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我方观点是 美是客观的

大家好!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美决定了人对美的感受呢,还是人的主观感受创造了美?今天我们双方辩论员在此辩论,就是要解决这千古难解的美学难题。如果说美是主观存在的话,那就是说,今天美的存在与否完全由个人主观意念而决定着。但我方今天就是要告诉大家,美的存在有它一定的规律,就因为这不变的规律,因此美的存在不以人,个人主观的意念而改变,这就是我方的观点:美是客观存在的。
美是一个事物或行为的特质,它有着三个特性,也就是:第一,形象性;第二,感染性;及第三,功利性。形象性指的是,一个事物如果要发挥它的美,它就必须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形式;第二,它也必须拥有一个感染性,让人们能够引起本身的欢愉或喜爱的感觉;第三,它也必须拥有一个功利性,能够给予人精神及物质上的好处,例如进化及使用等等。由于美的存在必须以这三个特性作为衡量,因此也就产生了一个客观的规律。而由于要用这个客观的规律去衡量,对方又怎么能够说这是主观感受呢!
除此以外,美的三个特性也是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念之外,人的主观感受不能够改变这三个特性的规律。在欣赏的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所产生的关系只能是感受与被感受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美引起了人的美感,而不是人的美感创造了客观事物的美。美不以欣赏者的个人主观意念而改变。金字塔的美始终存在于金字塔本身,就算没有人去欣赏金字塔,但是金字塔的美却也是千古地流传下来呀!
如果说美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么就是说,我们以个人的主观喜好来作为标准的话,那么千百个人就有千百个不同的标准。请问,这又和没有标准有什么分别呢?当然,一个事物的美和丑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美感,但这种种不同的美感起源是在于个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以及个人不同的修养而决定的。当然,我们可以欣赏美,去发现美,(时间警示)并且可以用美的规律去创造它,但是却不能够轻言地要取消美,或否定美的存在。如果说美是主观感受的话,那我就不明白了,人类一直追求的真、善、美等等伟大的目标,不完全没有意义了吗?因为它们因人而异,随时改变哪!法国美学家狄克罗斯就告诉我们,不管有没有人,卢浮宫的美不会因此而荡然无存!
谭 琦:如果美和美的感受不是统一起来的话,那么这个感受反映这个客观存在的时候,就必然有真假对错之分。可是我们谈了这么多美的角度、美的欣赏,您能告诉我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吗?和对方辩友轻谈主观客观,不如我真的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实例来。请问对方辩友,(举起一枝玫瑰花)您告诉我,在大家的眼中,这是不是同一枝花?但在大家的心中是不是有不同的美的评价?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而高兴的人会说“花儿对我笑”;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而有的欣喜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有人说花是有情的,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人说花很无情,“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时间警示)桃花逐水流”。原因是什么?“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使我们的主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谢谢。(热烈掌声)
主 席:感谢谭琦同学。我们也希望在辩论之后看到谭琦同学要把这束花送给哪位辩友进行主观感受。(笑声)好了,最后是总结陈词阶段。我们首先有请反方的三辩路一鸣同学陈述观点,时间是3分钟,请。
路一鸣:好一场唇枪舌剑的自由之辩!不过我们仔细分析,在对方的口若悬河之下,对方非但不能自圆其美,而且还有几点非常明显的美中不足。第一,对方的立论基础无非是说:美可以脱离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所以对方自由人才告诉我们,这本儿唐诗拿到了国外,就算这个人没有看过,也会觉得它是美的。如果这本儿唐诗从来就没有人看过,有没有人觉得它是美的?如果对方二辩,没有人去欣赏她的话,有没有人觉得她是美的呢?其实,对方论证的是:美可以脱离一部分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那是因为另一部分人主观上认为它美,我们知道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西施、貂蝉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我们现在一提到西施、貂蝉就想到了美呢?那是因为美就是人们主观上流传下来的口碑。这个时候,美是主观的普遍性。第二,对方又把美和善混为一谈,想要论证他们的辩题。对方又说,美和丑其实是可以统一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美可以有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用而存在,因而它对人应该有影响。不过如果我没有感到它的美的话,它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呢?它的美的作用又在哪里呢?下面我总结我方观点。
