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地震后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1、首次心理咨询时应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2、目前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什么?
3、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恰当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同意二楼所说,对于新手不要单独行动,要和有经验的督导师或咨询师一起工作,多学习这种比较特殊的咨询方式。如果只是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这里给你一份资料参考:

精神机构与灾难应激
RAQUEL E. COHEN
1385 Biscaya Drive,Surfside, FL 33154, USA
(翻译:谭淑平 校对:周东丰)

灾难,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可能使人们的生命财产蒙受损失,并通过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破坏我们的生活,制约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灾难又通常是难以预测、防范和控制的。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来自身体的创伤,心灵的失落和各种危机。因此,对我们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而言,灾难就意味着挑战,我们必须为灾难中的人们提供援助,因为在受灾区,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无论是幸存者还是救援者。

为了更好地策划、组织和实施灾难后的危机干预,在精神卫生机构和灾难紧急救助机构之间建立一套完整、互动、灵活的联动系统势在必行。同时,在组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对受灾人员进行相应救助的同时,必须有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参与救援活动,因为许多决策诸如“幸存者灾难后的生活安排”等是由其他部门做出的。

根据人们是否直接或间接地遭受了灾难冲击,可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以便区别对待[1]:(1)一级受害者:第一现场亲身经历了灾难事件者;(2)次级受害者:指有亲属在灾难中遭受伤亡者;(3)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人员,主要有医生、护士、精神卫生人员、红十字协会工作人员、牧师、急救人员、战士、警察;(4)四级受害者:指受灾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公务员、记者等;(5)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看到或听到有关灾难报道的人(如看到或听到2001年9月纽约的恐怖袭击中有人从双子塔坠落的报道)。

受灾后不同时间的反应将受灾后所出现的一系列反应根据时间的推移分成不同的阶段加以甄别,有利于更准确地认识受灾者的反应,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帮助。通常我们将受灾后的反应大致分成“恐慌”/“受冲击”、“短期反应”和“长期反应”几个阶段[2]。灾难后的反应包括了失落与居丧中出现的情绪、思维、行为等一系列反应。虽然各个反应阶段持续的时间并不固定,但总的来说,这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有关文献对这一过程已有记载。受灾后生理心理的变化最开始常表现为怀疑、困惑、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以否定作为主要的心理防御手段,同时在焦虑和恐惧之后最终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伤,如果在这一阶段出现继发的应激事件,则有可能促进受灾者的康复,但也有可能加剧受灾者的反应以至出现各种病理症状。此外,灾害冲击的强度、受灾的范围、紧急救援的速度等因素也影响着受灾者对灾害的反应方式。在恐怖分子用商用飞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之后,许多人由于无法正视这一灾难现实而导致了多种精神障碍的出现,当时媒体对这些反应进行了大量报道。

受冲击阶段灾难发生后,人们的境遇将发生急剧惨烈的变化。此时,受灾区的民众会迅速、自发地动员起来参与营救受难同胞,搭建避难所,保障大众安全的行动。在这些自救活动中,人们会全身心投入到掩埋罹难者,救助伤员,帮助老幼病残者,以及在等待外部救援的过程中,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开始第一现场的自救[3]。

在最初的几天之后,当伤者救治,避难所搭建,食品、饮水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灾难带来的精神卫生问题开始显现,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注意,因为它们通常会持续到躯体创伤痊愈之后。本文下面的内容,将就制定、组织、实施精神卫生救助计划以减轻易感人群精神障碍所需进行的重要活动做一概述。

