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看待亚健康?

如题所述

近年来有关健康的话题议论甚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意见,健康不仅指身体无疾病,而且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也应达到良好状态。这无疑是一个全面的、经典的定义。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个定义的要求太高,人群中真正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只占15%,而已被确定为疾病状态者也在15%左右,其他70%即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过渡期,医学上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个大概念,处于这种状态的人群,其中一部分接近于健康状态,基本上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未证实有器质性疾病,但常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食欲稍差,失眠,情绪不稳定等。一般只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即很容易恢复,从而进入健康人行列。因此这类人群不必背上“不健康”包袱,应坚信自己是能够掌握健康主动权的。另一部分亚健康状态个体多为40岁以上人群,比较接近于疾病状态,也可以说是处于“前临床”期。此时,机体内存在着发展成某种疾病的危险倾向。除经常表现明显疲劳、力不从心、精神不振、反应迟钝、心理承受力差、适应环境变化能力低外,还可能有临界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度或反复感冒、咳嗽咽痛、食欲减低、便秘腹泻。这部分人事实上体内已有不同程度病理变化,只不过尚无十分明显临床症状,往往个人坚持一下就可以挺过去,因此未引起足够重视。处于这种亚健康状态的人应转变观念,及时求医,积极治疗,力求延缓或阻止向疾病期发展。也就是说,此时应把重点放在对病前状态的干预和对疾病发展的防范。如果等到过渡为疾病状态时再处理,就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总之,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是不争的事实。亚健康状态并不可怕,只要正确认识,具体分析,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就能够争取早日过渡到健康状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