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到底该怎么填写?

如题所述

    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们广大学子和家长们都面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关乎整个人生生涯的走向。现在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说看

1.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2、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是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

3、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时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自己喜欢的专业。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第二,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最好不要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是可以利用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9

本篇文章主要内容:

高考填报志愿:

1. 城市优先

    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

    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增速。

    城市的交通是否便利。

2.学校优先

3.最后专业



高考志愿到底该怎么填写?其实,我们在报志愿的时候,既不能优先选择学校,也不能优先选择专业,放在报考第一位应该考虑的是——地域。你想让孩子去哪里读书,或者说你想去哪里读书。为什么优先选择城市呢?

中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风土人情都是不一样的,而学校的所在地可以说是你的第二故乡,很可能会成为你将来就业的地方。尤其在刚毕业找工作时,就业的地域性,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黑龙江的高校,去黑龙江高校招聘的企业,大多都是黑龙江当地的本土企业,外地的企业基本只去黑龙江最好的几所高校去招聘,所以大多数黑龙江高校的学生,是由本地企业来消化的。学生自己去找工作,考虑到大四还有毕业论文要完成,以及住宿等问题,也大多有限选择当地的企业,毕竟在本地发展难度会小一些。

所以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产业也不一样,给毕业生提供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像人文、饮食各方面都会给给你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地域的选择对于你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选择城市三要素:

我个人觉得大家在选择城市的时候,要看以下几点:

第一,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人多就意味着相应的各方面的就业机会就多,一个城市只有能够吸引人才,能够让人才在当地就业创业发展,这个城市才会相应的比较有希望。如果你选择一个人越来越少的城市,或者地区,将来的发展真的会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比如说,你当老师,你去到一个地区人越来越少,那孩子就越来越少,对老师的需求量也就比较少了;你当医生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所在的城市人越来越少,那病人越来越少,可能会空学了一身手艺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大家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应该看重的是人口增长的曲线。

第二,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以及增速。

在经济学的概念里,明确了各行各业所属的产业类别,分别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三个产业同时发展的时候,第三产业的发展会比较快。

第三,城市的交通是否便利。

很多年前中国有句话叫做“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一个城市如果交通不便利,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有去的欲望。只要交通便利,孩子上学也不遭罪;城市的经济发展也能够得到相应的保证。 

然后选学校,还是因为越好的学校,能提供的眼界、机会也就越多,更有利于发现自己。但如果自己的成绩只够上该学校的末流专业,那建议还是降一等选学校,除非是清北等自带光环加持能力的学校。

选择学校比专业更重要。本科教育最重要的是通才教育,研究生教育是专才教育。因此,那些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不仅能让学生们学到自己本专业的那几门课,而且能够给学生提供的综合资源也更多。即使是学习外语类这样非常专的领域专业,北大或者复旦的英语系和其它外语系,也比外国语大学要合适。

虽然有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一个人毕业的大学和成功没有太强的相关性,但是刚走出校门时,大公司通常还是按照大学的名气分配它招收员工的比例的,因为没有更好的衡量不同大学毕业生的水平的方法。因此,如果分数不够,与其去挤所谓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一个相对差的学校,还不如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排名靠后的专业,当然前提是不反感这个专业。举个例子,北京很多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会比北大历史系这样的系录取分数还要高一点,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咨询公司宁可招一个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到了公司后再培养,也不愿意招其他相对差一些的大学的热门专业的学生。因为在它们看来,大家在本科学的那点专业知识,反正也派不上什么用场。

 最后,再选个自己考得上,有几分兴趣,且是该学校优势学科的专业。最好这个专业的所学,能锻炼思维方式,技能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比如数学、哲学、计算机等。这样即便改行,也不算荒废了专业,给未来适应变化打下基础。具体的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其中有详细说明。2022 年,选择什么专业前景最好?

所以我个人建议是,你在报志愿的时候,你先去一个好一点的地区,哪怕这所学校没有那么有名那么好,但是在不同城市的孩子,见识是不一样的,所接触到的东西也不一样。总而言之,报志愿的时候,优先选城市,因为越大的城市,能提供的眼界、机会也就越多,更有利于发现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8

考生高考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高等院校和高校专业。填写流程如下:

(1)时间规定 考试成绩公布之后,考生可以开始填报志愿。2020 年因为高考延考,所以成绩公布时间是 7 月 22 日晚上(比往年延期一个月)。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直到 7 月 25 日 17:00,其余本科批,填报志愿到 7 月 29 日 12:00,专科批,填报志愿到 8 月 5 日 12:00;对口招生本科、专科,填报志愿到 7 月 29 日 12:00。

