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启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小学6年级水平

如题所述

一幅漫画的启示

在我的房间里,挂着一幅<<小鸭下水>>的漫画.它可有意思了:上面印着鸭子家庭发生的故事。有一天,小鸭子看见班上的一位同学学会了游泳,在学校里可出风头了,一会儿蛙泳,一会儿仰泳,神气极了。它好羡慕,放学后一回到家就闹着要学游泳。它的父母对它百依百顺,很快就答应了,并且准备好了太阳伞、游泳圈、还有一大堆好吃的。在路上,鸭妈妈背着鸭宝宝,一手拿着游泳圈,累得满头大汗。鸭爸爸呢——它紧紧得跟在后面,一手撑着大大的太阳伞,一手提着食品袋,也同样累得大汗淋漓。这幅漫画讽刺了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呼吁广大家长们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溺爱,要让孩子自己去实践生活。

我在报纸上也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神童,经过了一番努力考上了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可是因为他只知道学习,对其它事情都不会做,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要他的母亲为他打理,因此被受同学的嘲笑,身心受到严重刺激。为了他的健康成长,学校只好命其退学。仔细推究,那都是溺爱惹的祸。

还有一个故事,那是发生在富翁身上事。有个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富翁从不轻易地满足自己儿子的要求。有一次,他的儿子请求他买一辆山地车,可他的父亲却说:“你先修整好院子里的那块草坪,我会按月发给你工资。”旁人对此很不理解,说:“你那么有钱,为什么连一辆山地车都不给孩子买呢?”那位富翁父亲回答:“我并不想宠坏孩子,我要让我的孩子从小学会自立,自己去赚钱!”一个月后,富翁的儿子高高兴兴地领着自己赚的钱买了一辆山地车。与前面的那一位母亲相比,这位父亲是明智的。如果孩子不接受生活上的磨练,将来能成为栋梁之材吗?

我以前在家里同样也是个小公主,爸爸妈妈不要我做除了学习以外的任何事情。但是有一天,吃完晚饭后,我正准备做英语作业,妈妈却对我说:“从今天开始,碗由你洗。如遇到特殊的情况则可以帮帮你的忙。”我当时虽然有些惊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会突然之间要我洗碗,但我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于是我学会了洗碗。当天晚上,妈妈送了一幅《小鸭下水》的漫画给我,此时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我把这幅画挂在了我的房间里。慢慢地,我还学会了一些别的生活技巧。这些都是父母放手锻炼的结果。

看着这幅漫画,再次引起了我的深思。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来建设,21世纪需要我们来描绘,我们连民族赖以生存的道德素质都不具备,还能干些什么大事呢?我们不能像鸭子宝宝那样,我们要独立地面对生活。否则,将永远躺在父母怀里哭!

