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上班还是开店创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5
学习,是开店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大家好,我是婷姐说开店的主理人婷姐。

2020年,我们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很多企业不得不裁员或者降薪以降低运营成本,甚至有些公司宣布倒闭解散。很多人都在盘算着,我是继续上班呢,还是走上另外一条路,去尝试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事: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自己当老板自己做主每个月最好还能赚到比上班更多的钱。

理想与现实,往往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现在你对开店正好有点心动,或者有想法,但是存在很多疑惑,那你不妨每天花几分钟,认真听下婷姐说开店的音频,音频会教你一套科学方法,让你更懂自己,懂得是否做好了开店创业准备,懂得自己是否适合开店创业。

当我们在“继续上班”还是“开店创业”之间纠结的时候,我们先要搞清楚两件事的核心差别。上班和开店创业,核心的差异在于,生产方式的差别:上班是用时间换钱,用自己的劳动时间换得回报;开店创业是花钱买时间,买其他人的劳动时间和资源换得回报。

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来自一本非常有名的畅销书《穷爸爸和富爸爸》。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奇特的村子,村子里除了雨水,方圆一公里之内没有水源,所以,村里用水ー直是个问题。于是呢,村长就找了两个人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人是老张,一个人是老王,还跟他们分别签订了送水合同。

老张签完合同之后,就马上行动了起来,他买了2个大桶,每天从一公里之外的湖,打水运到村子。他每天起早贪黑,很辛苦,但是很快就赚到了钱,他很满足。

那老王呢?他签完合同之后,人就跑了,消失了!去哪了?村里没人知道。过了半年,老王帯了个工程队回来,开始在湖和村子之间修建供水管道系统。

原来,在这半年时间里,老王拿着这份送水合同,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找到了几个投资人,融了笔钱,还成立了公司,雇佣了职业经理人来帮着自己打理,这次回来,他打算在村庄里建一个供水系统。

一年之后,老王的供水系统终于建成,并且以老张供水价格的四分之ー,开始为村民们24小时不间断的供水,村民们欣喜若狂!很快,老王的供水系统就进入了这个村子里的每一户人家。

老张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啊,于是他把自己两个儿子叫来帮忙,水价也降低到了原来的四分之一。但是,这个时候三个人就算累死,也已经完全不是老王的对手了,这份事业很快就没法维持下去了。

当老张还在哭天抢地的时候,老王又开始思考将这个模式复制到更多的村庄,乃至推广到全国!

多年后,老王就算每天躺床上看电视剧,收入也能不停的增加。那后来的老张呢?他依然在温饱线上,为每天的生计而拼命工作。

为什么会这样?明明一开始老张才是领先的那个人啊!那就是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不同:老张是在用时间换钱,用时间换钱是怎样的呢?就是看到送水能赚钱,自己提着两个桶就走马上任,开始干活。送一桶赚一桶的钱,送两桶赚两桶的钱。如果自己体力好点,年轻时候能同时多提两桶,老了就提不动了如果自己每天愿意劳动的时间多一点,也可以多送几桶。你要是不送,就没人给你工钱。

老王就不同,是花钱买时间,花钱买时间是怎样的呢?他自己不亲自送水,他想着的是,我怎么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别人的劳动时间,来替我赚钱。他仔细思考了下:如果接通一个自来水系统,就可以自己在睡觉的时候,也有人给他在赚钱。这不就是当老板的心态吗?所以,他整合身边资源,钱不够,就开始写商业计划书筹集资金,出让股份。管理经验不够,就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这样,建成之后,每天就有别人帮他打工,他实现了传说中的“躺赚“,并且通过科学的方法,他比传统的人工桶装水送水模式,效率要高很多,效率高自然成本就会下降。最终,老张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两者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今天绝大部分的人,还是选择“用时间换钱”。长此以往,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就会感觉越来越力不从心。

故事讲完了,故事本身不重要,但背后揭示的道理非常重要。我们继续再看看,上班和开店创业这两种选择的区别都有哪些?

一直在上班,很容易有“打工心态”,什么是“打工心态”,打工心态大致表现是,我给老板打工,老板付我工资,工资给多就多做一点,工资给少就少做点。老板出一分钱,我做一分工作,多一分工作我不干,多一份责任我不担。这样的状态持续久了,会给我们带来四种危害:

第一,只关注短期回报。这类人关注的全是自己每月扣除税后,可以到手的工资是多少,每年公司有几次免费 旅游 的机会,社保和公积金是不是足额缴纳,公司办公室环境怎么样等等。农村有句俗话说,如果个人只在乎短期利益,在哪里都是一个零时工。

第二,害怕“失业”。习惯了在一个温室里成长,一旦公司出现裁员、倒,或者大行业大环境不好的事情,他们就没有办法用自己的时间再去换钱。必须立即寻找下一个可以用时间去换钱的地方。上班越久的人,越安于现状。

第三,忽略财富的秘诀。长期在上班的人,很容易形成一个观念,就是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甚至最好还能偷点懒、打点折。看起来和公司或者老板,达到了等价交换。但是,财富的秘诀是,你应该先创造价值,才有获取财富的机会。你想过吗,你有没有经常先主动为对方创造价值?