第一,客观存在的事物只有融人了人的主观想象与情感才会显得美。从山川河流到花鸟鱼虫,从春夏秋冬到风云雨雪,我们看到,客观的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而有了人的主观想象,才有了“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第二,我们认为,审美的标准和结果,会因为人们的客观生活经历和他的文化背景而不同。我们看到,很多人喜欢维纳斯的雕像。维纳斯的雕像风靡西方世界,但我们中国的老婆婆却一定要给她缝上坎肩儿才能心安理得。楚王好细腰,唐皇爱丰满。那么在情人眼中,无论如何对方都如西施一般沉鱼落雁。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美其实是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和内心情感,是人们借助于客观事物来表达人情冷暖。
第三,我们强调美是主观感受,因为这反映了人追求自由的价值信念。人的肉体受制于客观,从而人的精神就追求无限的驰骋空间。我们爱生活,因为生活的故事上(时间警示)下五千年,叫人浮想联翩;我们爱自然,因为“万类霜天竞自由”,那是生命的礼赞!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美丑无对错,审美无争辩。因而,我们才强调美是自由的象征,我们来自五大洲的辩友才能胸怀宽广地唱一首:一心情似海,感动天地间!谢谢!(热烈掌声)
主 席:谢谢路一鸣同学,感谢他的精彩陈词,谢谢。最后我们有请正方的三辩何晓薇同学总结观点,时间也是3分钟,请。
何晓薇:在感谢对方的滔滔陈词之后,我仍然不得不指出对方所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离题。对方今天告诉我们的种种,始终是人究竟是怎么样去审美,人觉得这个事物美不美。然而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吗?我们今天说,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说的是美究竟是以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存在啊!然而对方今天举出的花,举出的种种事物告诉我们,说的始终还是一种人怎么样地去审美,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题目啊!再来,对方告诉我们美和善之间不能够合起来谈。可是我们看到是什么呢?许许多多的人具有内在美,难道对方说这些内在美不是善吗?这些善行不是美吗?再来,对方又说许许多多的人审美角度不同。可是这也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啊!事实上,美,它是一种规律,是一种脱离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首先,美具有形象性。黑格尔就说了:美能在形象中见出。不管是自然界当中的“江南可采莲”的美,还是社会里舍身救人的美,甚至是艺术当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美,这种种的具体形态,正是美的形象性所在啊!
第二,美具有感染性。它的感染力量,或者让我们黯然神伤,在“十年生死两茫茫”之中不胜唏嘘,或者是让我们肃然起敬,在“留取丹心照汗青”之中敬仰万分。而这股力量正是让客观存在的美持续徘徊在人的脑海之中的呀!
第三,美具有功利性。人的本质力量推动人类追求美好的事物,而美正是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啊!“阳春白雪”是美,“下里巴人”也是美,它们都是美,因为它们满足了不同的人的不同需要啊!
而这三种规律处在人的主观感受之外,不受人的主观感受的控制啊!同时规律本身的存在,也正是论证了美是客观存在的啊!实际上,因修养、经历,因社会条件、历史条件的种种不同,所以各人的审美能力有所不同,所以美有相对的美。然而对方不能够因此就把美和审美混为一谈哪!认为美是主观感受,这就完全否定了美的客观实在性,颠倒了美与美感两者之间的关系呀!罗丹就曾经告诉我们:美是到处都有的。而我们的眼睛事实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了发现!谢谢!(热烈掌声)

参考资料:http://wenku.baidu.com/view/a58c60116c175f0e7cd13704.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8
美的观念是客观事物经过人的主观审定而得出的一个概念,所以它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并不是由客观事物的本身客观存在而决定的。所以,美,是主观的。
例如:对于一位女子,有的认为其秀丽,有的则认为其妖艳。褒贬完全不同。
对于肥胖者,许多人认为难看,而汤加国民则视为美丽。
这些都是不同的审美观所造成的不同结论,与客观事物的本身没有关系。所以,美是主观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26
晕。。LS又好多字。。美当然是客观的。。别的不说人种之间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价值观的差异同样也导致了对于美的认识不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