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分哪几钟类型

我知到的有珊瑚岛,还有哪些种类的岛呢?

大陆岛`` 大陆岛实际是原来大陆的一部分,多分布在离大陆不远的海洋上。

大陆岛的形成主要是陆地局部下沉或海洋水面普遍上升,下沉的陆地,低的地方被海水淹没,高的地方仍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陆地,就成为海岛。我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海南岛以及沿海的一些小岛,都属于这样形成的大陆岛。
还有些大陆岛,如新西兰、马达加斯加岛等,是地质历史上大陆在漂移过程中被甩下的小陆地。大陆岛有大岛,也有小岛。但世界上大岛都是大陆岛。如格陵兰岛、伊里安岛、加里曼丹岛、马达加斯加岛等。
在地貌上,大陆岛保持着和大陆相同或相似的特征。在我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丘陵海岸,地势不算很高,所以附近的海岛,海拔也不很高,面积也都在30平方米以下。而在山峰纵横的东南沿海,海岛不仅多,而且海岛的海拔、面积也较大;我国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大岛大都分布这里。在方圆广阔的大岛上,有平原、丘陵和山地,远望山峦起伏,近看悬崖陡壁,山峰直刺青天。如:海南岛的五指山山脉和台湾岛的台湾山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台湾的玉泉山海拔3997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最高峰。

冲击岛```冲击岛也称冲积岛,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冲积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沉积下来形成的海上陆地。陆地的河流流速比较急,带着上有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就慢了下来,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这就叫冲击岛。
世界上许多大河入海的地方,都会形成一些冲积岛。我国共有400多个冲积岛,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就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岛。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冲积岛的成因不尽相同。我国长江口的沙岛是由于涨落潮流不一所致,形成暖流区,是泥沙不断成积而形成的。珠江口沙岛成因不一,有的是有河心滩发育而成;有的是由于河流中油岩岛阻挡产生河汊,在河汊流速较慢的一侧泥沙沉积而成沙垣,再发育成沙岛;有的由河口沙嘴发育而成,最典型地台湾岛浊水溪三角洲外的一系列沙岛;还有一种是由波浪侵蚀沙泥海岸,从海岸分离出小块陆地,也成了沙岛,这种沙岛较为少见。
冲积岛有泥沙组成,结构松散,因而很不稳定,往往会因周围水流条件的变更,岛的面积会涨大或缩小,形态也会变化。河口地区的冲积岛,每逢遇到强潮倒灌或洪水倾泻,强烈的冲蚀会使岛四周形态发生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冲积岛屿河流和潮流平行的两边,总是一边经受侵蚀,一边逐渐淤积,久而久之,便形成长条形岛屿;有的冲积岛会被冲蚀消失;有的岛屿则会不断发育成长,最后于大陆连成一体。
冲击岛上,地貌形态简单,地势平坦,海拔只有几米,有些有绿荫覆盖,有些则是满目黄沙。在土壤化较好的冲积岛上,种植护岛固沙的林木、绿草和庄稼。