心理干预范围

对受灾人群进行精神方面救助的活动可在受灾地区的临时避难所、民众聚集地、以及受灾者家中进行,其目的主要是在灾难之后的急性期为受灾者提供情绪、情感支持。对受灾者进行精神帮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帮助他们正确表达、理解灾难所带来的应激、睡眠障碍以及思维困难和悲伤反应等,以帮助他们尽快回到稳定平和的状态和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我们应该告诉民众,在灾难后出现各种反应和行为的变化是正常的,而且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我们突然置身于急剧变化的反常的环境中造成的,是可理解的[4]。1988年,前苏联亚美尼亚共和国发生大地震,造成25万人死亡,当时有关国际组织开展了一项精神卫生救助计划,之后, Sanentz,A[5]在她的报告中还就此次救助行动与发生于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的旧金山和哈尼凯因安德鲁大地震中的救助行动进行了比较,描述了两次地震的救助中救助准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异、指出了组织能力在救灾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灾难救助的实践经验使专业人员调整并重建了灾难后心理干预的模式,新的干预模式主要集中于“个体境遇配置”,并把它作为灾难后心理治疗的目标。现在这种灾难后的心理干预已被人们熟知。目前,灾难后的心理应激干预的定义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技术,它有助于人们在灾难事件后保持良好的应对紧急状况的能力,并在灾难中保持清醒。灾难后心理干预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a)恢复受灾者的个体功能b)帮助调整受灾者适应新的灾后环境3)帮助受灾者配合响应官方的紧急减灾程序[6]。在心理干预的方法学上,由于各个专业人员所运用的理论不同,因而为达成以上目标所采取的方法也可能各不相同。但灾后残酷的现实环境要求我们必须运用一套简洁、灵活、有创造性、实用的干预方法而不是通常采用的结构严谨的系统的临床方法。目前,专业人员正在一个又一个的灾后干预实践中,通过运用、改进相应的临床技能和方法不断地提高心理干预手段。在具体的心理干预中,由于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传统、不同信仰地区的儿童、成人和老人的灾后反应不同,因此要成功地进行灾后心理干预,所采取的措施也应各不相同。

家庭心理救助

当家庭中有人在灾难中遇难时,其他成员则会成为灾后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因此他们急需精神卫生防治机构的帮助[7]。对他们而言,亲人的离去、财产的损失、工作的失去、住所的消失、陌生的环境等等,一切都可能摧毁他们的意志,使他们无力应对眼前的困境。

停尸间、公共掩埋地(遇难者遗体可能会被集中焚毁以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可能是最需要精神卫生工作者提供心理干预的地方。同时,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加强与精神和宗教界的人士进行合作十分重要,尤其在一些无法找到遇难者的事故,如空难或火灾中,救援工作或火化罹难者遗体无法进行时,其痛苦尤为深切,这时更需要加强与这些人士的协作。

避难所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程序的制定与避难所里幸存者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当幸存者在避难所停留超过几个星期之后,他们的在灾难中所遭受的挫折感可能就会转化为暴虐、愤怒、抑郁等情绪爆发出来。因此,在避难所进行心理干预时,专业人员将不得不对避难所的环境进行评估,以判断这种环境如何影响受灾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避难所环境的能力,而这些避难所往往由于国家资源有限而显得拥挤不堪。同时,在进行干预时,要有一套优化的有关卫生资源分配的方法,其中,在受灾人群中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比例和能提供心理帮助的专业人员的数量是指导精神卫生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在避难所进行危机干预的目的包括帮助灾民恢复身体健康,增强他们生产自救的能力以及帮助解决一些现实困难。在实际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应当首先把自己融入到救援队伍中,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被人们认可的救援人员。只有这样,才能自然随意地与受灾者进行接触,引导并尊重他们的思想流露和情感表达。同时,当灾民们彼此谈起他们在灾难中所发生的事情时,专业人员应当对这些材料进行记录整理,以对他们所遭受的应激进行初步诊断和评估。随后,专业人员将逐渐运用情感支持、移情、和对否定和扭曲等心理防御方式的理解和接受等危机干预技巧进行规范的灾后心理干预。在灾后最初的时间里,受灾者的认知系统会浑沌现实,这样他们便可“滤掉”那些痛苦的想法。此刻,在获得物质救援的同时,他们也需要精神上的帮助,来引导他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走出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灾民们会搬出避难所进入临时住所,此时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或其他救援团队会随同他们一道进入临时住所继续进行援助活动。在此阶段,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涌现出来,这对于身心已备受折磨的灾民来说是难以应付的。

同处理伤者或焚烧死者的医疗急救人员进行协作、宣教和磋商将有助于受灾者的早日康复。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弄清楚灾民们在遭受灾难打击之后,是否遗留有大量的躯体和精神的健康问题。同时,有必要对灾民们的精神状况进行分类,这将有助于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判断受灾者是否需要进行长期、专业的心理辅导。

