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在海湾战争中,为何要点燃油井,将石油倒入海中?

如题所述

海湾战争,是指由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中,作为中东强国的伊拉克,虽然是主场作战,且占有兵力优势,但却遭遇惨败,而萨达姆更是下令向海中倾倒原油,并点燃了科威特油井。

伊拉克VS多国部队,虽然兵力占优但却处在绝对劣势

两伊战争结束之后,伊拉克由于欠了大量外债,于是便希望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降低石油产量,上涨石油价格,从而使自己获利后偿还债务,但科威特却提高了产量,导致油价下跌,并希望由此迫使伊拉克在两国边境争端问题上让步。

于是,萨达姆便又起了吞并科威特之心,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赖掉大量债务(140亿美元),而且还可以掌握大量石油资源,从而挽回在两伊战争中的损失。1990年8月2日,在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后,伊拉克悍然发动了对科威特的入侵,迅速攻占科威特首都,继而占领科威特全境,并将科威特称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先后通过了11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并通过了授权对伊拉克动武的决议(678号)。次日,美苏达成共识,要求伊拉克撤军,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向海湾地区增兵。

到战争打响之前,先后有40个国家加入非约束性反伊联盟(自愿联盟),而参加反伊联盟并为解放科威特做出贡献的就达到了34个国家。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进行轰炸,海湾战争正式打响。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到1991年2月15日,伊军已经陷入了全面被动,伊拉克被迫宣布愿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660号决议,有条件的撤军。2月19日,苏联提出四条和平建议,萨达姆表示同意。

2月22日,苏联进一步提出伊军撤军方案,但却被美国拒绝,持续向伊拉克境内进行轰炸,并于24日发动地面进攻,多国部队攻入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伊军迅速崩溃、节节败退。1991年2月26日,萨达姆宣布接受挺火,多国部队则于28日宣布停止进攻,历时100小时的地面战役至此结束。1991年2月28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海湾战争结束。

伊军为何倾倒原油、点燃油井?

从海湾战争的经过来看,伊军虽然是主场作战,且占有兵力优势(伊军120万,多国部队69万),但面对多国部队空天一体的全面进攻和精准打击,伊军却处在绝对下风,而伊军破坏产油、炼油设施,倾倒石油、点燃油井等“焦土政策”,为的就是阻断多国部队的进攻。

1、扭转空中劣势。纵观为期四十多天的海湾战争,地面进攻持续了不过短短的100小时,更多采取的是空袭和精确打击,这使得以地面武装为主的伊军痛苦不已。于是,伊拉克领导人便认为石油燃烧产生的烟雾和颗粒可以阻挡多国部队的空中打击,并影响多国部队精确打击的精度和卫星的侦查效果,从而扭转己方的不利局面。在大火之中,每天都有600万桶原油(95万立方米)被燃烧,此外还有70至1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

2、构筑临时防线。伊拉克工兵在科威特南部边境构筑了数道一公里长,3米宽、3米深的壕沟。不过,壕沟显然无法抵挡现代的机械化部队,于是他们又直接将大量石油倾倒在了低洼的地面和壕沟之中,以此作为抵挡联军机械化部队的防御工事,一旦多国部队地面军队发动进攻,伊军只需将石油点燃,便可构筑难以逾越的防线。

3、防止两栖登陆。由于无法与多国部队争夺制海权,为了避免多国部队从海上发动登陆作战,伊军将多达400万加仑(150万立方米)的原油倒入了波斯湾。此举直接导致沙特有800公里的海岸线全是粘糊糊的原油,大量原油在波斯湾中形成了长160公里、宽68公里、厚13厘米的油污带,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直到十多年后,环境保护人士还在当地发现了100万立方米的原油沉积物。

4、破坏产油设备。除了以上军事用途之外,伊军的破坏还抱着一种“我得不到的你也休想得到”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伊拉克军队先后点燃了700多口科威特境内的油井,而为了增加灭火的难度,伊军还在油井周围埋下了大量的地雷。1991年2月底,当联军地面部队发动进攻后,被点燃的油井数量更是猛增到了一个巅峰。当联军重新夺回科威特后,私人承包商总共花费了约15亿美元来扑灭油井大火,直到1991年11月,最后一口燃烧的油井才熄灭。

伊军的这种“焦土政策”虽然对多国部队的进攻造成了一定阻碍,但实际效果极为有限,根本无法扭转伊军战败的结果,却造成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原油污染,使得海湾地区国家深受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2

萨达姆执政时期,伊拉克与伊朗的矛盾迅速计划并引发了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这场战争结束之后,原本富裕的伊拉克背负巨额债务,其中还包括欠邻国科威特的140亿美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