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典型个案分析【精选三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8
【 #亲子教育# 导语】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大班幼儿典型个案分析【精选三篇】,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班幼儿典型个案分析【一】


  案例:

  《春天的古诗》,应该说孩子对这个活动的本身还是很感兴趣的,之前孩子们收集资料是很充分的,所以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很有序,孩子们对古诗的兴趣很浓厚,他们善于用新去感受古诗的情感,理解古诗的内涵,这一点很好。在教学活动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我说:“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去找自己要学的古诗,去跟小老师们学一学。”接着,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去寻找要学的古诗了,只见宸宸一脸茫然,东看看,西看看,手里拿着自己带来的古诗书,站在上面不知所措,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见此情景,我读懂了她的眼神,宸宸很希望别人学习自己带来的古诗,可是别的伙伴并没有选择学习她的这首古诗。于是,她就表现出了一种失落,情绪上出现了波动。我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后,走到了她的面前,对她说:“宸宸,刘老师来和你一起学习好吗?我做你的学生,你做我的老师!”说完,我们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她看到我来做她的学生,露出了满足的笑容。顺势,我又对宸宸说:“宸宸,你也去做伙伴的学生好吗?很开心的!”她很高兴地点点头,欣然接受了。

  分析:

  从宸宸的身上,我感觉到,宸宸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能大胆、大方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她很希望得到伙伴的肯定,我很了解宸宸的特点,她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喜欢展示自己,喜欢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我更清楚她的性格,所以,我有了这样一个举动,当她的愿望与现实发生冲突时,我以学生的身份介入,我认为是很恰当的。很明显,满足了宸宸做小老师的欲望,并且让她的情绪由失落变的愉悦了,如果我没能及时发现,这个孩子的情绪波动肯定会很大,她的注意力就会处于游离状态,那么对宸宸而言,她一定会沉浸在这种失落的状态里,更谈不上达到活动的教育效果了。因而,我抓住了这样一个教育契机,我本着让孩子在做中玩,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育思想,本着凡是孩子自己能说的让孩子自己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让孩子自己做,凡是孩子自己能想的让孩子自己想的教育原则,把自主权放在孩子手里,真正的让宸宸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满足了宸宸最及时的需要,无形中使她产生了一种对集体的服从意识,可谓一举两得。

  不难看出,我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是一种多元的关系:教师既是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也是活动的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欣赏者等。幼儿既是学习者、参与者、评价者,通过参与操作活动,学习掌握知识和经验,并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又是互动者,能与周围的同伴、成人、材料及其他环境不断地接触、交往。活动的核心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只追求孩子智力、知识方面的成长。

  教师要面向全体孩子,而不是只关注表现和表现最差的,忽视中间部分的孩子;要让孩子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而不是让孩子在沉闷的课堂上失去学习兴趣。对宸宸来说,我对她进行的就是积极的鼓励,达到了积极的教育效果。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看来,“今天,我来做‘学生’”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不难看出,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大班幼儿典型个案分析【二】


  [案例背景]

  伦伦是个腼腆的男孩子,喜欢剪纸,但是至今都没有剪出像样的作品。

  早上,伦伦又拿来了剪刀和纸专心地剪着,还不时凑过头去看小伙伴是怎么剪的.剪着剪着,本来想剪的大作品剪小了;剪着剪着,本来要剪的小作品变没了,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剪成。于是他又拿了一张纸剪了起来。

  我很想走到他身边去教教他,可是一想到平时由于我对他太关注而使他形成遇事缩手缩脚、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特点,就想再观察一下。而且我伦伦开始能主动地观察他人的做法,失败了还能自主调整,继续尝试,有一些克服困难的好表现。所以我没有走近他,但是仍时时留意着他的表现。

  "老师——"身边传来伦伦的喊声,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小纸片对我说,"蝴蝶!"我连忙走过去。只见伦伦手中的纸片又小又粗糙,但确实很像蝴蝶。我装作不相信地问:"是你自己剪的吗?""是的!"伦伦用力地点头。"剪得不错!你真能干!再剪一个好吗?"我边说边抱了他一下,还把他的作品贴到墙上。伦伦兴奋地笑了,赶紧埋头又剪了起来。

  [分析与思考]

  陈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过:"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学,一方面给他学的机会就是了。"对伦伦这样内向胆小的孩子,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尝试。但这种鼓励不一定是从头至尾地刻意去表示自己的关注,说一些鼓励的话,而是孩子在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也能不动声色,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轻装上阵,相信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能够取得成功。我想,这也许就是陈先生"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这两句话想要表示的意思吧!

  伦伦虽然渴望自己能剪出好看的作品,但由于技能上的局限使他多次面对失败。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失败时,并没有轻易低头,而是选择了努力再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开始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并且一次次地进行尝试,直至剪出一件作品。也正是这件作品激发了伦伦的自信心。

  陈先生说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我想如果我在不过多干预伦伦自主学习的同时再增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给他一些特殊的、好看的纸等,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支持,也许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大班幼儿典型个案分析【三】


  实录:

  角色游戏开始了,芸芸做“火锅店”的老板,这时班中只来了二、三个幼儿。她在火锅店中忙着整理锅子,把羊肉卷、蔬菜、粉丝等一盘盘装好,等一切准备就绪,又好像发现缺了些什么,只见她若有所思的走到我面前,大声地说:“老师,火锅店里应该有菜单的,还要一支笔给客人点菜。”我说:“对了,那怎么做菜谱呢?”“我们一起来做吧!”于是我找来了白纸,废旧图书,和孩子一起寻找需要的图片,并剪下、粘贴,一会儿,一本菜谱就做好了。芸芸拿着菜谱及铅笔,忙碌着开始为客人点菜,并且骄傲地对同伴说:“这是我和老师一起做的。”

  分析与反思: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通过模仿来反映成人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会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并能真实地反映出来。对于孩子提出的对游戏材料的要求,我不是一味的包办,而是随着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准备中,通过和孩子一起动手,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我想,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就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支持幼儿的游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