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广西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措施有哪些

第一,加快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把广西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集散地。(1)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加快规划和建设以南宁为中心,在沿海、沿边、交通干线、生产集中地和消费集中地建设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面向东盟、内外贸相结合的大型商品市场。具体是在南宁及沿海、沿边城市培育建设面向东盟的内外贸相结合的大型专业商品市场;在南宁、柳州、梧州、贵港、钦州、防城港等市培育建设配套产业发展的大型工业原料市场;在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汽车、机电产品、服装、家电、建材、化工、家具、灯饰、电子科技等大型专业消费品市场;在桂林、百色、河池、玉林、梧州、贺州等市,按照农业产业优势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专业批发市场。(2)突出以农村市场为重点,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资流通网络建设、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争取商务部将广西列入“农超对接”工作试点省区。加紧建设和改造县乡农贸市场,以规模种植农产品县域经济为基础,规划建设达到中小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的县级农产品集散市场和功能齐全、交易设施完善的乡级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面向东盟、集内外贸一体化、达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的区域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区域性国内国外市场服务,形成农产品进出口集散地。

第二,构筑大物流,加快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支撑体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首先带来的是物流的发展,要使中国—东盟之间的物流加快向广西集散,必须尽快完善广西以保税物流体系为核心,生产性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城市商业物流与商品市场协同发展的大物流体系。(1)加快以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监管区为核心的专业国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保税物流体系建设。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建设集商贸、仓储、保税、物流功能于一体的物流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增强对东盟国家、周边省市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努力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集散地,同时引进第三方物流,为城市和周边产业园区服务。(2)建设为产业服务的区域性专业物流中心,在南宁、柳州建设以电子商务为主的大宗工业原料信息物流交易中心。以广西自产大宗工业原料为主,如食糖、茧丝、有色金属、水泥、松香等,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在南宁、柳州、来宾、河池、贵港、百色、崇左配套建设交割仓,构建工业原料电子交易平台。在沿边建设以商贸为主的物流交易中心,突出口岸优势,加快建设凭祥、东兴、水口、龙邦等边境口岸物流园区。培育和建设面向东盟、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主要是南宁海吉星、玉林宏进、百色田阳、桂林南洲、北海水产等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区域性产业布局服务的物流交易中心,主要是柳州汽车及零部件物流交易中心、桂林国际旅游文化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和梧州国际宝石加工物流交易中心。(3)建设为城市消费需求配套的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运用现代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建设以城市物流为主,为城乡居民消费服务的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引进第三方物流,规划建设南宁、柳州等14 个市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各类市场、连锁超市等业态配套城市物流、配送、仓储、信息等服务。

第三,大力发展贸易、信息、基础设施、商检、保险、金融结算等各方面的配套支撑体系。(1)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外商贸开放合作体系。依据资源禀赋、市场需求、流通成本等,形成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商贸产业支柱,构筑广西区内统一、市市畅通、国内无阻、国际衔接的新型多层次的国内外商贸产业开放合作新体系,巩固和提升广西在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两廊一圈”、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2)建立完善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尽快完善区内各种结算机构,争取各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的入驻,扩大金融服务网点的覆盖范围;在引进东盟各国银行分支机构的同时,积极开展外贸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到整个泛北部湾地区,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3)构建公共商贸信息网络平台。着力打造“四个信息平台”,即市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会展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商贸基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向度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