火山岛````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的。在世界海洋底部,有广阔的平原,巨大的高山,深邃的海沟,还有那几乎贯穿全球大洋底的洋中脊山脉和大裂谷,以及密集的火山锥与海山。海洋底部的地形,比陆地上要复杂得多。
火山岛按其属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大洋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没有联系;另一种是大陆架或大陆坡海域的火山岛,它与大陆地质构造有联系,但又与大陆岛不尽相同,属大陆岛屿大洋岛之间的过渡类型。
我国的火山岛较少,总数不过百十个左右,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周围;在渤海海峡、东海陆架边缘和南海陆坡阶地仅有零星分布。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花屿等几个岛屿除外)是以群岛形式存在的火山岛;台湾岛东部陆坡的绿岛、兰屿、龟山岛,北部的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东海的钓鱼岛等岛屿,渤海海峡的大黑山岛,细纱中的高尖石岛等则都是孤立海中的火山岛。它们都是第四纪火山喷发而成,形成这些火山岛的火山现代都已停止喷发。
火山喷发的熔岩一边堆积增高,一边四溢滚淌,是火山岛形成中呈圆锥形的地形,被称为火山锥。它的顶部为大小、深浅、形状不同的火山口。由许多火山喷发的地方都形成崎岖不平的丘陵。我国的火山岛主要是玄武岩河安山岩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浆粘度较稀,喷出地表后,四溢流淌,由此形成的火山岛的坡度较缓,面积较大,高度较低,其表面是起伏不大的玄武岩台地,如澎湖列岛。安山岩属中性岩,岩浆粘度较稠,喷出地表后,流动较慢,并随温度降低很快凝固,碎裂的岩块从火山口向四周滚落,形成地势高峻,坡度较陡的火山岛,如绿岛和兰屿。如果火山喷发量大,次数多,时间长,自然火山岛的高度和面积也就增大了。
火山岛的形成后,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岛上岩石破碎并逐步土壤化,因而火山岛上可生长多种动植物。但因成岛时间、面积大小、物质组成和自然条件的差别,火山岛的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澎湖列岛上土地瘠薄,常年狂风怒号,植被稀少,岛上景色单调。绿岛上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树木花草布满山野,景象多姿多彩。
珊瑚礁岛````珊瑚礁岛,它是分布在海洋中水深较浅地方的一种石灰石(化学名字叫碳酸钙)堆积物,是由海洋中能分泌石灰石的多种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这类动植物,人们常称它们为造礁生物。
现代海洋中的蓝色、蓝绿色、红色海藻,在形成珊瑚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起主导作用的是珊瑚虫。珊瑚虫是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没有内脏,身体只有一个空腔),它能捕食海洋里细小的浮游生物为食。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钙和二氧化碳,然后分泌出石灰石,变为自己生存的外壳。每一个单体的珊瑚虫只有米粒那样大小。它们一群一群地聚居在一起,一代一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同时不断分泌出石灰石,并粘合在一起。这些石灰石经过以后的压实、石化、,形成了今天世界热带海洋许多岛屿和礁石,甚至在大洋上的一些海岛国家的全部领土,都是由小小的珊瑚虫(也包括一些能分泌石灰石的藻类植物)经过千万年努力建造起来的。所以人们称珊瑚虫是海洋上伟大的建筑师。
现代海洋中的珊瑚礁,有暗礁、堡礁、环礁三种类型。
岸礁生长在大陆沿岸和海岛周围的边缘地带,它的分布宽度从十米到百米,分布范围与形态,与沿岸水下地形特征和水深情况密切相关。岸礁石珊瑚生长发展的初期,一般规模较小,但它分布的范围较广。我国海南岛四周就有零星的珊瑚岸礁分布。
堡礁生长在离岸较远的海上,它像城堡一样,围绕在陆地周围,所以称它为堡礁。堡礁与陆地之间隔着一个宽度几公里至数十公里的水域,这个水域基本上被珊瑚礁围着,所以称它为泻湖(泻湖原指水较浅的海湾,被泥沙淤积口门,封闭成湖泊,但涨潮时能与海洋相通)。泻湖的水深一般为几十米,最大可达上百米,堡礁自身的宽度从几百米到数公里不等。但它完全连续的,有的地方有缺口,使泻湖与外海相通,泻湖里面有时会有暗礁,航行于泻湖里的船只,要特别小心,否则会触礁沉没。
世界上最大的堡礁在珊瑚海的西北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它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一直向南延伸,断断续续长达2010公里,离澳大利亚大陆的距离为16—240公里。大堡礁水下景色非常美丽,被国际组织评为世界水域七大奇观之一。澳大利亚已把它列为国家海洋公园和海上自然保护区,每年吸引了世界许多游客去观光。
环礁在分布形态上与堡礁相似,但它不是围着陆地或在接近陆地的海洋里生长,一般是大洋中形成一个珊瑚岛礁群的体系。发育完整的环礁,包括四周的礁环、中间的潜水泻湖和泻湖里的几个珊瑚岛组成。像环形那样分布的礁群,周边的直径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不等。如果从高空的飞机上向下看去,就像那抛向碧海上的一束花环,又像撒向海面上的一串白玉珍珠项链,绚丽多彩。涨潮时礁石淹没在水下,透过清澈的海水,人们能见到隐伏在水下的珊瑚礁轮廓。由于礁石生长处水浅,海浪传布到这里会产生破碎的浪花。从高空看去,形成银白色的圆环。

参考资料:http://shiba.hpe.cn/kepu/ocean/scenery/scn30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15
从成因上讲岛屿可分为大陆岛和海洋岛两类。大陆岛是大陆的“本家”。多呈花彩链状分布在大陆边缘的外围。在地质构造上与附近大陆相连,只是由于地壳变动或海水上升,局部陆地被水包围而成岛屿。我国的台湾岛就是最典型的大陆岛。海洋岛按成因不同又可分为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由海底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堆积而形成的岛屿叫火山岛。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岛是典型的火山岛。塑造珊瑚岛的主力军是珊瑚虫。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的海岛叫珊瑚岛。珊瑚岛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热带浅海地区,以太平洋的浅海比较集中,如澳大利亚东北面的大堡礁。我国南海诸岛中的多数岛屿均为珊瑚岛。冲积岛则是由河流或波浪冲积而成的岛屿。我国长江口的崇明岛就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