(2)批次设置 各个批次的设置是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专科提前批、专科批,共五个,其中不包括艺术、体育类专业。

解放军、武警部队院校,公安院校,消防救援,司法类,教育部直属师范,空军飞行员,海军和民航飞行员,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免费医学定向等,在本科提前批招生。本科第一批是招收达到本一以上控制分数线的,通常录取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院校、985 或 211 建设高校、其他本科院校或专业。本科第二批是招收达到本二以上控制分数线的,通常录取高校是普通本科高校。专科分为提前批和专科批,前者为需要单独面试的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公安院校和空中乘务专业,还包括航海类和省级公费师范生等。后者院校为其他所有高职(专科)院校和专业。

(3)志愿设置 提前批,无论本科或者专科,都分别设置一志愿 1 个和二志愿 2 个(平行志愿),少数民族预科志愿在本科提前批;本一批、本二批、专科、对口招生本科专科都设置平行志愿,9 个平行志愿分别是 ABCDEFGHI。本一批、本二批、专科批均设置少数民族预科志愿,6 个平行志愿分别是 ABCDEF;本二批和专科批均设置藏文加试、彝文加试志愿,3 个平行志愿分别是 ABC。对于每个学校志愿,又设置了 6 个专业,分别是专业 1、专业 2、专业 3、专业 4、专业 5、专业6,考生还可以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配”。还有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免费师范生及其他类型,其志愿设置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

(4)投档原则 其投档方法是“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即在同一科类某批线上,先把考生按分数排队,确定考生的位次,然后按考生的位次逐个检索考生所填的志愿院校。如果志愿中的院校未满额,那么考生符合投档条件,即投档到这个院校,平行的后续志愿即终止检索,这轮投档即告结束。

第3个回答  2022-05-28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图解2022年志愿填报指南技巧
高考志愿填报是非常重要的,是考生进入大学的必备项目,关系到广大高考考生学子的命运。
那么,高考志愿流程又是怎么样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第一步:了解顺序志愿、平行志愿和专业录取规则

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是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其表述方式为:第一志愿、第二志愿......例如一个第一志愿院校,一个第二志愿院校,计算机投档时将相同院校志愿的考生分别排队,然后根据分数从高到低向对应的院校投档。
所谓"顺序志愿"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在一个批次的录取过程中,对学校而言,所有学校只能同时同步录取同一顺序志愿的考生;对考生而言,则是所有在某一批次分数线以上的考生在同一个时间内只能是同一顺序的志愿被检索投档。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注:具体投档规则,可查看考生所在地的省考试院发布个文件或者咨询省考试院)
专业录取规则
高校遵循的专业录取规则通常分为三种——分数优先、专业优先、专业级差,三种规则各有特点。
1.规则一:分数优先
特点:优先检索位次在前考生的专业志愿
遵循分数优先规则的高校,会将所有进档考生分别按文理科考生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排队,位次在前的考生,其所填的专业会享有优先被检索的权利。
例如,小李同学与小张同学都填报了A院校,但小李同学的投档成绩高于小张同学,按照分数优先的规则,小李同学填报的专业享有优先被检索的权利。此时,系统会依次检索小李同学填报的专业1、专业2......若专业1录取人数未满额,且小李同学符合专业1的录取条件,小李同学就会被专业1录取;若专业1名额已被比小李同学分数高的考生占满,则系统会检索她的专业2,以此类推,直至小李同学的所有专业被检索,如果满足某专业条件则被录取。如所报专业皆不能录取,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则可能会调剂,如不服从调剂,则将被退档。这时,小张同学需要等待小李同学所有的专业被检索完毕后,才能被A院校检索专业。
规则二:专业优先
特点:优先满足第一志愿专业的考生
专业优先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专业清"。遵循这一规则的高校,会首先分别按文理科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某专业的考生由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
例如,
A院校的招生专业之一为药学,当第一志愿报考药学的人数大于等于该专业招生计划数时,高校会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报考药学的第一专业志愿人数少于该专业计划数,则从第二志愿填报药学的未录取考生中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依次类推。如果填报药学专业的所有进档考生人数(即六个专业志愿均报考药学的考生人数)少于该专业的招生计划数,则由高校从未分配到专业并服从调剂的考生中进行调剂。
规则三:专业级差
特点:专业间实行减分动态排序
遵循专业级差规则的高校会将进档考生按文理科的第一专业志愿和非第一专业志愿间设置专业级差分,依次递减相应的分数后按分数高低择优录取。
例如,
某高校规定,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专业级差的办法:即第一、二专业志愿之间级差分数为3分,其余专业志愿之间级差分数为1分。假设上述案例中的楠楠报考了此高校,其分数为590分,专业志愿分别为专业1、专业2......专业6。在进行专业分配时,如果楠楠的专业1志愿符合该专业录取要求,那么她就会被录取到专业1;如果楠楠因某种原因没有被专业1录取,则其成绩按专业级差办法减去3分,按照587分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2的考生一起排序,参与专业2的录取;如果楠楠仍然未被专业2录取,则其成绩会再被减去1分,按照586分与第一志愿报考了专业3的考生一起参加专业3的录取,以此类推。
(注:专业录取规则内容来源|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高校的具体录取规则,可在高校的招生章程中查看(一般当年的招生章程会在6月份左右公布出来)
第二步:至少分析各大高校连续三年录取数据,并且还要参考各专业的实际录取分及位次。

