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如何应用儿童文学

如题所述

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面向于少年儿童而创作的文学形式,它的种类很多,像我们常见的,也深受小学生喜爱的童话和神话故事,还有寓言和童谣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小学生进行词语和句子的积累,增强小学生的语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兴趣,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可以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和学习。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的课本中出现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特别是低年级学段的儿童文学作品,以简单易懂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带有童年趣味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小学生去阅读,这期间不但培养了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具有以下意义。

1、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儿童文学可以说一直伴随着小朋友的成长,他们是泡在儿童文学之中长大的。从家长的睡前故事,到电视里的影视故事,再到幼儿园的童谣等等,儿童文学和小朋友密不可分。小学生也与儿童文学的阅读紧密相连,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这些作品。

在课上,选择适当的儿童文学进行阅读,可以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儿童诗《老树的故事》时,小学生都特别喜欢,读起来也是轻松愉快,朗朗上口。

另外,树木也是小学生平时经常接触到的,都很熟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小学生模仿文章写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或者是动物,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小学生对语文课学习的兴趣。

2、丰富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乐趣

儿童文学的内容,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上非常单纯、有趣味,运用的语言都很简洁,但是故事都能刻画出生动的形象来,拥有鲜明的主题,接近小学生的生活,所以小学生都对儿童文学津津乐道。其中,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吸引着小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所有的事物都能够张嘴说话,可见自然万物和我们人类都是平等的,这样的故事充满着正能量,非常有教育意义。

通过类似文章的阅读和学习,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在学习《夏天在哪里》时,这是一首童谣,小学生都特别喜欢,读起来也是轻松愉快的。

另外,夏天这样的季节和小学生平时的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童谣的方式说话,例如“冬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然后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季节,把它画出来。这样不仅让学生充分地展开了想象力,还增加了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了小学生的审美乐趣。

3、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尤其喜欢模仿自己喜欢的事物。例如,他们从电视上看的动画片,从书上读的童话故事等,对他们喜欢的角色语言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而且他们的模仿能力超乎想象,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上指导学生阅读儿童文学,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个童话故事之后,让小学生继续想象,乌鸦还能够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喝水,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然后再写出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应用儿童文学的措施

首先,注重在课堂上的阅读。在课堂上能够保证学生各项能力的学习,因此,想要提高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等,教师就要抓住课上的有利时机,为小学生创造阅读和学习儿童文学的环境和机会。

其次,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想要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仅依靠课上的学习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课上学习的文章数量有限,所以,教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书目,要让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进行阅读。但是,课外的时间一般都不好掌控,尤其小学生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差,为了保证小学生有个正确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要对学生有科学的指导。

最后,把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向来是相互联系的。小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后,能促使其语言表达方法的形成,然后将积累的语言发挥到写作之中,使阅读和写作互相结合。

总之,儿童文学的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内容想象丰富,小学期间正是学生学习和阅读儿童文学的最好时段。在这个时期中,小学生的读书时间很充裕,他们又在儿童文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因此,教师要将小学语文的课堂设为主要的学习阵地,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科学地引导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让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