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何在

如题所述

第三节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一、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1.由于土地、气温、雨水等条件较好,所以较早形成农业社会,使文化发展较早、较快。

2.尽管也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冲突和融会,但由于农业人口始终占有数量上的多数和文化上的优势,所以农业文化始终占主导地位。

3.由于疆域辽阔,跨纬度大,所以局部自然环境的变动,并不能影响总体的农业生产,使文化的延续有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4.由于受周围的地理障碍的保护,文化得以独立发展,长期延续。

二、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1、由于地形地貌繁复,地理特征多样,造成文化多样。

2、有游牧文化和农业文化的不同。农业文化中也有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等区别。

3、各种文化区域之间经济形态、生活方式、观念形态不同,且接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三、对开放和封闭的影响

1、相对封闭的环境,使中国文化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与其他文明的比较)。

2、形成中国独特的表意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社会结构,自成体系,与西方大异其趣。

3、使中华文化没有断层,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具备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4、长期隔离和文化发展水平高,造成自我中心意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19
  狱火炼狼
  圣贤1 、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表层”,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注意前面是先分自然和人文,再从人文中分出经济和社会文化)

  2 、地理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严格区分越来越难。

  3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4 、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有四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生产、生存、发展、消亡或离开这个环境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决定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生物及其活动,决定其产生、发展以至消亡的过程。三是在这个环境中的一切物质和由物质产生的能量既不能增加,也不会减少,只能是以各种形式转化或传递。四是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顺应这一环境的内在规律。(注意:这一条很可能考简答题,简记:为人类决定一切生物能量守恒一切活动)

  5 、尽管地理环境提供给人类的条件是有限度的,但只要人类的活动没有超越这一限度,就能够拥有相对无限的活动余地。因为第一它没有规定人类从产生到消亡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二它没有确定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传递的具体过程、方式和时间;第三,人类只要不违背它的内在规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利用这一环境,实现对自身有利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传递。

  6 、同样的地理环境,在不同的生产方式或生产力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7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二是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不同的地区儒化的程度是不同的;三是对中国文化开放程度的影响。

  8 、黄河中下游一带是是中国历史上百姓生存和繁衍的最适宜地区。

  9 、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农业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延续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10、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理障碍对人类活动、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形成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外来文化影响。

  11、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12、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是相对的,首先,不存在绝对的开放或封闭的地理环境;其次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再次自然地理环境也不是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条件,海洋并不是开放的唯一途径。(注意,江苏卷2001年专门考了简答题)

  13、中国历史上确实长期缺乏开放的动力,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阻隔,而是中国的地理条件过于优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4-21
1、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影响中国与外界的交流,利弊互生
2、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的古代文明不同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是在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众多的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同时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面临着大地域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虽然战争征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不是依靠战争,而是联合和融会。
3、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互交流。古代 “天下” 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文化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4、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地缘概念在此指的是当中原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后,与在北方广阔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原文化必须长期面对一个有草场、山地、沙漠、戈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区域。这个广阔的草原,截止到蒙古族的兴起,始终没有一个民族是它固定的主人。基本上是一个民族迁徙,另一个民族就大举跃进。这些迁徙者成了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化升温、繁荣。
三、广阔地域为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回旋舞台
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近的时候,中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后方。因此,每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了开发的高潮期。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高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向东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条件之一。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
1)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影响一个地区人们的生存质量和状态。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者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在这样情况下产生的区域文化具有历史的深度、高度和广度。
三、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
※ 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 地域文化在保存正统文化有着相当的作用。
第3个回答  2011-04-30
1、中国的农耕文化。
2、中国人不同地区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的差异。
3、中国不同地区建筑文化的不同。
4、人的思维,以陆地为主,缺乏海洋意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