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

如题所述

(一) 在全球经济社会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审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能脱离全球环境。总的来看,我国粮食安全面对的全球环境是不安定的。 首先,解析近年来国际上粮食价格高涨的起因,除了长期积累的供需基本面因素外,气候因素、金融资本和信息操纵因素冲击国际粮食市场,导致全球粮食危机在短期内凸显。 其次,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约束,决定全球长期存在巨大的粮食安全压力。据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新增23亿,仅此一项就需要全球粮食供应量增加70%。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对动物源性食品需求强劲增长,继而畜牧业的强劲增长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之后,这就导致饲料粮的需求量巨大。此外,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口压力下,加强了生态系统对粮食生产服务的利用力度,所导致的土地荒漠化、淡水资源耗尽等,已经严重制约全球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总之,全球粮食供求难以长期平衡,粮食安全存在长期压力。 再次,国际粮食市场与资源调控能力建设进展缓慢,不利于全球粮食危机的预防与治理。特别是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粮食供求状况、国际贸易角色、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发展方针与战略重点不同,在面对全球价格急剧变动时,很难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容易加剧全球粮食市场的供求矛盾。因此,为避免全球粮食危机出现,迫切需要加速构建全球协调一致的危机预防与治理机制,有效调控全球粮食市场与资源。 (二) 全球环境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所有国家都有不可预知的不确定性影响,极端气候有在我国和其他主产国境内同时发生的概率,届时我国粮食国内短缺而且国际市场短缺同时发生,我国将面临最大的粮食危机;二是国际粮食价格暴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传导,已有研究指出国际粮价波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传导到国内,这会拉升国内通货膨胀指数,影响居民生活消费;三是国际粮价暴涨抑制中国饲料粮进口,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导致畜产品供给减少甚至短缺;四是全球粮食价格暴涨导致粮食生产所需投入品价格上涨,影响我国粮食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导致农民比较利益下降;五是存在全球资本在我国境内冲击粮食产品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环境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并不会很大。就以上几大影响途径分析,这些影响发生的概率很小或者影响程度确实有限。比如,发生全球大范围极端气候灾害的概率很小。再如,国际粮食价格暴涨的价格传导只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走势,但是波动不会同幅度,毕竟我国粮食储备水平比国际安全水平高出一倍,而且我国国内粮食供给比较稳定。此外,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在国家给予粮食直补的情况下影响幅度有限;国际资本垄断我国粮食产业的可能性很微弱,不值得过分担忧,等等。 分析起来,我国粮食安全主要由内因决定。如,我国长期坚持的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缓解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土地资源约束;我国长期坚持的高库存粮食储备政策,有效避免了粮食价格暴涨暴跌和粮食危机;建国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场流通体系的建设,有效解决了粮食的流通安全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进程有效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居民具备足够的收入解决家庭粮食安全问题。在这些前期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我国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科技水平决定了未来我国在耕地面积不再增长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下,能否产出更多的粮食以满足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所导致的粮食需求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决定了在粮食播种面积不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农业资源是否可以得到可持续利用,农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能否得到提高,从而决定粮食产量能否得到提高。粮农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供给层面的主观能动性因素。近年来,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提高,确实调动了农业生产者积极性,保障我国粮食生产的增长。 (三) 应对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要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合理、有度、高效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立足国内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内因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导因素,立足国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根本。必须依靠国内生产确保可以满足100%口粮需求,90%以上的全部粮食需求;全面保护耕地,守住农田,力争到2020年建设好10亿亩高标准农田,提升农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培育粮食良种,优化栽培技术,提高粮食单产;扶持优势粮食产区,培育种粮大户,激励农户种粮积极性,从而从内因上有效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其次,面向国际市场调剂粮食品种余缺。要统筹国内外粮食市场,通过国际贸易适度调剂粮食丰歉和品种,以有效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统筹利用国际国内粮食生产资源,积极实施粮食“走出去”战略,实施负责任的农业投资,积极在东道国传播粮食生产技术,有效协助东道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再次,积极参与治理和完善全球粮食安全环境。一要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全球粮食安全相关协议和制度的起草、讨论和制定,实现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有序治理;二要积极参与建立全球粮食资源与市场调控机制,确保各国在粮食危机预防和应对政策措施方面保持一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8

