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如题所述

个人感觉观看了《长安十二时辰》之后,最令我惊讶的是它虽然是古装戏,但实际上其实是一个颇具现代化的故事。比方说望楼和大案牍术,这两个明显是“现代化”的通讯计算手段,主角凭此来进行“现代化断案”。

古代的大多数事件通过暴力解决,而电视剧中引入的谍报战部分,也在不断增加电视剧的吸引力。虽然这完完全全是虚构的古代,壮丽雄浑的大唐,正在一点点自我崩解,但电视剧中的长安城还是很有代入感,而这份代入感在我看来不是语言、服饰,而是因为它优秀的剧情和节奏。我们现代人更喜欢的还是现代的故事,因为古代生产力和科技水平都很低下,处处行为都与现代生活大相径庭,而从今天看来那个古代可以说是处处不便,真实地展现出来并不会吸引住观众。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拍摄的是一个具有古装外衣的现代侦探剧。现代故事和古代事件相结合,《长安十二时辰》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很能引起观众兴趣。发现了这些之后我感觉挺震惊的。我们平日喜欢的古代元素,多多少少都是与现代元素融合在一起了才吸引起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的古代元素能不能得到传播很大程度也取决于此。而关于古代文化的传承,电视剧显然不是一个有效的载体。这一点仔细想一想还是挺震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1
1. 【伎乐纹八棱金杯】
《长安十二时辰》第40集,李隆基拿的酒杯叫“伎乐纹八棱金杯”,1970年何家村出土。

杯身八面分别各装饰有一位手执乐器的乐师,他们都身着短衣宽裤,笑容可掬,神态各不相同,服饰和发式也不常见,具有粟特风格。

粟特(Sogdiana)是中国古书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亦为民族名称,活动范围在今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尚河流域,首都“马拉坎达”位于今撒马尔罕。

乐师手中所执的乐器以竖箜篌、曲颈琵琶、排箫等乐器,在隋唐属于西凉、龟兹、高丽的乐器种类。杯身上部有联珠组成的环形把,指垫上有相背的侧面胡人头象。杯柄、杯底和八棱都装饰有联珠纹,这也是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典型做法。

但是剧中的道具太过粗糙,比如以排箫为基准,就会发现道具就描个样子罢了,乐伎的顺序都不一样。

2. 【唐代花釉瓷壶】
《长安十二时辰》第40集,一个靖安司小吏用的一只酒壶,让我想起唐代花釉瓷壶,如下图,是1956年河南陕县出土的。

剧中这道具明显用的是透明青釉。唐代的青瓷,瓷坯用褐彩、绿彩画图样,着透明青釉高温烧制。

这种釉下彩绘瓷器主要是长沙铜官窑和四川成都邛崃窑烧制的。但是因为产量大,所以不是什么稀有物件。

3. 【贴塑玻璃瓶】
《长安十二时辰》第32集,郭力士随身携带一盏灯,这盏灯的灯罩非常漂亮,也是大有来头。如果你把灯照倒过来看,就是下图了,是唐代贴塑玻璃瓶,下图1987年出土于扶风法门寺。

这个玻璃瓶的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吹塑成型,盘口、细颈、鼓腹、圈足,用缠贴琉璃条等方法装饰外壁,为典型萨珊工艺之制品。瓶底圈足中心有铁棒加工痕。现收藏于法门寺博物馆。

4. 【帏帽】
第29集这个帽子无甚新奇但也可以说说,它叫帏帽,源于羌服。羌服中的席帽四缘垂网、缀以珠翠后叫帏帽。

我原来录过一个节目叫趣说清明上河图,说到过这个,下面第一幅图就是帏帽;第二幅图叫油帽,略形似但不同。

5. 【鹦鹉杯】
何监拿的这个“鹦鹉杯”在剧中多次出现。若此时焦遂再拿上一只“鸬鹚杓”就完美了。

李白所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渌,恰似蒲萄初酦醅。”多么美的器具和画面。

鹦鹉杯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杏园村的一座唐墓。此杯并非形状像鹦鹉,而是用鹦鹉螺制作而成纯天然的的酒杯,故称为鹦鹉杯,高2.5厘米、口径12.5
第2个回答  2019-10-20
感觉长安十二时辰里面也没有哪些特别恐怖的细节,唯一有点恐怖的嗯血腥的片段,也就是因为人性贪婪导致的。
第3个回答  2019-10-20
长安城中的三个部分都是相对独立和封闭的,而且居民的所有活动几乎都在坊市里,包括商业的、文化的、娱乐的。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里看到,张小敬追图格鲁到怀远坊里,坊门只要关闭,这里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第4个回答  2019-10-15
张小敬让李必派人查长安城里所有的油坊,这一段落,让人很恐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