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有名的经济学家

如题所述

  姓名:厉以宁

  职称:教授

  个人简历: 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 系,后留校任教。1985-1992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1994年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工作和学习经验:厉以宁教授曾担任八届全国人大常委,八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委员等职。

  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 环境经济学

  获奖情况:
  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证书”、“金三角”奖,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一等奖,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奖(最高奖)等。

  作品发表: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股份制与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学的伦理问题》、《环境经济学》等。

  个人主页连接:http://www.gsm.pku.edu.cn/yuanzhang/ChineseIndex.htm

  詹姆斯·J·赫克曼(James Heckman):在得到诺贝尔奖之前被认为最有可能得,甚至有人认为他应该得到两次,可见其牛的程度。从1995年起,他就在芝加哥大学获任亨利-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诸如社会项目评估、非连续选择和纵向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模式、劳工市场经济学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选择等等
  张五常
  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

  他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1969年他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他的《合约机构与非私产的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等论文继续发展了他在交易费用以及产权重要性方面的理论。1991年他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林毅夫
  台湾大学农业工程系肄业,1971。
  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1978。
  北京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1982。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1986。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博士后,1987。
  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副所长,1987-9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1990-9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94-。
  工作和学习经验:北京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1987-92,教授,93-,博士生导师,1994-。
  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客座副教授,1990-93。
  美国杜克大学经济系客座教授,1994。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太平洋学院兼职教授,1990-96。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1995-。
  世界银行顾问,1987-90,1993-。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顾问组成员,1995-。
  国际农业科研组织技术顾问组成员,1996-。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洲太平洋农业政策网络领导小组成员,1993-。
  太平洋贸易和发展会议常设领导小组成员,1993-。
  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和环境项目领导小组成员,1994-96。
  中国农经学会常委理事,副秘书长, 1992-95。
  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委理事, 1994-。
  东亚经济学会理事(国外), 1995-。

  吴敬琏
  职称:研究员
  个人简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干事、经济动态组组长, 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 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 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 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1986年初, 他参加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研讨小组的工作。他有机会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这一时期, 他写的《关于改革战略选择的若干思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和改革的经验总结》等文章, 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