短期阶段对受灾者进行咨询、宣教、救助的内容在灾后的数周、数月会发生变化。急性期之后,紧接着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灾后反应阶段,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数月,受灾者将会面临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从事灾后精神卫生工作的人员通过培训可发现受灾者所出现的新问题,它们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心理学和药物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发展了多种治疗方法。许多灾民的创伤体验不仅表现为应激有关的综合征,而且还出现了抑郁、酒精和药物依赖以及人格障碍等。如果灾害导致了一个美满家庭的破裂—家庭成员中有人遇难,那么想办法让其他家庭成员尽快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就成为危机干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通常,对大多数灾民进行的心理治疗主要针对两方面的内容:即创伤性记忆及在危险境遇中所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这两种情况在灾害结束后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心理治疗中,专业人员通常会运用认知疗法、暴露疗法和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其目的主要是让灾民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身心得到疗养,尽快从灾难带来的创伤性记忆、空想、恐惧和悲痛中解脱出来。有关灾难的记忆常常会在受灾者的脑子里一遍又一遍的浮现,慢慢地、他们逐渐丧失了对焦虑和痛苦的感知,精神变得麻木。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各种生理障碍,抗抑郁剂可减轻焦虑症状,改善睡眠紊乱,缓解惊恐反应以及促进体力的恢复。目前,大量有关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实验正在进行,以评价这类药物对上述这些症状的疗效。此外,灾后集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以及专门针对儿童的心理治疗也在有条件的地方选择性地进行。

在这阶段如果预防措施得当则可以阻止受灾者在以后发生进一步的功能减退。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的学校教育计划,这一计划基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人都能为了孩子的教育而聚集在一起,这样就有机会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核心群体,来非常有效地接受精神障碍预防方面的宣教[8]。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是一个重要的急需帮助的群体,需要通过帮助使她们尽快担当起照顾家人的职责和开始重新生活的勇气。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是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了家园而变得无家可归的人们,他们在漫长的等待政府重建计划中逐渐变得消沉。在这些人中出现可明确诊断的病理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需引起专业人员的重视。

在这阶段,如果专业人员没有经过良好的有关灾难引起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培训,则有可能忽略、误诊、误治那些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焦虑抑郁综合症等在急性期有可能逐渐加重的症状。

长期阶段对受灾人员进行的援助计划的时限比我们通常所预期的时间要长。当救助机构意识到有相当比例的灾民由于各种原因陷入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困境时,救助的内容就应当包括帮助他们寻找避难所,解决就业,和寻找卫生资源等,而这类救助在某些国家会由于资源的短缺而难以实施。

救助者的“耗竭综合症”在灾后参与紧急救助的专业队伍中,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力量[9]。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最大程度地耳闻目睹各种最悲惨的场面,因此,即使他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象警察、消防队员和救护车司机那样的日常工作,使他们感受了各种痛苦体验,当这种体验在救助成千上万的灾民中重复出现后,对实施救助的专业人员的身心打击将是巨大的。没有人能对这种体验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有充分的准备或对这种冲击有天然的免疫力。此外,我们还应当理解为什么许多救援人员在工作中能无私奉献,甚至极度疲惫也不愿意离开他们的工作,哪怕是短暂的休息。这一点在参与911救援的消防队员中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当他们接到命令,要求停止工作时,却表现出了愤怒,只因此时他们正与警察并肩战斗在市世贸中心的废墟上。对这些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基本内容包括:任务报告、紧急事件识别,帮助他们从全局的角度审视面临的局势,补充工作人员体力及增强他们的技能[10]。其具体的循序渐进的实施程序如下:

1.向工作人员介绍正式的,有时间进度表的,机密的任务报告。

2.让救援成员说出他们的感受。

3.就彼此的反响、反应进行交流。

4.解释并理解所出现的各种反应。

5.用认知和教育的方式甄别出应对各种反应的方法。

6.必要时,让有关救援人员停止工作,并对其实施进一步的心理干预。

利用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工作在有的地区,需要建立专业人员与辅助专业人员合作进行的救援团队。基于危机干预理论和技术,专业人员和辅助专业人员可通力合作成功地为灾民提供康复帮助。专业人员根据当地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利用其他人员进行相关危机干预的尝试。当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辅助专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素质,包括:

1.一定的从事咨询服务的经验;
2.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受灾者的种族、社会和宗教特征敏感。
3.在整个干预过程中,要不断接受培训,并与管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

利用个人从事干预工作最近,在市区居民遭受灾难袭击之后,私人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志愿者活动在逐渐增加。当然,私人要参与灾后的精神卫生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1.了解当地的灾后救助计划及从事灾后救助的各个机构(如红十字会,政府机构,神职人员等)。