吃橄榄的启示
当我第一次吃橄榄时,整个口腔里都充满了一种苦涩味,还有一种古怪的酸味,根本等不到细嚼慢咽,就赶紧吐了出来,还急忙用清水漱口了好几次。从此,我就对橄榄敬而远之,哪怕看见别人在吃青橄榄,我都会避而远之。
直到有一天,一位家乡的朋友递给我一颗包装精美的糖,当我迫不及待地撕开包装纸时,才发现在精美的包装里面竟然是一颗橄榄。我失望地抬起头,刚想把它放下,那位朋友却一把抓住我的手,非常真诚地对我说:“你尝尝,如果不好吃的话,你再把它丢掉。”看着朋友信誓旦旦的样子,我半信半疑地拿起橄榄,只见它闪着青绿色的光芒,十分清淡素雅。我用门牙轻轻地咬了一小口,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萦绕着我的心房,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当我回过神时,急忙将橄榄整个放进嘴里品尝。齿尖刚碰到橄榄的外皮时,一股略带有苦涩的汁水顿时涌了出来,我只好皱着眉头硬撑着。嚼着嚼着,峰回路转,原有的苦涩味渐渐被甘甜所替代。不一会儿,满嘴都充满着一股清甜而令人唇齿留香的气味。吃完第一颗,我又试着吃第二颗,第三颗……吃完橄榄的那天下午都令我回味无穷。
其实,吃橄榄也告诉我们一个生活的道理:先苦后甜。也就是说,如果你不付出一番努力,你就永远不会获得任何收获。就像登山一样,不经历一段艰辛,哪能领略到险峰的无限风光。就如还是学生时代的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我还想引用一句歌词: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4
人间大爱教师心
初为人师时,对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不能深刻理解。直到我深深体味了十余年教学生涯的喜怒哀乐,“见识”了上千名特质不同的学生带给我的千奇百怪的教育问题后,我才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深刻而新鲜的感触。“上善若水”,在教育学生时,应当常怀“水”的胸怀,学习水的“利万物”“就下”和“不争”的优秀特性,以真诚的爱,博大、宽容、忍耐的心去接纳学生及他们带给你的无奇不有的问题!然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该如何不露痕迹顺理成章地贯彻你的教育理念了。仍是老子的教导:“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譬如浪拍礁空,譬如水滴石穿,都是于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完成了似乎不可能的工程。所以,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贯彻也应如此。正可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虽“隐无名”,却“善贷且成”!
上面虽是我在翻阅《道德经》时灵光一闪所参悟的教育之道为师之德,可一股脑地全盘托出,不免有酸而朽的“掉书袋”之嫌。其实,我的这些体悟更多来自于生活中鲜活而生动的感触。只不过这些感性而又漂浮的、让我正愁不知如何表述的体悟,刚好被老子论道的言论说中。所以,我就不自量地“扯虎皮做大旗”,把老子的言论来了番“移栽嫁接”,把他为善之道的观点用做我为师之德的论点了。
静心漫思,自己从一个幼稚懵懂的少年经由艰难世事的磨炼而成长为心智渐趋成熟的成人,从一个受教育者成为今天的育人者,特别是在完成了自己为人妇为人母的角色转换后,我对自己得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职业的性质和意义,对自己“教育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上都发生了悄然的转变:从最初满腔的单纯的热情,到碰壁后漠然应付差事的消极,直至近几年来理性思索之下的积极进取。这其中固然有我亲历万般世事后主观思想上的变化,但我不能回避的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三桩新闻事件的报道,对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确立起到了“发酵粉”和“催化剂”的作用。第一件新闻事件有些年头了,还是在小崔主持《实话实说》的时候。有一期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和一群被其他“正规”学校屡次三番拒之门外的甚至连家长都无能为力的“坏”学生的故事。女老师年纪和我相仿,而且和我同姓。清爽的长发,一袭简洁的白裙,乍看之下,并不美丽,甚至显得有些胖。可是节目结束时,她在我眼中简直就成了天使!当时应该不仅仅是我一人有这样的感触,所有收看那期节目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的。当然,她的不同寻常的博大宽容的爱心所散发出的美丽的光环,受益最深、体会最切的还当数她手下那帮原已被打上“不可救药”标签的孩子们!所以,吕老师上节目的形象,包括发型、化妆、服装甚至鞋子都是孩子们精心帮她选定的。一个孩子哽咽着说:“吕老师比妈妈还贴心,她就是降临人间来拯救我们的天使,只不过她没有翅膀,所以,我们给她选了天使的装束!”看这个节目时正是我浪漫的理想和严峻的现实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灰暗。虽然这件事给了我很强烈的触动,但后来终究因为学生的“冥顽不灵”和其他的一些世俗杂事而没能把心灵震颤所产生的激情释放在自己的工作上。此后,每每想起,不免有些怅惘。
