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问题一:胭脂是什么意思? 胭脂是古代的化妆品,类似腮红,口红之类的。
诗词中常常用它来代指女性。
因为是女子用的东西,所以很有妩媚,柔美的感觉。

问题二:胭脂是什么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
《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粉。”还有一种说法是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不但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带回了大量的异域文化和民族风物,其中就有胭脂。由这两种说法看来,胭脂应该始自匈奴,后来又传到汉地的。东汉时班固出使西域回来说过:“匈奴名妻曰阏支,言可爱如燕支。”现在甘肃永昌县与山丹县之间,还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此外我国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顶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
《红楼梦》有一段写到: “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可见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妆品一样是不断在改进的。《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从《妆台论》中对女子晓妆的描述,可见胭脂对女性红妆是何等重要。东晋王嘉《拾遗记.卷七》中写魏文帝美人薛灵芸拜别父母后入宫,一路上泪下不止,用玉唾壶承泪,到京师时,壶中泪凝如血,这红泪一定是因为沾染了脸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时尤为盛行,如唐诗有“三千宫女胭脂面”句,王建《宫词》:“归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里泼红泥。”说的是一个宫女在盥洗完毕后,脸盆中有如沉淀了一层红色的泥浆。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杨贵妃红妆之重,连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红色。虽然在说法上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浓妆之风,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画也印证了这一点。
以上说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来被看重的,战国宋玉《神女赋》写“眸子炯其精朗兮,哦嗝蓝可观。眉联娟以娥扬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参《醉戏窦美人诗》中 “朱唇一点桃花殷。”说的都是女性红唇之美。《唐书》中记:“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说用来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是多么被重视和喜爱。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称为点唇,僖宗年间,口脂的种类计有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双唐、媚花奴共十六种,并称为胭脂晕品。
唐代以后,女性的妆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胭脂的习俗始终不衰。直到明清时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时期那样夸张了。崇祯皇帝曾赋诗“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以旌表为国抗敌的女英雄秦良玉,试想若在安稳......>>

问题三:胭脂是什么东西啊 胭脂亦作“E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偿)妆饰脸面。胭脂又为作家、小说、电影、音乐专辑、电视剧集、越剧剧目之名。

问题四:家乡有种药材叫胭脂是什么 明朝嘉靖年间,荒村有一对年轻夫妇,妻子的名字叫胭脂。当时常有倭寇出没,胭脂的丈夫就被强征入伍,去外省与倭寇抗战。临行前,夫妻俩约定:3年后的重阳节之前,他一定会会回到家中,如果到时候都还不能回来相会,两人就在重阳晚上一起殉情自杀。
胭脂每天都在村口等。某日,来了个僧人,送她一支笛子,吩咐她在重阳吹起笛子,丈夫就一定会归来。
重阳之夜,胭脂吹响笛子,一曲终了,丈夫竟真的回来了。
在他们一同度过几天幸福时光后,丈夫突然失踪了。不久,前方传来消息,原来胭脂的丈夫在重阳之夜已经战。原来,丈夫自知回不去,就故意冲在队伍最前面,以求殉情。而胭脂的笛声,为丈夫的魂魄指引了回家的方向。
第二个版本:
前面一样,但重阳之夜,丈夫只是重伤昏迷,并未战,而等他回到家乡时,才知道妻子已于重阳之夜悬梁自尽。丈夫伤心之际,想再看胭脂一眼,于是开了棺,却发现尸身还完好无损,尸体旁还有一支笛子。于是丈夫把胭脂的尸体带回了家,每日吹响笛子。终于在几年后的一个重阳,妻子奇迹般的醒了过来。他们一起过起了平静的日子。。。

问题五:胭脂是什么东西 胭脂 [yān zhi]
基本释义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化妆用的红色颜料,也用来画国画

问题六:胭脂为什么叫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纷纷祟尚素服淡汝,才改变了这种妆饰现象。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七:什么是胭脂玉 羊脂玉吧?软玉中质地比较好的,就像羊的脂肪一样细腻,产于新疆

