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高力士一个太监而已,为何在唐玄宗跟前那么红?

如题所述

历朝历代宦官权势的兴衰一直贯穿着王朝的发展始末,宦官作为皇帝的助手,通常都扮演着深受皇帝信任的角色,因为宦官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所以他对皇帝的命令自然是言听计从。

每个王朝都会有宦官的产生,而他们的权力在王朝末年往往会明显增强,原因就在于皇帝的庸碌,将太多的权力交给了自以为可以十分信任的宦官,唐朝亦是如此。

宦官

唐玄宗在获得权力后,也有自己信任的宦官,最著名的就是高力士,他甚至在世时就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去世后追封为扬州大都督,可见唐玄宗对高力士的宠爱程度。

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每个唐朝宦官都能得皇帝如此宠爱,高力士受皇帝的重用自有其原因。这些原因既包括高力士自身的原因,比如他对唐玄宗的忠心和了解等,还包括唐玄宗的原因,比如唐玄宗加强王权时需要近侍为其做一些事情,但最深次的原因还是王权加强的现实需要。

高力士

依靠忠心发迹的高力士

1、两起一落:侍奉武则天

高力士原来并不姓高,而叫冯元一,是岭南冼夫人的后代,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和父亲冯君衡都做过潘州刺史,所以此时的高力士算得上一个富贵人家的“官二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高力士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意外被牵涉进了一桩谋反案中,谋反在任何朝代都是重罪,更何况当时属于武则天任用酷吏的时期,所以冯家人遭到了严厉打击,“裂于冠冕,籍没其家”,年幼的高力士也被牵连,虽未被处死,但也被迫进入宫中,成为了一名太监。

武则天时期

698年,冯元一(高力士原名)正式进宫侍奉,由于年幼的冯元一曾生活于大户人家,非常知书达理和聪明伶俐,又因为家破人亡而处处谨慎,所以冯元一深得武则天的喜爱,直接命令冯元一在身边侍奉。

一段时间后,冯元一慢慢适应了从官宦子弟的幸福生活转变为宫中仆役的艰难生活,怎料世事无常,冯元一因为不小心而犯了错,犯了武则天的忌讳,一下惹怒武则天,于是冯元一被“挞而逐之”。

武则天动怒

就在冯元一被逐出宫门之时,宦官高延福收留了冯元一,认他为养子,此时的冯元一也正式改姓为高,即高力士,力士是因为他的力气比较大,武则天赐给他的名字。

高延福与武则天的外甥武三思的关系比较密切,高力士也因此常常与武三思见面,深受武三思的赏识,在得知高力士曾侍奉过武则天后,武三思对其更是赏识。一年后,武则天又将高力士召回,授官丞,主要就是负责诏令的传递,这也得益于高力士谨慎机敏的性格。

武三思

2、屡屡升迁:忠心跟随玄宗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高力士开始侍奉李隆基并逐渐成为了他的心腹。唐中宗时期,高力士李隆基的来往就比较密切,在武则天正在纠结将江山传给李氏一脉还是武氏一脉时,高力士积极为李隆基奔走,可以说,他在李隆基登基时做出了巨大贡献。

公元710年,唐玄宗与太平公主的斗争已经白热化,高力士作为唐玄宗的内侍,为了防止太平公主党人对玄宗下毒,进行谋杀,于是高力士一直将唐玄宗的饮食作为自己每天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验毒。

太平公主

公元710年,唐玄宗顺利平定了韦后之乱,由于高力士在镇压这场叛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高力士被进封为太子太保,这一次加封只是日后多次加封的开始。

在长期的侍奉中,高力士因为心思细腻和小心谨慎而深得唐玄宗的宠爱,被直接提拔为朝散大夫和内给事,之后,又多次被提拔。“先天中,预诛萧、岑等功”,高力士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唐玄宗后来改元开元,高力士依然备受宠爱,被加封为右监门卫将军。

高力士受封

高力士何以得宠至此?

