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馆的轶事典故

如题所述

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随即展开。1946年,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率领代表团由重庆至南京进行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中共中央决定,代表团在南京设立办事处的同时,也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周恩来致函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要求“在南京拨予房屋两幢,在上海拨予房屋一幢”,以便“筹备办事处”。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了大量敌伪房产,拨予房产一事其实并不难办,国民党表面假惺惺地说:“所需房屋,请先自物色,侯觅定后,如系敌产,尚未指定用途,可由院饬上海苏浙皖敌伪产业处理局拨租。”然而,实际上却一拖再拖,直至周恩来到南京的前几天,才匆匆拨了梅园新村30号作为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而上海的房屋则始终没有下落。
其实,周恩来对此并未抱太大希望,在与国民党交涉前就已经派人到上海办理房屋租借。根据周恩来的指示,1946年3、4月间先期到上海的乔冠华、龚澎,通过关系用6根金条租下了马斯南路107号(今思南路73号)的房屋。然而,国民党当局却以谈判地点不在上海为借口,不让中共代表团在沪设立办事处。6月18日,董必武由南京到上海,在了解了这一情况后,说:“不让设立办事处,就称周公馆。”四天以后,即6月22日,马斯南路107号的门牌旁边就挂上了“周公馆”的户名牌,下有一行英文“GEN.CHOUEN—LAI’SRESIDENCE”。 在国共和谈期间,周恩来往返奔波于京沪两地,与上海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文教、工商界爱国人士,及国民党上层进步人士广泛接触。每逢周恩来抵沪,周公馆便宾客盈门,高朋满座。 宋庆龄曾亲临周公馆访问,张澜、沈钧儒、马叙伦、马寅初、谭平山、柳亚子、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章乃器、陶行知、周建人、梁漱溟、许广平、沙千里、史良、包达三等爱国民主人士,也经常或有时在周公馆里看到。
周恩来也很重视文化界的工作。许多作家、艺术家和电影戏剧演员也经常应邀来座谈,其中有田汉、阳翰笙、胡风、夏衍、于伶、黄佐临、刘厚生等,还有电影明星白杨、秦怡、张瑞芳、丹尼等。
此外,加拿大和平人士文幼章是周公馆的老朋友。他在周公馆里,他象在家里一样,和周恩来谈论形势,和家康等人谈论事务,还帮助年轻同志润饰英文稿。美国女记者、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前往延安之前,周恩来也曾在上海周公馆里会见她。 “周公馆”附近的名人故居:孙中山故居——香山路7号、张学良公馆——皋兰路1号、梅兰芳旧居——思南路87号、柳亚子旧居——复兴中路517号、刘海粟故居——复兴中路512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