因为种种因素,同一所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都有波动,有时低,有时高。这些必须在大数据范围内准确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分数以及位次进行比较和参考。微信搜索飞华志愿,助你飞向华丽人生
考生和家长在填写高考志愿时,应综合考虑高考成绩和兴趣爱好,确定专业范围和培训目标,准确了解未来职业和规划以及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和方向。因此,考生和家长需要提前系统的了解高考志愿,参考一些准确的数据信息,使用科学的方法做出合理的决策,在这里祝所有考生们都能填出一份好志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4-10

不吹不黑,志愿填的好,可以相当于你高考多考了二三十分,对你的一生也有重大影响!

那我们现在就来分解一下这件事的步骤:

1.消除信息不对称

心理学是不是就是躺在沙发上跟美女聊天就能把钱挣了?土木工程是不是毕业了以后要去搬砖?这个专业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这个学校和那个学校到底哪个好啊?

所有以上类似问题,都归为信息不对称,简单来说就是你知道和不知道。

这个问题没解决,你很容易自认为填了一个很好的志愿然后读大学的某一天顿悟自己被坑惨了。

早年我做咨询师的时候这块就是最大的卖点,因为那时不像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最早收集了将近一百多所的学校真实资料(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出把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罗列出来让我的朋友们一个一个转给他们朋友的学校发问卷调查这种方法,反正还是挺有效的,网上很难有我这么细致的信息),已经完全碾压普通学生家长乃至老师的信息量了,信息了解的越多越充足,你越不会走歪路,那学生家长自己有哪些好的途径了解更多更全的信息呢?我罗列下这个分类后面几天我会细写的一些模块文章,包括但也许不限于此。

2.如何充分利用填报规则?

不懂规则,基本你也就没发填志愿了,靠着学校发的那几本书瞎填,真对不起你十二年的努力

什么是平行志愿?什么是梯度/顺序志愿?服从调剂会不会把我调到很low的专业?提前批填了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志愿录取?征集志愿是不是我最后的一次机会了?预报考是干啥的?最后黑一下内蒙的考生,实时志愿才是秒杀所有的填报规则!哈哈~

志愿还分本科一批二批三批专科,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还有国防生军校生免费师范生,各种各样的门类,想网上查资料了解一下,可是教育局的文件从来不说人话......


填了这么久志愿,接触过的能把自己省份高考志愿填报规则理清楚并且理解的学生和家长不过个位数!就算是你们学校德高望重的老师,不是专门搞这个的,还真不一定能给出靠谱的解释。全国规则都搞的门清的那些人,他们的公司已经上市了....开个玩笑。

我生在湖南,四川读大学工作到现在,湖南从我那时候起一直是采用平行志愿,四川一开始是混合规则,后来也就变成了更合理的平行志愿。而且我早期在机构和平时只对咨询一本二本(后来二本合并到三本招生)的文化生收费,因为个人能够了解的东西真有限不能乱来,比如艺术类体育类的招生又是另一个世界。

3.权衡多种因素做出选择

该不该走父母规划的路?喜欢想学的专业怕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专业?不同的城市之间具体有哪些差别?去大城市还是相对舒服点的?

这个部分没做好,基本在填志愿的过程中和填之后都会相当痛苦。

填志愿从表现上来说可以说成是选城市,选学校,选专业。

但是怎么选?依据什么选?这里涉及到自我探索,家庭的影响,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理想和现实的取舍等等等等。之前家长和学生一起来咨询,总有一种把他们当成来心理咨询的来访者的感觉,因为确实很多时候你是在帮学生发现自己,帮家长和学生更好的梳理关系。这一点上本科心理学还真是帮了大忙~


这个类别的问题可以说的很大很大,因为中国的孩子大部分对自己不了解(但也明显发现95后要比我们那时候好一些了),被父母管教了十八年的孩子,终于觉得自己要迎来自己的生活,但还是要面对家长带来的阻力,很容易冲动选择;父母为孩子殚尽竭力却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