《旧唐书·高力士传》载有:“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此言直接道出了高力士的受宠程度,天下官员呈给唐玄宗的奏折文书竟然要先呈给高力士,而且小事情由高力士决定,大事情才要进呈给唐玄宗。

由此可见,作为宦官的高力士实在是非常受宠。他受宠至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玄宗的关心,二是皇权加强的现实需要。

唐玄宗

1、内因:对玄宗真心实意的关心

高力士在生前和身后能获得如此荣宠,与他对唐玄宗的真实关心是离不开的。高力士陪伴了唐玄宗有半生的时间,期间虽有官职的起伏,但是仍然受到唐玄宗的重用。

唐玄宗也深知高力士对自己的关心,也因此数次对其进行破例进封,唐玄宗曾直言:“力士当上,我寝安稳。”高力士对唐玄宗实在是忠臣无疑,就连明朝的也曾说:“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

唐玄宗与高力士

高力士在安史之乱中对玄宗护卫有功,一直伴随在玄宗身旁。755年,安史之乱正式爆发,李隆基在太平盛世时设立了内侍省,由高力士和袁思艺共同执掌,结果袁思艺在安史之乱中直接投靠了安禄山,而高力士却一直尽心侍奉唐玄宗到成都,安史之乱被镇压后,高力士再次获得升迁。

然而,很快高力士就被李辅国等人陷害,流放异地。高力士十分悲伤,直言“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表达了自己对玄宗依然忠心不改。

安史之乱

高力士对唐玄宗的关心表现在他听到唐玄宗逝世消息时的反应中,《旧唐书·高力士传》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高力士)始知上皇(唐玄宗)厌代,力士北望号恸,呕血而卒。”

高力士当时身处郎州,因为遇到大赦天下的敕令,所以高力士准备回到京城,但是在途中就听到了唐玄宗逝世的消息,高力士一时间难以接受,结果当场吐血而亡。这种“呕血而”的君臣情感是真实的,也直接表达了高力士对玄宗的关心。

得知玄宗死讯

2、外因:皇权加强的现实要求

高力士不是唐玄宗时期唯一一个受宠至深的宦官,杨思勖也是其中之一,他的受宠程度与高力士不相上下,而且杨思勖还是个战功赫赫的宦官,屡建战功,后来更是官至骠骑大将军。

高力士和杨思勖都是如此受宠的宦官,所以宦官是否能够得宠,除了他们自身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皇帝的需要与否。

就高力士而言,他的忠心和察言观色的能力是唐玄宗所需要的。高力士的忠心在他追随唐玄宗以后就可以经常瞥见,无论是韦后之乱中的帮助,还是安史之乱中的尽心侍奉,都能够看到高力士的忠心。

杨思勖画像

至于察言观色的能力,开元年间,宰相姚崇经常拿着五品官员的名单向唐玄宗一一汇报。可是唐玄宗却连连打瞌睡,十分不耐烦,姚崇只好无精打采的退下,高力士遂劝玄宗,玄宗直言宰相有权力,不用事事汇报,于是高力士就告诉姚崇唐玄宗的真实用意。

就杨思勖而言,他的赫赫战功是唐玄宗所需要的。因为杨思勖身为宦官,实际上是没有朝廷所赋予的官职,也就是祖宗之法中的官职,他的任何官职都是皇帝授予的,所以他必须无条件听从皇帝的命令行事。

宰相姚崇

一旦有违反,唐玄宗便可以随意解决官职,削其实权,也就是说杨思勖所掌握的一切权力实际上都是唐玄宗的。而朝堂上的大将军是依祖宗之法选出并受百官公认的“编内人员”,所以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地削其职权。

因此,高力士等宦官的存在和权势的壮大都是在唐玄宗的默许下出现的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力士在权势滔天的同时依然能够得到唐玄宗的信任。

总结

高力士虽然在历史上因为其宦官的身份而为人所诟病,但是他对唐玄宗可以用“忠心”二字来形容,这二字也最合适不过了,他与唐玄宗是一种亦臣亦友的关系。从藩王时期的帮助到登基时期的尽心侍奉,再到为帝时期的辅佐,唐玄宗都对高力士信任有加。

高力士与玄宗

高力士最终以宦官身份获得了滔天的权势,但是却得以安享晚年,最后是在听到唐玄宗病逝的消息时才吐血而亡。

高力士去世后,唐代宗因为他曾数次护卫唐玄宗于危难之际,所以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并且还将他安葬在泰陵附近,而泰陵正是唐玄宗的陵墓,高力士也是为一个能有机会葬在唐玄宗身边的宦官,可见其荣宠至深。

然而,从实际来看,唐朝最著名和最得宠的宦官只有高力士,所以并不能说唐朝的宦官或太监都十分得宠。因为宦官得宠与否实际上与皇帝本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宦官权力一旦威胁到皇权的加强,统治者就会想方设法的削弱宦官权力,比如甘露之变中的唐文宗。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