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恭祖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2-23

《三国演义》中,陶谦是个“温厚纯笃”、老实巴交、人畜无害的老伯伯,他想讨好曹操却弄巧成拙,不得不替张闿背锅,在面临曹操讨伐时,陶谦宁可“吾当自缚往操营,任其剖割,以救徐州一郡百姓之命”,是爱民如子的仁德之士。最后,为保徐州免受曹操荼毒,陶谦甘愿将徐州牧之位让与刘备,真是大公无私。



然而,以上只不过是《三国演义》的小说家言,纯属虚构。如果陶谦真的是这样一个憨厚老实、逆来顺受的人,那他根本不可能在乱世之中割据徐州、称雄一方。虽然《后汉书》《三国志》中关于陶谦的记载非常有限,但只要细心梳理,就不难发现,历史上的陶谦,可以说是一个狡诈、权变的枭雄,也可以说是一个强势、霸道的军阀,但绝对与“温厚纯笃”无关。

一、陶谦出身于民风彪悍的丹阳郡

陶谦是扬州丹阳郡丹阳县(“丹阳”也写作“丹杨”,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现代人说到宣州,大概首先会想到宣纸,想到细雨霏霏的江南水乡和温文尔雅的才子佳人。但江南地区的这种文化特质,是在历史上中原士大夫多次大规模南迁后才形成的。在汉末三国时期,江南地区尚不具有读书识礼的文化风尚,而是民风彪悍、山贼啸聚的蛮荒之地。

《三国志·诸葛恪传》记载,在诸葛恪担任丹阳太守时,“丹杨山险,民多果劲”,“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因为丹阳人“好武习战”,东汉政府常到丹阳募兵。“丹阳兵”是当时享誉大江南北的精锐部队。

《三国志·先主传》载,大将军何进曾派都尉毌丘毅和刘备到丹阳募兵。《三国志·曹洪传》载,曹洪亦曾通过扬州刺史陈温的关系,到丹阳募兵。当时何进在洛阳,曹洪在东郡,他们不远千里去到丹阳募兵,看中的不外乎是那里的优质兵源。



《三国志·先主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足以说明“丹阳兵”的地位。在讨伐董卓失败后,刘备投靠公孙瓒,任平原相(相当于太守),隶属于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曹操东征徐州时,刘备与田楷奉公孙瓒之命援救陶谦,陶谦以配给四千丹阳兵为条件,就换取刘备背弃公孙瓒、田楷而改投陶谦麾下。可见,精锐善战的丹阳兵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香饽饽。

在三国末期,西晋大举进攻东吴,东吴丞相张悌率三万精兵迎战,其中就有丹阳太守沈莹指挥的号称“青巾兵”的“丹阳锐卒”——五千刀盾手。在这支丹阳兵失利后,东吴就再也没有可与晋军一决雌雄的王牌部队,只能坐等灭亡了。

陶谦出身于民风彪悍、尚武好战的丹阳县,大概率也是个凶悍好斗之徒。

二、陶谦天生脾气暴,不好惹

史书记载了陶谦年轻时的几件轶事,表明陶谦正是一个典型的(东汉时期的)丹阳人。

《三国志·陶谦传》载,陶谦“少孤,始以不羁闻于县中”。陶谦曾为“诸生”,又曾举茂才、举孝廉,应是出自士大夫家庭,但因其父母早亡,陶谦形成了自卑与自大交织的特立独行的性格。

《三国志·陶谦传》注引《吴书》载,陶谦任舒县县令时,上司庐江太守张磐是陶谦同乡的前辈,也是陶谦父亲的朋友。张磐对陶谦“意殊亲之”,但陶谦不知为何却看不起这位同乡前辈,以在其手下任职为耻。有一次,张磐在宴会上为陶谦起舞,陶谦却不回舞,后来在众人劝说下勉强起身,却不转身。张磐问:“你咋不转身呢?”陶谦回答:“不可转,转则胜人。”

这一段轶事,涉及两汉魏晋时期的一项社交风俗。据《三国志集解》引赵一清、梁章钜等人的注释,当时饮酒宴客的风俗,是宾主双方中的一方向对方起舞,对方也起舞回敬,以示相互尊重、宾主欢洽,类似于现代酒宴上的敬酒与回敬。而且,起舞一定要有转身的动作,才显得尽兴,如果起舞而不转身,就相当于敬酒却不喝完,是不礼貌的表现。



《后汉书·蔡邕传》载,蔡邕“徙朔方,赦还,太守王智饯之,起舞属邕,邕不为报,智衔之。”陶谦不回舞张磐,性质与蔡邕不回舞王智相同,必然导致张磐的不满与记恨。

陶谦说的“不可转,转则胜人”,亦另有深意。“除”“授”“拜”“擢”“迁”“转”等,都是古代职官制度用语,“转”多用于不同地方、不同系统之间的官职晋升。例如《三国志·袁绍传》载,“天子以(袁)绍为太尉,转为大将军,封邺侯”。太尉为“三公”之一,大将军是位在三公之上的“上公”,袁绍由太尉升任大将军,称为“转”。陶谦说“不可转,转则胜人”,是一语双关,意思是说“我再升官,就比你官还大了”。陶谦面对顶头上司而如此出言不逊,极为傲慢无礼。也难怪双方“由是不乐,卒以构隙”。

《吴书》还记载,司空张温征讨边章、韩遂时,陶谦为参军,张温对陶谦“接遇甚厚”,但陶谦却“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在一次“百僚高会”的场合,陶谦又因敬酒的问题当众羞辱张温,这次连一向低调宽和的张温也忍不住当场发飙,将陶谦徙往边地。但张温毕竟是厚道人,很快就觉得处置过重,又将陶谦追还。陶谦回来后见到张温,没有任何道歉、感谢的意思,反而仰着头对张温说:“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意思是说,我感谢的是朝廷,不是你!

陶谦运气不错,遇到的张磐、张温都是宽厚长者,没有和他计较,要是遇到别的一些小心眼的领导,完全可以把他整得灰头土脸,死无葬身之地。

陶谦的行事风格,有点像《延禧攻略》的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这种人往好的方面说,是耿直,有个性,往不好的方面说,是以自我为中心,情商低,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爽文爽剧可以允许主人公任着性子胡闹,但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会。更何况,陶谦的头上并没有主人公光环。因此,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陶谦很快就被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所淘汰,在忧惧、惶恐中死去。



《三国志》留给陶谦的,除了匆匆带过的生平描述之外,只有一句略带嘲讽的评语:“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意思是说,陶谦这个人呐,和张杨一样,虽然坐拥州郡,但结局竟然连一个普通老百姓也不如,没什么好评论的。

陈寿给陶谦的评语,竟然是“没什么好评论的”。从这句话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陈寿一脸鄙视的表情。

第2个回答  2020-12-29
是一个非常敦厚老实的人,而且不喜欢玩弄权术,因此最后得罪了曹操,为了为自己后代求一个生存,就把自己的地方让给了刘备。
第3个回答  2020-12-29
陶恭祖即陶谦,东汉末年大臣,汉末群雄之一,他性格刚直,有大志,曾任安东将军、徐州牧,他击破徐州黄巾,恢复生产,晚年因战事不利以致过度忧劳而逝。
第4个回答  2020-12-28
陶谦出身于民风彪悍、尚武好战的丹阳县,大概率也是个凶悍好斗之徒。陶谦天生脾气暴,不好惹,性格刚直,但有大志。
第5个回答  2020-12-29
陶谦年少的时候非常有志向,打下了不小的基业,但年老的时候,非常昏庸,非常保守,导致徐州被拱手让给他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