后面的这两件新闻事件距离现在就比较近了,都是今年发生的,而且适逢我的工作有了些许的起色,正力求上进,所以更鼓励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跟随世俗风向标去走。其中一件想来教育界的人并不陌生,那就是轰动一时的徐向洋的“行走学校”。其生源就是没有学校要的、父母也管不了的“问题学生”。他的教育理念是以完全的军事化管理、消耗体力到极点的极限行走来教育学生。甚至连学生小便也要规定时间,几十秒必须解决,否则你就尿到裤子里。“行走学校”在各大媒体曝光后,褒贬不一。我在此并非要评价其功过,只是觉得徐向洋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成立“行走学校”,那里面都有一份来自于对孩子们、对社会的负责任的大爱!
还有一件表面看来好像和教育行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讲述的是一个拘押在监的嫌犯和拘留所所长之间的故事。嫌犯是杀死两人重伤一人而且死伤者都是孩子的惊天血案的制造者。可在拘捕他时警方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他是在异乡隐姓埋名一年多后因其他的原因而入狱的。可是在审案过程中他突然装疯卖傻装聋作哑,任怎么着都是“三缄其口”。时间一长,同监号的犯人,甚至办案人员都觉得他是真傻真哑了。就这样,他一语不发熬过了整整28个月。直至最后,在一位新来的看守所所长一年多坚持不懈的至诚关怀下,他才主动要求交代问题,那个悬疑四年多的案件才得以大白于天下。采访结束前,他和那个所长的几句话,让我感慨良久。他说:“来这里两年多了,只有刘所长是真的把我当人看,是真关心我的。”刘所长这个面相憨厚的汉子,说出的活也是掷地有声,他说:“我并非早就知道他的身上背着这么大的血案,我也不是为了邀功请赏而故意为之。我只是出于本心,觉得他也是一个人,肯定是有了什么过不去的难言之隐才故意装哑的。所以,我最初只是为了开导他……”这个典型的事例正好印证了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的观点:一种积极的关心意识是情感被唤起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我把这个和教育毫不相干的例子认作是我教育理念转变和确立的“催化剂”的原因。
如今的校园也许已不再是圣洁的象牙塔。空前开放的传播媒介,空前丰富的信息刺激,使得所谓的“问题学生”多了,所出现的问题也多样而复杂了,而且一些世俗功利的思想也让我们这些教育者迷失了本性,颠倒了本末。可是,我觉得无论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无论是在怎样复杂的教育问题面前,我们教育者,应该抱守的是心中那种对学生无私圣洁的大爱,不计较利害得失,无怨无悔地付出!教育者对学生的爱,近似于母亲全心奉献于儿女,耶稣甘心承担世人的罪恶!当然,我绝非天使,也绝不是在此提倡或鼓动教育者们都去做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我们对尘世的牵挂和留恋已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做到。但是,我还是想把“人间天使”——特蕾莎修女的“人生戒律”恭录如下,与全天下教育同行们共思共悟共勉吧!她这样说道:
“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今天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
心胸最博大最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志存高远;
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能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第2个回答  2010-12-15
初为人师时,对于“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句话不能深刻理解。直到我深深体味了十余年教学生涯的喜怒哀乐,“见识”了上千名特质不同的学生带给我的千奇百怪的教育问题后,我才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深刻而新鲜的感触。“上善若水”,在教育学生时,应当常怀“水”的胸怀,学习水的“利万物”“就下”和“不争”的优秀特性,以真诚的爱,博大、宽容、忍耐的心去接纳学生及他们带给你的无奇不有的问题!然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你该如何不露痕迹顺理成章地贯彻你的教育理念了。仍是老子的教导:“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譬如浪拍礁空,譬如水滴石穿,都是于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完成了似乎不可能的工程。所以,教育者教育理念的贯彻也应如此。正可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虽“隐无名”,却“善贷且成”!
上面虽是我在翻阅《道德经》时灵光一闪所参悟的教育之道为师之德,可一股脑地全盘托出,不免有酸而朽的“掉书袋”之嫌。其实,我的这些体悟更多来自于生活中鲜活而生动的感触。只不过这些感性而又漂浮的、让我正愁不知如何表述的体悟,刚好被老子论道的言论说中。所以,我就不自量地“扯虎皮做大旗”,把老子的言论来了番“移栽嫁接,把他为善之道的观点用做我为师之德的论点了
