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逼孩子上交压岁钱和打工挣得钱违法吗?

我一个同学被她爸爸威胁,上交压岁钱和打工挣的钱,否则不让她在家里住

这种事情见仁见智,也不能说父母违法。真要上纲上线,说父母违法也说得过去。
压岁钱虽然可以委托父母保管,但父母却不能据为己有,也不能单纯为自己消费。当然,如果父母想用压岁钱为未成年人购买供其本人使用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则不在法律禁止之列。
首先,在法律上,压岁钱就是长辈对孩子的一种财产性赠与。

我国《民法典》第657条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即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民法典》第658条第1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因此,根据前述规定,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之后,赠与财产的所有权即归受赠人所有。基于此,在孩子或者父母接受压岁钱之后,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无论存于谁的名下,究其本质仍属于孩子受赠的个人财产,应属孩子所有,不能视为家长的财产。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从事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我国法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作出了规定。《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孩所有,但是,小孩子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才具有法律效力。

再次,《民法典》规定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鉴于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是监护人的职责之一,家长作为法定监护人,于情于理都可以替孩子保管压岁钱,不过,其享有的权利仅仅是代为管理,并不能擅自使用、随意处置。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应当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不得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2-03-19

小时候非常期待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东西吃,过年的时候还能看烟花放鞭炮。而且还能够收到很多压岁钱,虽然压岁钱一般都会上交给父母,但有时候还能拿到一点。

有的网友可能会表示,他小时候收到的压岁钱都是自己保管的,爸爸妈妈没有没收。等到那些从小自己保管压岁钱的小孩都做了父母,他们也可能不会收自己孩子的压岁钱吧。那么,孩子的压岁钱该不该没收呢?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的红包可能一个就八毛钱,后来就变成十块钱、20块钱,但是现在普遍大家包的红包都比较大了,因为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的家庭条件也越来越好,小孩收到的红包少则上千,多则几万。

有些富裕的家庭,甚至一个红包就会拿到5万块钱。一个年下来,可能小孩子都会收到十几万的红包,这些红包的金额实在是令人惊讶。

大人为什么会给小孩那么多的红包呢?其实无非是寄托了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有一些家庭出手很阔绰,完全不用担心给孩子多了,会让孩子不好。他们也不在乎收不收孩子的压岁钱,这种家庭也不用担心不团结,大家都分得到钱,也没有什么矛盾可言了。

有一些家长坚持把孩子的压岁钱全部收上来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他们怕孩子养成一个出手阔绰的习惯。怕孩子理财能力不行,被别人骗了钱,或者乱花钱。孩子身上放那么多钱家长也不放心。

其实孩子的压岁钱都是出自父母,父母把红包送给别人,别人再把红包送给小孩,所以孩子拿到的压岁钱其实全部都是父母给的。

把这些美好祝愿给孩子,再把金钱还给父母,其实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是有很多小孩还是不愿意把钱还给爸妈,他们会害怕爸妈把他们的压岁钱“独吞”,于是这些爸妈就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跟孩子立下约定,让孩子成年以后再回来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22
这不违法,但是你如果觉得不愿意,可以跟父母沟通,不要过激,有可能他们只是想帮你存起来,如果你想自己拿着,就要合理沟通,取得他们的同意
第3个回答  2021-11-22
肯定是违法了,一般孩子在12岁以上,就可以自己处理类似压岁钱这些费用了。打工赚钱更加是孩子的劳动所得,不能这样要求孩子,真是奇葩的父母,迟早孩子离开父母永远不回来的。。。因为家只有痛苦没有爱
第4个回答  2021-11-22
首先,在法律上,压岁钱就是长辈对孩子的一种财产性赠与。

我国《 民法典》第657条对赠与合同进行了规定,即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民法典》第658条第1款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因此,根据前述规定,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之后,赠与财产的所有权即归受赠人所有。基于此,在孩子或者父母接受压岁钱之后,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无论存于谁的名下,究其本质仍属于孩子受赠的个人财产,应属孩子所有,不能视为家长的财产。

其次,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受到不同限制,只能从事相应的 民事法律行为。

结合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我国法律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能力作出了规定。《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虽然压岁钱归小孩所有,但是,小孩子不能随意消费或者支配: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是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仅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不能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才具有法律效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