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定桥在四川省的哪个县?

如题所述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川巡抚能泰上奏康熙,提出“距化林营八十里,山址坦平、地名安乐,拟即其处仿铁索桥规制建桥。”康熙“诏从所请,于是鸠工构造。”1706年5月15日告竣。康熙帝赐桥名曰“泸定”,并作《御制泸定桥碑记》,题定“泸定桥”桥名,并分别于桥东、桥西镌刻立碑。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
泸定桥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川藏交通的咽喉称著于世,更以红军夺桥的英雄业绩驰名中外,载入中国革命 的光辉史册。1961年,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5年5月1日—9日,毛泽东指挥红军从绞平渡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5月24日,红军先头部队控制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第二天顺利夺下对岸滩头阵地,并开始渡江。由于船少人多,江流凶险,一天才过一团官兵。而敌军五十三师已过金沙江,向大渡河逼近,面临危险。毛泽东立即决定一军团一师和干部团为右军团,继续在安顺场渡江,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自东岸北上;二师、一军团军团部和五军团从大渡河西岸的泸定桥渡河,并命令两天半内夺取160公里外的泸定桥。5月28日夜里下起暴雨,山峭路陡,且对岸也有敌人向泸定桥猛赶,于是大渡河两岸出现了一种奇观,敌我双方的火把,如同隔江的两条火龙在盘旋。在红军的迷惑下,对岸敌人与先锋团并行15公里而不知对方是谁,晚上12点,对岸敌人宿营了,而红军打着火把加快赶路,于29日清晨6时,抵达并占领西岸。
针对敌人的守军和泸定桥情况,红军先后组织一个营的火力,封锁河东竹到泸定城的唯一通道,切断敌军增援。组织由22名勇士组成的突击队。下午四时,总攻开始。当红军到达泸定桥时,敌人已把桥上的木板拆掉了,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敌人据守河东桥头,向红军挑衅地乱叫:“你们飞过来啊,我们缴枪啦!”红军挑选22名突击队员强渡。抢渡开始,数十名司号员同时冲吹响冲锋号,所有火力一齐向对岸射击。突击队员手持冲锋枪,背插大刀,腰缠手榴弹,脚路铁索,向对岸敌人冲去。后面的战士背着武器,手挽木板,边爬边铺桥板。敌人被红军猛烈攻击吓得惊呆了。红军接近桥头时,敌人燃起大火,企图用火阻止冲过来的红军。突击队员一鼓作气,冲过火海,终于胜利占领了泸定桥。由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的突击队,踩着光溜溜的铁索,向对岸冲去;三连组成的梯队在后边,边冲锋边铺桥板。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从气势上压倒敌军,守军见援军久久未到,纷纷逃跑,临跑前在门楼燃起大火,但仍未阻挡突击队员,突击队很快为后援部队开辟了一条血路,红军终于夺取了泸定桥,为长征写下光辉的篇章。
1985年3月,邓小平题写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碑名。1985年9月27日,胡耀邦视察泸定桥时,挥毫题写了“飞身可夺天堑,健步定攀高峰”十二个大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2-24
在甘孜州的泸定县``在成都新南门汽车站赶车可到,就在县城中间`
第2个回答  2007-02-22
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
第3个回答  2007-02-22
废话...卢定桥肯定在卢定县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