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发展阶段

如题所述

国际金融学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历史逻辑的统一,其独立学科地位的提升源于内外均衡问题的复杂化和宏观经济中的关键角色。我们可以将国际金融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 萌芽期:二战前,国际金融学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金本位制的存在,内外均衡通过货币机制自动调节。马克思的理论,尽管未全面论述,但对国际金融学的探讨奠定了基础,他强调了外部均衡问题,提出控制跨国资本流动的必要性,并揭示了信用活动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2. 十九世纪末至二战前:经济条件变化,金本位制崩溃,浮动汇率制兴起。研究焦点转向汇率稳定,购买力平价理论等理论出现。同时,内外均衡关系研究深入,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被关注,但投机性资本的破坏性被掩盖,这影响了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建设。


3. 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金融学与国际贸易学并列发展。凯恩斯的贡献显著,他提出了内外均衡目标的阐述,分析了内外均衡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政策工具的搭配。固定汇率制下,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实现内外均衡是主要研究内容。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学进入新阶段,对外部均衡的理解深化,汇率理论与内外均衡实现的分析紧密相连,国际政策协调成为理论核心。随着货币危机的频发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国际金融学内容丰富,研究深入,面临重大突破,成为经济科学前沿的重要学科。


扩展资料

国际金融学是金融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现如今它已经成为各高校的基础专业课程或素质教育课程,国际金融学教科书也越来越受人重视。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openeconomy)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即国际金融学本质上是开放经济的货币宏观经济学,主要关心在一个资金广泛流动和灵活多变的汇率制度环境下,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的条件和方法。国际金融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因本身的复杂性质,决定了它在研究对象问题的确定上难度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