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和玛瑙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定义不同

雨花石是由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混合形成的珍贵宝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镇一带,是南京、仪征著名的特产。

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硬度6.5-7度,比重2.65,色彩相当有层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原形态三方晶系。常呈致密块状而形成各种构造,如乳房状、葡萄状、结核状等,常见的为同心圆构造。具有不同颜色构成的玉髓,通常有,绿、红、黄、褐,白等多种颜色。

按图案和杂质可分为缟玛瑙、缠丝玛瑙、苔玛瑙、城堡玛瑙等。常用作玩物、观赏物、饰物或玩赏物。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见到成串的玛瑙球。

二、名字来历不同

雨花石是据传说在一千四百年之前的梁代,有位云光法师在南京南郊讲经说法,感动了上天,落花如雨,花雨落地为石,故称雨花石。讲经处遂更名雨花台。成语“天花乱坠”正由此传说而来。

玛瑙是古代蒙古人看到玛瑙的颜色和美丽的花纹很像马的脑子,就以为它是由马脑变成的石头,所以梵语称它为“马脑”。

“玛瑙”早期被书写成“马脑”,最早见于后汉安世高所译的《阿那_邸七子经》一书。南北朝时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称:“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色如马脑,故从彼名”。

唐代高僧慧琳著《一切经音义》解释称:“‘阿湿缚’(Asmar-)者,此云‘马’也,‘揭波’者(-garbha),脑也。”

还有说法称,三国时期曹丕同父亲曹操北征乌桓,当地的人进贡玛瑙酒杯一只,曹丕见酒杯红似飞霞,晶莹剔透,便挥笔写下《马脑勒赋》,并在序中说:“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

有学者分析认为:说玛瑙出自西域,是因为当时我国所开采者数量有限,大多来自西域、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贡品,这些贡品常常是人们认识这种宝贝的重要途径。自佛经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考虑到“马脑属玉石类”,于是巧妙地译成“玛瑙”。

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琼”和“赤玉”等名字也逐渐被“玛瑙”所替代。

三、保养方法不同

雨花石保养方法

南京雨花石虽然精美绝伦,质地坚稳,不易风化和氧化,但是对于一个长期埋藏于地下的物品突然重见天日,如果保养不好,灰尘杂质的入侵,还是会对雨花石造成永久的损害。

常规方法:放到有水的盆里、碗里、桶里,置于家中角落、床下、某处。小盒子存放后,放在有锁的地方。

真空保管:装在玉石专用袋子里,存水挤出空气后密封保管。

玛瑙保养方法

首先,要注意不要碰撞硬物或是掉落,不使用时应收藏在质地柔软的饰品盒内。要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或是人体汗水接触,以防受到侵蚀,影响玛瑙的鲜艳度。

其次,要注意避开热源,如阳光、炉灶等,因为玛瑙遇热会膨胀,分子间隙增大影响玉质,持续接触高温,还会导致玛瑙发生爆裂。

玛瑙平时摆放尽量避开阳光,经常擦拭保持清洁,有条件的话偶尔用纯净水泡一下可以补充水分,保持湿度玛瑙会更漂亮。

小件饰品不佩戴时最好是放在阴暗潮湿处,接近玛瑙原生态的储存环境最好,尤其是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如果当前周围环境很干燥,就会引起里面天然水分的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雨花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