次战争一举粉碎了印度的'前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50年的和平局面,超过当时'1场战争管30年'的估计。最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联合支持的印度。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即便是在现在的先进条件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美国美联社新闻纪录局曾经拍摄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关于美国派驻印度战地记者拍摄的一些中印局部战争的资料影片。虽然,当时美苏处于冷战期间。但是,作为同为印度后台的两大军事强国的美苏,此次也是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以及资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战争,可以说等于处于中国1:3的绝对劣势局面。表面上中国打赢的是印度。但是,事实实质是打赢印度就等于中国一同击败美苏当时的两大军事世界强国。

美国远东情报军事中心原派驻官员霍华德本杰明是这样评述那场战争的:"那是一场印度最为愚蠢的战争。印度政府当时紧急接受了来自前苏联的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为当时的华盛顿军方,十分尴尬的"中美韩战"结果,急需要军事领域里面取得一次对华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中共等于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同时击败了,来自当时世界上军事两大最强大阵营:北约以及华约的联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说:中共同时在当时击败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军事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5

印巴之间一直比较热闹,也吸引了很多网友的目光,也让很多军迷小伙伴再次关注起有关中印军队战斗力的话题。解放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对经常被我们当作“笑话”提起的印度军队,有优势吗?小编将在这里和大家仔细聊一下。

首先纠正大家一个错误印象,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堪,尤其是在中印边境上的山地部队。先说装备,这些年印度陆军建设的重点就是这些山地打击部队,甚至不惜血本,从美国购买天价的M777A1超轻型榴弹炮和AH64D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至于部署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这些“国产货”,更是不遗余力。

而在人员上,印度军队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一触即溃,相反,一些从旁遮普、海德拉巴等地区征来的兵员,不光战斗力强悍,战斗意志也很值得称道,更不用说“印藏特种部队”这些精锐了。更何况,印度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有着更方便的后勤保障。

所以说,解放军所面对的,并不是我们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的,一群扛着枪的乌合之众,而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劲旅。说到这里,小编突然发现,虽然是小说,但在《雷霆反击》里,对印度军队的描述,反而比很多媒体客观得多。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在中印边境地区,解放军面对的都是这些精锐的山地打击部队。但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只是让小编很痛苦的是,关于解放军战斗力的公开资料太少了,所以,小编只能通过“2014年9-10月中印边境达拉克地区楚木惹对峙事件”,来给大家侧面介绍一下。

发生对峙的支普齐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位于解放军阿里军分区所管辖的地域。在冲突的开始,印度军队首先破坏了我境内的公路,并调集大批兵力,对我边防部队,形成了较大优势。而此时,随着冲突升级,解放军阿里军分区司令员刘格平接到命令,开始执行对外称呼为“应急演练”的“飓风行动”。根据事后公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出,解放军阿里军分区参谋长王军贤率领部队从驻地出发,行程720公里,迅速赶到对峙前线,并在途中进行了“闭灯驾驶”、“高地争夺”等多个项目的演练。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的“飓风行动”,除了增援前方对峙的边防部队,还有通过演练,展示我军高原地区战斗力,对印度进行威慑等作用。

虽然这里我没办法给大家描述的很具体,但如果各位网友看过《雷霆反击》这部资料比较详实,叙述也很可观的小说,相信就能在眼前勾勒出当时的画面。更可以了解这“720公里的应急演练”,在印度军队的眼中,有着什么意义。

除此之外,《解放军报》兰州分社更是以《无人区日记》的形式,对这次演练进行了报导,报导中更是出现了当时我军新疆军区某主力摩步师团长桂晓明的画面。这让我们开始发现,这次名为“飓风行动”的“应急演练”,有着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不光是边防部队,野战部队也开始加入了!

当然,在官方报道中“飓风行动”仍然只是“应急演练”,却很莫名的加入了“红蓝对抗”的内容。按照导演部的设定,我军在断水、断炊,不能使用无线通信设备,甚至连帐篷都没有的“实战条件”下,完成了相应“演练”科目。(小编认为这种苛刻的条件,甚至已经超过了印军的能力)

其实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都能看出,这次我军的“应急演练”,其实就是我军在模拟中印爆发冲突,解放军在实战环境下,完成任务的能力。而且相对于轻装的印度山地打击部队,解放军竟然将机械化部队搬到了高原上,并形成了完整的战斗力。

因此,随着我军“应急演练”的不断进行,印度态度开始发生极大变化,一改上来强行毁坏我方道路的咄咄逼人之势,在“真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撤军……相信,在那时,只看到“真诚”、“友好”的国人,和印度军队眼中看到的,非常不一样。

根据具体问题类型,进行步骤拆解/原因原理分析/内容拓展等。
具体步骤如下:/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