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维概述及其训练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逆向思维概述
(一) 逆向思维的涵义
逆向思维,也称为反向思维,是指从常规思维相反的角度、过程出发去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对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善于唱反调。逆向思维往往能够出奇制胜,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比如,水总是由高向低流动,有什么办法能使其由低向高流动呢?由此发明出各种类型的泵。日常生活中圆珠笔的漏油是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人们认为是由于钢珠的磨损造成的,因而许多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都在考虑强化钢珠硬度、耐磨性上花费极大精力,但处于当时条件下,材料上难以突破。难道除了提高钢珠硬度、耐磨性之外就别无他法了吗?日本一位发明家想了一条与常人不同的思路——钢珠磨损后笔要漏油,但如果钢珠磨损后笔管中已没有油可漏了,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他买来大量圆珠笔,反复使用,统计出常用圆珠笔写了多少字、用了多少油开始漏油的规律,采用在管中定量灌油的方式解决了圆珠笔的漏油问题。不从常人强化钢珠的方向思考,而是从油上动脑筋,使难题得以解决,这就是所谓逆向思维。
(二) 逆向思维的特征
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突破常规。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和对立面,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别有洞天,效果奇妙。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正”与“反”的关系。这种“正”与“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从内涵上讲,事物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在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之间,甲、乙的互换性是存在的。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乙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甲。在形成甲的过程中,乙、丙是他们形成的条件,同时乙、丙可能是对立的,但造成的结果是相同的。
(三) 逆向思维的类别
逆向思维可分为功能反转、结构反转、因果反转、状态反转等几种。
1、功能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相反功能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获得新的创造发明的思维方式即为功能反转。例如,在德国一家生产书写纸的工厂内,一位工人弄错了配方,结果生产出的纸不能书写,成了废品。为此,厂长把他解雇了。正当他垂头丧气的时候,一位朋友提醒他,不要老想着出了废品,为什么不倒过来想一想它还有什么用呢?“废品”和“有用品”正是对立的两极。朋友的话启发了这位工人的思想,从一极换到了另一极,终于发现这种纸的吸水性特别好,从而获得了生产吸水纸的专利。
2、结构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相反结构形式去设想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属结构反转。如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一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3、因果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因果关系,反过来由“果”去发现新的“因”(现象、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因果反转。例如磁生电(发电机)←→电生磁(电磁铁),声转电(话筒)←→电转声(听筒)。
4、状态反转
从已有事物的另一属性,反转过来,发现或创造一种新的产品或技术的方法称作状态反转。例如,前面提到的“司马光砸缸”、圆珠笔的改进等。
总之,当思考的问题用常规方法得不到解决时,应考虑转换思考角度,缺点逆用等思维方式来重新思考,这是人们在发明创造时常用的方法。
二、逆向思维的训练
(一) 两极颠倒法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遇到或认识了两极中的一极,我们不妨再去有意认识一下与之对立的另一极,一个新的天地就可能展望在我们面前。
(二) 中间融合法
面对两极,人们可以既不持这一极,也不持那一极,而是使两极在中间融合,出现一种既非此又非彼的中间状态。很多创新构想就在中间融合中产生。
(三) 反弹琵琶法
反证法就是反弹琵琶法。其特点在于,不是直接证明命题,而是从反面来论证。即先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能成立,提出一个相反的结论,然后证明这个相反的结论不能成立,从而证明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运用反证法的步骤是:①作出需证明的命题的否定结论。②从这个否定结论出发,用合乎逻辑的方法来进行推理,从而引出矛盾的结论;或与命题的条件相矛盾,或与暂设假定相矛盾,或与已知公理、定义、定理相矛盾。③排除否定的结论,肯定命题原来的结论正确。
(四) 换位法
换位法就是将考察的命题颠倒过来,发明新事物的创造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