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院判缓刑,开庭后会当庭放人吗?

如题所述

法院判缓刑,是否会当庭放人,还要看被告人是否在羁押状态。如果处于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状态,当庭可以走人。如果是在看守所羁押状态,还需要到看守所办理手续,从看守所释放。

一、法院宣告缓刑后,什么时候放人?

法院宣告缓刑后,对于放人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被告人已经办理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没有被关押。开庭的时候,收到法院传票到庭的,法院宣告缓刑后,被告人拿到判决书就可以当庭走人了。

第二种情况是,被告人在看守所羁押。法院宣告缓刑后,法警需要持证件及法律文书将被告人“送还”看守所。被告人进监室收拾自己的物品,结算自己账上的生活费,法警再用执行法律文书将其“接出来”,签写法律文书后释放。有的地方还有工作人员对其宣读缓刑期间有关规定及注意事实,甚至还有定位卡。

二、缓刑期间应当注意的事宜

缓刑不是有罪不罚,而是设定一定的考验期让其改过自新。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间违法法律规定或者再犯罪,那就会被关进监狱执行实刑了。

1、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目前是在属地的县(市、区)司法局办理手续,具体由乡(镇、办)司法所进行管理)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2、被宣告缓刑的罪犯,经过社区矫正考验期会有两种结果:收监执行和刑满解除矫正。

(1)收监执行:《刑法》第七十七条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2)刑满解除矫正: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考验期满,罪犯没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就相当于刑罚已执行,这个事就算完了。

结束语:

缓期,是一种比较人性化刑罚执行制度,让罪犯在不脱离社会的情况下自觉改过自新。希望缓刑人员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不要再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国一直坚持依法治国,法律不仅仅可以保护我们普通人的利益,更是可以震慑小小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只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才能够保证一个国家社会的正常运行。

如果说在社会上发生了一些案件的话,经过公安机关的侦破,那么对于罪犯来说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的话是蹲监狱,其次的话是死刑。

不过死刑是非常严重的刑罚在我国是最高等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蹲监狱,而不管是蹲监狱还是死刑之中,都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叫做缓刑。

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这样的事情,那就是说两年监禁,但是缓期两年执行。这种情况就感觉非常的有意思,这个缓期两年执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而且如果说在法院的时候当庭宣判缓期两年执行,是不是说罪犯直接就被释放了?

 

非在押犯

这个缓期两年执行是否当庭释放,也分为两种情况,而现在我们先讲第1种情况,非在押犯。什么是非在押犯呢,也就是说现在没有被拘役或者监禁的情况,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法院当庭宣判缓期执行之后,那么就可以直接进行释放。

但是这个释放也并不是说他想干嘛就能干嘛去了,所谓的缓期执行中的释放是需要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的,并且会立即通知公安机关。

而且缓期执行的这些犯人,都需要接受当地的社区矫正。

 

在押犯

除了非在押犯人之外,另一种情况则是在押犯在押犯的话就是说现在可能是在看守所,也可能是在监狱里,那么像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是需要法院去做出一个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

所谓的强制措施就是强制拘役或者监禁,而法院就需要做出一个变更计量制措施的决定,将犯人改为监视居住或者是取保候审,然后会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安机关。

而公安机关在接到法院的通知之后,首先需要无条件的办理一个释放手续,同时发放释放证明基本上在当天就可以完成,也就是法院宣布判决的当天罪犯就可以走出监狱或者是拘留所。

 

缓刑是考验期。

很多朋友觉得缓刑是不是说我两年之后还需要被抓回来,然后继续蹲监狱,这个情况其实是可以有变更的,而主要的依据就是在缓刑的这段时间罪犯的表现。

如果表现良好的话,是可以修改原判刑罚,甚至是不再执行的。

而犯人在缓刑期间首先需要遵守法律服从监督,其次的话需要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如果犯人需要离开当下的县或者是市,那么一定需要报经当地的考察机关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才可以离开。

第2个回答  2021-03-10
您好,根据您的提问为您带来解答:
1、如果法院在判决时宣告缓刑的,一般不会当庭释放。由法警将被告人押回看守所后,在看守所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后才能释放。
2、缓刑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但是如果是一审判决,判决后不会立即生效,而要继续羁押,刑事案件的上诉、抗诉期判决书是10天,裁定书是5天。自收到法律文书次日起计算,当日不算。上诉、抗诉期均为自然日,而非工作日,也就是说休息日、法定节假日正常计算时间。如果上诉、抗诉期最后一天是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则顺延到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后一日。如果是邮寄上诉状的,以邮寄日(邮戳可查或快递收件可查)为准。
第3个回答  2020-11-14
开庭后不会当庭放人。一般等开庭结束以后,当事人还需要到法院签订相关协议,才能被恢复人身自由。
第4个回答  2020-11-14
这种情况开庭后不会当庭放人,只要确定了缓刑可以在当天放,但是当庭是不可以释放的。因为被告人还处于羁押状态,开庭以后被告人还是要被法务人员带去看守所的。一切要等到释放手续办理齐全,才能让被告人从看守所出去,进入社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