第四,摧毁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因为人性有一个非常大的恶,就是惰性。当一个人习惯了职场多年的“打工心态”,啥事都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去做,长时间就形成了惰性。因为凡事想着还有我的上级顶着,凡事还有我的老板顶着,让领导们去思考,我只要负责执行就可以。久而久之,丧失了我们的思考本能。一步步恶性循环,年纪越大越懒,最后自己不辞职,也会被淘汰。罗曼・罗兰说过一句话:扼杀思想的人,是最大的谋杀犯。

当然,这个世界上相当多的人,一辈子就是上班工作到退休。那是因为上班也有上班的四个好处。

第一,收入稳定。对于上班族来说,除非公司倒闭或者遇上不良老板,绝大部分人都是能够按时按量领取到每月工资的。这是每月生活开支的保证。

第二,生活比较规律。相较于自由职业者或者开店创业者,因为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时间相对固定,生活比较有确定性和规律性。

第三,社交身份。我们的生活中免不了有各类社交活动,当我们有一个稳定收入的工作时,这一个社交身份,更有助于我们进行社交活动。特别是对于比较在乎他人看法的人来说,这种稳定工作能够获得更多的称赞。

第四,学习技能,积攒经验。我们不论是开店创业还是上班,都能积攒经验、学习技能,只是类型不样,特别是当我们在一家资源丰富、人才济济的公司时,可以积累相当多经验和业务技能上班赚钱的优势劣势都说完了,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就是靠上班赚钱,但是收入微薄,别说像知乎上那样人人百万年薪,就是十万年薪对于非一线城市的上班族来说,都很难。同时呢,开店是实现收入翻倍、实现抱负的捷径。

大部分的人一生大概是2万多天其实并没有很漫长,正是因为人生的短暂,才显得生命的可贵。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谁都想活得更精彩一些,展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仅仅是为表现给别人更多的是证明给自己看。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是长大后因为一些不稳定因素,有些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有些人还坚持着,但这些坚持的人当中的一部分人,看到人生再次出现波折,就会放弃原有的坚持态度,只剩下极小一部分人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等到老了,再也没有力气去拼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梦想早已放弃在青春岁月的年代,回想一生后悔莫及。

30岁,靠前或者往后,都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人,消极的应对下半场,一部分积极挑战,开始开店创业,有的开出人生中第一家小店,自己当上了老板,收入翻了几倍。

虽然他们的开店项目,在刚刚开始时,没比打工赚得多,甚至启动资金还耗费了几年的积蓄。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在实践。他们找到了收入翻倍、实现抱负的捷径。

在这种万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上班上得好好地,现在我们都想开个店,那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开店呢。有几个点可以供我们参考ー下。

第一、打工的时候就干得很好。很多人准备开店,并不是因为他热爱一样东西,不是为了自己的某种梦想,而是为了逃避糟糕的现实。但是现实情况是:创业很厉害的人,通常打工的时候也表现非常突出,也是一把好手。不存在天生就不会打工,天生就只会开店当老板的。

第二、找到真正热爱的领域。小时候,我们有句心灵鸡汤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开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会很多。如果我们热爱它,就会转换为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挺住,坚持住。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做真正热爱呢。比如,给我们钱,我们都不愿意干的事,肯定不是我们热爱的,而是我们讨厌的。如果不给我们钱,我们甚至给别人钱,我们还想去做的事情。或者未来我们想着财富自由了,最想干的事情,或许就是我们真正热爱的。

第三、能够平衡好工作和生活。有个开店的朋友,准备开店的时候,兴致勃勃。但是,长时间早出晚归,跟自己的另一半越来越生疏,家里人就不理解。就出现经常吵架,一吵架就心烦,一心烦就有情绪,一有情绪就发火,一发火就把事情搞砸了。恶性循环,早早的结束了开店之旅。

第四、有一定的积累。一是资金的积累,二是资源的积累。假如半年没有收入,家庭的基本开销是不是能够满足,不至于让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受连累。另外一方面,就是通过上班,是否积累了我马上要做的开店项目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如果这两点都没有,那还是继续选择打工,厚积薄发,盲目离职开店,很有可能会一败涂地。

刚刚我们把上班和开店创业的区别梳理了一遍,也说了什么人更适合开店创业,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清点一下自己的资源,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开店创业和上班都是一种选择,选择合适你的方式即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