粮食安全相关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粮食安全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隆平高科(000998.SZ)、丰乐种业(000713.SZ)

本文核心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和变化、我国大豆消费结构、我国粮食作物对外依存率

我国大豆存在较大的消费缺口

我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大国,2020年粮食产量约占全世界粮食产量的24%,粮食供给较为充足。2020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则达到66949.20万吨,同比增长0.85%。
从我国粮食生产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主要以玉米、稻谷和小麦等基础粮食作物为主,三类谷物粮食作物产量合计占2020年全年粮食产量的90%以上。而豆类产品的产量占比仅占3.42%,约2287万吨。

而从消费情况来看,三大类粮食作物人均消费变化情况呈现出较大差异,虽然谷物类粮食作物仍然是我国最主要消费的粮食作物,但人均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反而豆类粮食作物则呈现上升趋势,薯类粮食作物则是呈现小幅波动增加。

而大豆的食用消费仅占12.5%,压榨消费才是大豆的主要用途,2019年压榨消费占到了我国大豆消费总量的84%以上,是我国大豆消费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粗略计算我国每年对大豆的需求超过一亿吨。

大豆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

我国大豆产量远小于我国大豆的消费量,而我国每年如此庞大的大豆消费缺口主要是依靠进口来弥补。根据我国粮食作物对外依存度来看,我国除大豆以外的粮食作物基本均能保证自给自足,大部分的进口只是为了丰富消费品种,增加消费者可供选择的余地。而我国大豆存在较高的对外依存率,
2019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率高达83.09%。这意味着我国消费的大豆80%以上来自于进口。

从近几年我国的大豆净进口数量来看,也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2020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全年大豆进口量再创新高,达10033万吨。可见我国在大豆产品上仍面临较为严峻的供给安全风险。

巴西、美国是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

从全球大豆产量区域结构来看,2020年全球大豆主要产自巴西、美国、阿根廷、中国和印度五个国家,五个国家的大豆产量合计占比接近全球产量的90%。其中巴西和美国的大豆产量占比均超30%。

我国大豆进口量区域结构也可以看出我国大豆进口也主要源自巴西和美国以及阿根廷,其中从巴西进口的大豆数量占我国2020年全年进口数量的60.59%,从美国的进口数量占比也达到了22.08%。

贸易摩擦对大豆进出口影响大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美国对我国增加关税,作为第一轮的反制措施,我国对美国500亿美元商品也增加了关税,其中就包括大豆。这直接对美国大豆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7年,美国大豆近60%都出口到了中国,但到了2018年,这一比例大幅下降至20%以下,这两年随着贸易摩擦的有所缓和,美国向我国的大豆出口才有所回暖。

但相应的,贸易摩擦最终导致的结果总是相互的,我国在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后,不得不寻求以更高的成本从巴西进口更多的大豆。

转基因大豆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大豆产量不足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种植面积不够,而是由于对转基因技术的限制。由于转基因农作物在长期食用后对人身体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对于转基因作物有着较为严苛的管控。必须先申请安全证书,随后通过审定和获得生产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而我国对于生物安全证书有着较为严苛的获批流程,且时间周期较长,因此我国目前还没有允许可量产化的转基因大豆品种。虽然转基因技术在我国仍有所限制,但在全球已经广泛应用,尤其是广泛应用在一般粮食作物大豆中。2019年全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达9190万公顷,占当年全世界大豆总收获面积的74.92%。

由于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我国大豆单产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目前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仅约1.95吨每公顷,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77吨每公顷,远低于美国的3.19吨每公顷。

随着问题的逐渐突出,我国也意识到了大豆安全的问题,2021我国已批准了首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安全证书,国产转基因大豆将迎来发展机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豆加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