2.具备一定的危机干预技巧、咨询技巧和宣教技能。

灾后援助的跨文化问题通常,政府机构会介入灾后救助,有时候,这种介入还相当广泛。在不同的社会中,政府介入灾难事故的程度有着明显不同。在美国,除非当地自救的能力在灾难中遭到直接的冲击而大大减弱,否则进行灾难救助将首先被认为是地方政府的责任。而在其他国家,进行灾难自救则首先被认为是整个国家的责任。在这些地方,军队不仅扮演着主要的灾后救助者的角色,还通常扮演着各种灾后救助活动控制者的角色。

宗教机构介入灾后救助工作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分化和制度化的程度不同,而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讲也与他们凡俗化和平时活动所涉足的范围有关。神职人员在人们的灾后精神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那些涉及到大量伤亡的重大灾难,如亚美尼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大地震和洪都拉斯大滑坡中,其作用尤为重要[11]。

宣教灾后,媒体报道的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了解灾后精神健康方面知识的机会。人们在灾难中的故事往往引人注目,同时专业媒体也会适时地邀请一些精神病学专家就有关问题进行访谈。在灾后的社区危机中期,这些信息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影响。通过宣教的方式,我们可以给民众澄清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灾难如何影响心理健康以及灾难后出现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另一方面是灾难后精神卫生机构会采取哪些措施以及什么样的专业人员能在灾后为人们提供帮助。每一方面的信息都应包括:a)方法;b)目录;c)知识结构。另外,关于精神卫生机构的信息应包括:咨询服务、科普宣教、以及如何更便利地获得实际帮助等。
(翻译:谭淑平校对:周东丰)

参考文献:

1. Taylor AJW, Frazer AG. The stress ofpostdisaster body handling and victim identification. J Human Stress1981;8:4-12.

2. Cohen R. Reacciones individuales ante desastresnaturales. Boll Sanit Panam1985;98:171-9.

3. Chavez O, Samaniego H, Sotomayor N.Lacapacidad del trabajador de atencion

primaria. In: Lima B, Gaviria M (eds).Consequenciaspsicosociales de los desastres. Programa de Cooperacion Internacional en Saludmental SimonBolivar’, Chicago, 1989:241-9.

4. Flynn B. Disaster mental health: the US experienceand beyond. In: Leaning J
(ed). Humanitarian crises.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Press, 1999:97-123.

5. Sanentz Kalayjian A. Disaster and mass trauma.Long Branch: Vista Publishing,

1985.

6.Cohen 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disasters.Workers and instructors guide.

Washington: Pan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2000.

7. aphael B. When disaster strikes: how individualsand communities cope with

catastrophe. New York: Basic Books,1986.

8. Wentraub P, Hall H, Pynoos R.Columbine HighSchool shootings: community response. In: Shafi M (ed).School violence:assessment, management,prevention.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2001:129-61.

9.Baron R. Psychological trauma and relief workers.In: Leaning J (ed). umanitarian cris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143-75.

10. Mitchell JT. When disaster strikes: the criticalstress debriefing. J Med Emerg

Serv 1986;8:36-9.

11. Prewitt D. Salud psicosocial en un desastre complejo.El efecto de Huracan Mitch en Nicaragua, Guatemala. Cruz Roja Nicaraguense,Universidad la Paz, Nicaragua, 200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3
灾后心理调节:
(1)灾难过后,神经容易紧张,睡眠质量下降,除了做到警醒一些外也要随时安抚自己的心灵,告诉自己,恐惧是没有用的,只有镇定和理智才能帮到自己。
(2)尽量避免消极的想法,凡事多往好处想,相信他人也相信自己。
(3)保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工作和学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按时进行,毕竟灾难过后,生活还要继续。
(4)不要盲目听信小道消息,随时关注官方发布的新闻,并掌握好地震避险措施。
(5)灾难来临时不要慌张,冷静、理智并尽我所能寻找一线生机,同时注意与他人之间的互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24
你好,从你问的问题里看,你确实是一个没有经过正规的重大灾难后的危机干预的心理咨询培训新手,如果是实际面临这种工作的话,建议你不要单独行动,要和有经验的督导师或咨询师一起工作,多学习这种比较特殊的咨询方式,如果只是想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这样,比较能够保护到你和来访者双方的身心安全。
第3个回答  2011-03-24
二楼正解。
第4个回答  2011-03-25
不可直接了当的揭露伤疤,只能采取安抚方式的沟通追问

我所指的是心理学上面的方法,是要用来回答案例分析题的。

相似回答