问题八:中国最早使用胭脂是什么时代 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问题九:古代的胭脂的制作过程是什么? 原来看过一本书,书名叫做《中国古代妇女化妆》。里面详尽的介绍了古代妇女们是如何制造和使用那些化妆品的。我都一一试过,有的成功了,有的没成功。事隔多年,翻出来说说:
首先是用于改善面部肤色的粉,先简单的说说制造流程: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做这个最难的就是我找不到磨子,琢磨了很久,只有用我们这里的擂钵来代替,这是一种可以将调料如胡椒、辣椒等舂成细末状的工具。至于新米我是专程去买的。买了半斤,记得当时还犹豫了很久是不是买泰国大米会更好些。后来想到要忠实于原著才悻悻作罢。
那会儿是夏天,所以新米们才过了五天就全部绩酸了,老妈骂骂咧咧的威胁我再不行动的话,她就要进行毁灭性的工作了。所以我不得不放弃了午睡的时间,蹲在烈日下的院子里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程还算顺利,就是到最后的时候我找不到竹片,想想也无大碍,所以后来用的是瓷勺。
粉是做好了,闻起来并没有很强烈的酸味,淡淡的,甚至有点象女人的体香。
我把成品放在荫凉处,下一个准备做胭脂。
胭脂有很多种做法,有用胭脂花(东北也叫地莲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我比较了一下程序,决定用玫瑰为原料,因为要简单些。
还是先看过程,先找颜色纯正的玫瑰花瓣,要尽量使用色泽统一的。将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压出汁,然后放入当年(注意:又是当年)的新蚕丝,在此之前,先将蚕丝撕成小片,使之不粘连。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蚕丝中时,捞出晾上。彻底晾干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时候取出一两片,放于手心,滴一两滴水,用手推匀后拍于双颊。使之“嫣红颜色好”。这里说一下,这个做法是在清代。
我买的花没有很严格的挑选,因为花是要买的,花很贵。所以只好将就了。我买的这种玫瑰叫做“红衣主教”颜色深红,花瓣肉厚多汁,应该是上选。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又出现了,我没有蚕丝,也没有办法去找到。所以我决定使用棉花。为了找到“当年”的棉花,我跑了很远的路,才在乡下得来。
在晾干浸透了花汁的棉花片时,刚好是晴天,我抬着竹编的扁箕走在阳光下,忽然就觉得身边滑过了百年的岁月,自己就是一个希望“容色娇美,赛邻家阿巧”的女孩子。
很快,这道工序大功告成,古代可没有眼影什么的,剩下的就是口红和眉笔了。口红要用花瓣来淘膏子,做法语焉不详。我只得放弃,还好胭脂也是可以用来擦嘴唇的。那么就剩眉笔了。
眉笔简单,用细柳条烧焦成碳,绘之于眉,就可以了。跟前面的相比,简单得让人感动到一塌糊涂。
全部完成以后,剩的就该是往自己脸上招呼了,反复回想,觉得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对身体无害的,应该不会造成面部浮肿和溃烂。所以趁家中无人,试了一回。
结果当然还不错。
最后还有一种方法,是美容的,有点意思:采三月的桃花,晒干碾成末,和乌鸡血涂于面上,三日方洗去。其后容颜绝美,面如桃花・・・・・・本来想试的,后来考虑到老妈含辛茹苦养我恁大,吓着了她对我没有好处。方才作罢。
???甚至还有一种做法是炖了猪蹄,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剁碎成膏,用此膏涂面,亦可使面容光洁,肌肤细腻。
我连猪蹄都买回来了,结果朋友打来电话让出去,回来以后猪蹄已经被老妈卤在锅里了,味道满好的。
这样的好,反正不浪费。...>>

问题十:胭脂是什么意思? 胭脂是古代的化妆品,类似腮红,口红之类的。
诗词中常常用它来代指女性。
因为是女子用的东西,所以很有妩媚,柔美的感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