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如题所述

内部控制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部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需求的增强,其理论与实践不断演进。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内部牵制阶段:这一时期,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确保资产安全和账目准确,如1936年美国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中首次定义的内部控制机制。


2.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1973年的美国审计程序公告55号进一步细化了内部控制,区分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强调了组织结构和决策程序的规范化。


3. 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阶段: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作为两个并列的关键部分,共同保障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财务报告可靠性。


4.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不再仅限于制度层面,而是形成了更为系统的结构,以实现企业目标的全面保障。


5.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1992年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内部控制成为一个多维度的过程,涉及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目标是提升经营效率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6. 风险管理框架阶段:2004年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扩展至风险管理领域,强调企业对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确保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个阶段的内部控制涵盖了八大要素,如内部环境、目标设定等,更加全面地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


扩展资料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