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型人格

如题所述

付出型人格

什么是“付出型人格”?

付出型人格指的是在一段关系当中,个体将对方的需求看得比自己的需求更重要,认为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给予和付出才能获得爱。付出型人格与讨好型人格有点相似,讨好型人格指一味地讨好别人而忽略自己感受的人格。

付出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这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付出型人格的形成和原生家庭有关,拥有这类人格的人小时候往往很少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并发现只有当自己顺服乖巧时才能得到大人的关注和赞赏。长大成人后,他们继续沿用了孩提时代的思维模式,但对方往往不能按照他的期待做出回报,他的控制欲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则难免会引发争执。

因为具有付出型人格的人缺乏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会更依赖于外在关系,希望能从别人身上得到肯定,那么注定要比普通人在感情方面付出更多代价。

“付出型人格”的特征

付出型人格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以下罗列的几个方面:

1、内心比较缺乏安全感,表达一些意愿时,很怕对方拒绝。

2、对待很多事情没什么主见,遇到一些矛盾的时候,总是喜欢回避。

3、在自我价值的认知方面比较缺乏,对于外在关系很依赖,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

4、喜欢替别人操心,总让自己太累,很多时候不愿放过自己。

不懂得拒绝的人做事情很少有自己的底线和要求,当你的默认成为一种习惯,就很难再从理智中脱身。所以总是不断地降低自己的底线,自己的边界被侵犯了也毫不自知,一味地迎合别人。

“付出型”人格弊端

几乎所有的“付出型人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懂事。既不介意自己的付出,又不强求对方的付出。后果就是,要么他觉得你的付出理所当然,要么他开始变得叛逆,和你对着干,你的懂事和付出不仅是无用功,反而变成了感情问题的导火索。

由于太懂事,所以不断付出,而且这个付出是没有底线的,更可怕的是你很难控制自己不去付出。绝大多数“付出型人格”都有一颗“圣母心”,他们下意识地认为另一半是需要自己的,觉得自己的付出对伴侣来说具有拯救意义。

这里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付出型人格一定会碰到索取型人格。其实很多付出型人格的人是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只是无力改变。他们害怕失去,宁愿献出自我。

“付出型”人格如何自救

1.学会拒绝

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一定要学会在适当时say no。

2.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不要永远都是先考虚别人,为了别人而委屈自己。

3.试着减少自己的付出,学会接受别人的付出。

4.强大自己的内心,重获自信

这点是重中之重,你要相信自己也是值得别人付出。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改变,因为你不亏欠任何人,除了你自己。爱是一种可以学习的能力,你要学会用这种能力来更好地经营爱,而不是只会用付出来维系爱。记住:在付出之前,一定要先善待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