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鄂尔多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史前三万五千年前,河套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鄂尔多斯”文化。在先秦时期,鄂尔多斯曾属于九州之一的雍州,西南部则归渠搜国管辖。成汤灭夏后,匈奴人獯鬻在此避难,控制了鄂尔多斯的西南部。商朝时期,鄂尔多斯西南部被划分为鬼方的领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鄂尔多斯地区被划分为北地郡、云中郡、九原郡等,有两个历史称谓“新秦中”和“河南地”。汉代,西汉在鄂尔多斯设立多个郡县,如五原郡、朔方郡、云中郡等,以管理不同区域。公元121年,西汉为管理匈奴,设立了五个属国。王莽篡权后,鄂尔多斯地区的行政区划有所调整,直到汉光武帝时期撤销部分郡县,归并州管辖。


东汉时期,东汉王朝对鄂尔多斯的控制力减弱,匈奴、乌桓等游牧民族占据此地。晋代后赵在今杭锦旗北部建立朔州,而赫连勃勃在乌审旗南部建立了大夏国。北朝时期,北魏在此设置了多个军事重镇和州郡,如夏州、朔州等,鄂尔多斯成为北方的重要军事和行政区域。


隋唐时期,隋朝和唐朝对鄂尔多斯进行了更细致的行政区划,设郡县如榆林郡、朔方郡等。唐朝时期,唐太宗将鄂尔多斯划入关内道,并设置了多个州府。宋元时期,辽国在此设置军事机构,如振武军,而元朝时则设宣慰司和行省,对鄂尔多斯进行了更广泛的管理。


明清时期,鄂尔多斯经历了明朝的短暂统治,明朝在南部设立卫所,清朝则将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落划分为六个旗。民国时期,鄂尔多斯仍保留部分旗制,直到1950年代,随着行政区划的改革,鄂尔多斯进入了现代行政管理体系。2001年,伊克昭盟更名为鄂尔多斯市,标志着该地区历史沿革的最新阶段。
扩展资料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意为“宫帐守卫”。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东部、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呼和浩特市、山西省,包头市、巴彦淖尔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盟隔河相望;南部与陕西省榆林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东西长约400千米,南北宽约340千米。总面积86752平方千米。截止2008年3月10日,据人口计生部门统计,全市有户籍人口159万人,外来流入人口44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