静心漫思,自己从一个幼稚懵懂的少年经由艰难世事的磨炼而成长为心智渐趋成熟的成人,从一个受教育者成为今天的育人者,特别是在完成了自己为人妇为人母的角色转换后,我对自己得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职业的性质和意义,对自己“教育者”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在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上都发生了悄然的转变:从最初满腔的单纯的热情,到碰壁后漠然应付差事的消极,直至近几年来理性思索之下的积极进取。这其中固然有我亲历万般世事后主观思想上的变化,但我不能回避的是,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三桩新闻事件的报道,对我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确立起到了“发酵粉”和“催化剂”的作用。第一件新闻事件有些年头了,还是在小崔主持《实话实说》的时候。有一期讲述的是一个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和一群被其他“正规”学校屡次三番拒之门外的甚至连家长都无能为力的“坏”学生的故事。女老师年纪和我相仿,而且和我同姓。清爽的长发,一袭简洁的白裙,乍看之下,并不美丽,甚至显得有些胖。可是节目结束时,她在我眼中简直就成了天使!当时应该不仅仅是我一人有这样的感触,所有收看那期节目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的。当然,她的不同寻常的博大宽容的爱心所散发出的美丽的光环,受益最深、体会最切的还当数她手下那帮原已被打上“不可救药”标签的孩子们!所以,吕老师上节目的形象,包括发型、化妆、服装甚至鞋子都是孩子们精心帮她选定的。一个孩子哽咽着说:“吕老师比妈妈还贴心,她就是降临人间来拯救我们的天使,只不过她没有翅膀,所以,我们给她选了天使的装束!”看这个节目时正是我浪漫的理想和严峻的现实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灰暗。虽然这件事给了我很强烈的触动,但后来终究因为学生的“冥顽不灵”和其他的一些世俗杂事而没能把心灵震颤所产生的激情释放在自己的工作上。此后,每每想起,不免有些怅惘。
后面的这两件新闻事件距离现在就比较近了,都是今年发生的,而且适逢我的工作有了些许的起色,正力求上进,所以更鼓励我按照自己的思路而不是跟随世俗风向标去走。其中一件想来教育界的人并不陌生,那就是轰动一时的徐向洋的“行走学校”。其生源就是没有学校要的、父母也管不了的“问题学生”。他的教育理念是以完全的军事化管理、消耗体力到极点的极限行走来教育学生。甚至连学生小便也要规定时间,几十秒必须解决,否则你就尿到裤子里。“行走学校”在各大媒体曝光后,褒贬不一。我在此并非要评价其功过,只是觉得徐向洋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成立“行走学校”,那里面都有一份来自于对孩子们、对社会的负责任的大爱!
还有一件表面看来好像和教育行业“风马牛不相及”的新闻,讲述的是一个拘押在监的嫌犯和拘留所所长之间的故事。嫌犯是杀死两人重伤一人而且死伤者都是孩子的惊天血案的制造者。可在拘捕他时警方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他是在异乡隐姓埋名一年多后因其他的原因而入狱的。可是在审案过程中他突然装疯卖傻装聋作哑,任怎么着都是“三缄其口”。时间一长,同监号的犯人,甚至办案人员都觉得他是真傻真哑了。就这样,他一语不发熬过了整整28个月。直至最后,在一位新来的看守所所长一年多坚持不懈的至诚关怀下,他才主动要求交代问题,那个悬疑四年多的案件才得以大白于天下。采访结束前,他和那个所长的几句话,让我感慨良久。他说:“来这里两年多了,只有刘所长是真的把我当人看,是真关心我的。”刘所长这个面相憨厚的汉子,说出的活也是掷地有声,他说:“我并非早就知道他的身上背着这么大的血案,我也不是为了邀功请赏而故意为之。我只是出于本心,觉得他也是一个人,肯定是有了什么过不去的难言之隐才故意装哑的。所以,我最初只是为了开导他……”这个典型的事例正好印证了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的观点:一种积极的关心意识是情感被唤起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我把这个和教育毫不相干的例子认作是我教育理念转变和确立的“催化剂”的原因。
如今的校园也许已不再是圣洁的象牙塔。空前开放的传播媒介,空前丰富的信息刺激,使得所谓的“问题学生”多了,所出现的问题也多样而复杂了,而且一些世俗功利的思想也让我们这些教育者迷失了本性,颠倒了本末。可是,我觉得无论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无论是在怎样复杂的教育问题面前,我们教育者,应该抱守的是心中那种对学生无私圣洁的大爱,不计较利害得失,无怨无悔地付出!教育者对学生的爱,近似于母亲全心奉献于儿女,耶稣甘心承担世人的罪恶!当然,我绝非天使,也绝不是在此提倡或鼓动教育者们都去做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我们对尘世的牵挂和留恋已经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做到。但是,我还是想把“人间天使”——特蕾莎修女的“人生戒律”恭录如下,与全天下教育同行们共思共悟共勉吧!她这样说道:
“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今天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你如果成功,得到的会是假朋友和真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你坦诚待人却受到了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坦诚待人;
心胸最博大最宽容的人,可能会被心胸狭窄的人击倒。不管怎样,还是要志存高远;
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能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
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
第3个回答  2010-12-18
fdsfsd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