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土法酿酒步骤

如题所述

1、浸泡

将高粱送进泡水池,加水浸泡24小时。

2、蒸煮

浸泡后之高粱,用锅炉蒸煮,俗称蒸高粱饭,简称蒸饭。

3、冷却

高粱饭蒸煮完毕,用输送带送入冷饭机,输送途中加进谷壳,使高粱饭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却。

4、拌曲

将冷却后之搀有谷壳的高梁饭,送进拌曲机,加入颗粒状曲粉,用拌曲机使高粱饭与曲粉均匀混合后,倒入发酵池。

5、发酵

发酵10天后,蒸馏得酒。

6、蒸馏(第一道酒)

将发酵完成之高粱饭,用人工倒入蒸馏锅,蒸馏所得谓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较具高粱味,必须调兑以改善口感风味。

7、再拌曲、再发酵

第一道酒蒸馏后之高粱渣滓,出锅再加谷壳冷却,再加入曲粉均匀拌和,送进发酵池,进行再发酵12天。

8、再蒸馏(第二道酒)

第二道酒,较无高粱杂味。较香、较醇、较顺口。

蒸馏过程中,酒液流出,最先馏出之酒精浓度在80%以上,谓之酒头,慢慢下降,酒精浓度在20%~40%为酒尾。酒液以酒精浓度高低分开收集、储存,浓度60~70%作为大曲酒,50~60%间为高粱酒。

9、调兑与灌装

为使酒质均匀一致,迎合消费者口味,必须进行调兑,又称勾兑,将不同酒精浓度,分次蒸馏,以及年份,作不同比例之勾兑,求其色、香、味上的均衡。然后进行灌装于玻璃瓶或磁瓶,灌装前需于地窖存放若干时日(通常6个月以上),使新酒辛辣味经过老熟(熟成),去除糟味,改善口感。



扩展资料

从造酒工艺上看,自秦、汉以后,制曲、酿酒的技术工艺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曲是以谷物、豆类为原料,作为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在上面培养大量的霉菌、酵母菌用曲酿酒同时起到酒化和糖化作用,酵母菌是重要的发酵微生物,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曲的种类很多,酿酒采用不同的曲种,可以实现不同的产酒率,并使成品酒各具风味。“曲为酒骨”,制曲和选择用曲是酿酒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酒品都习惯用曲名来命名,如大曲酒、小曲酒等。

大曲因它的成品形状像大砖而得名,大曲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主要原料,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和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出来的各种酶类,以及微生物分解曲原料而形成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等。小曲的曲坯很小,形状大小不一,主要是以大米、小麦、稻糠等为原料,以中药材为副料制成。

小曲制作时的菌种是自然选育培养的,在原料处理和配用药材上,都为有效菌种的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曲种接种后,有效菌种大量繁殖。大曲和小曲在酿酒时,都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酿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酿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